此人本是帝國首相,卻要後人永遠跟隨美國,死後被評史上第一偉大

1940年5月10日清晨,德軍悄然繞過馬奇諾防線,對英、法兩國發動“閃電戰”,並同時向比利時、荷蘭、盧森堡三國宣戰。至此,納粹不再掩飾其野心,而令英國前首相張伯倫所沾沾自喜的“綏靖政策”亦宣告失敗。

英國下議院英國下議院

同樣是在這一天,應英王喬治六世在5月7日提出的要求,前海軍大臣溫斯頓·邱吉爾受命組建戰時內閣,出任首相兼國防部長。傍晚,在英國下議院的演講台前,這位出身貴族世家的政治人物第一次以首相身份發表演說:“我能奉獻給國民的沒有其它,只有熱血、眼淚和汗水。”

上任兩周后,英法聯軍全線潰敗,在敦刻爾克被德國大軍圍得密不透風。當法國戰敗的可能性極大、英國全體沉浸於失敗主義的情緒中時,邱吉爾卻稱“厭倦了總是防守”,打算組織大規模反攻。在尋常人看來,邱吉爾的樂觀程度堪稱“離譜”,然而對當時的英國人而言,他們無一例外都需要一劑“強心劑”,無論真假。

敦刻爾克海灘敦刻爾克海灘

不過,邱吉爾在二戰初期的信心並非是為“鼓舞士氣”而強裝出來的,他發自內心地相信英國會取得最終勝利,哪怕此時英國正遭受一系列失敗。法國政府投降後,希特勒本想與英國和談,卻遭邱吉爾斷然拒絕——惱羞成怒的希特勒派出大量戰機輪番轟炸,但始終沒能使英國投降。

希特勒怎么也想不通,連大半個歐洲都臣服於“第三帝國”的鐵蹄之下,英國戰局不利到令人絕望,而邱吉爾這個死硬派卻一直堅持,對現實條件幾乎毫不在意。為應付戰爭,邱吉爾運作通過了《緊急權力法案》,使政府獲得在非常時期對全國經濟、物資及人力的控制權,同時還增設國民自衛隊以填補防衛力量上的真空。這便是邱吉爾在二戰中的第一大政治貢獻——在戰爭逆境中,保持著近似非理性的勝利信心和不屈的戰鬥意志。

希特勒閱兵舊照希特勒閱兵舊照

次年6月22日上午,素來以頑固“反共立場”著稱的邱吉爾在得知德軍入侵蘇聯後,興奮到無以復加。不是因為幸災樂禍,而是他驚喜地發現英國終於不用再孤軍奮戰。他立即拋棄過去的“反共立場”,發表演說以支持蘇聯、重申抗德決心。為減輕蘇軍壓力,次日邱吉爾又命令英國空軍對法國北部的德軍基地進行無差別轟炸,還將本國人員破譯的德軍情報第一時間告知蘇聯。蘇聯自然投桃報李,於同年7月在莫斯科和英國代表簽訂《對德作戰聯合行動協定》。這便是邱吉爾的第二個政治貢獻。

不過更大的動作其實還在後面。幾個月之後,英國期盼已久的戰爭盟友——美國亦被捲入戰爭漩渦。在二戰之中,邱吉爾一直秉承著“盡一切力量爭取美國援助”的國策,將大量精力傾注於對美外交,因此在得知日軍偷襲珍珠港後,邱吉爾難掩心中的滿足之感。戰爭爆發僅兩周,他就飛往華盛頓拜訪羅斯福總統,與後者聯合發表《大西洋憲章》,並參與策劃此後的一系列重要會議(如開羅會議、德黑蘭會議、雅爾達會議等),討論對法西斯對戰的問題,對戰後世界秩序進行規劃。

邱吉爾訪問美國邱吉爾訪問美國

正是從這時期,“獨行俠”邱吉爾心甘情願地成為了羅斯福身邊的配角。1955年4月,當年老體衰的邱吉爾最後一次舉行內閣會議時,他還留下了一句含金量極大的政治箴言——不要和美國人分開。時至今日,英國政治家們依然在默默遵循。

說起來,這是邱吉爾最令人唏噓的抉擇。作為典型的“維多利亞政治家”,邱吉爾擁有濃厚的“帝國主義情懷”。然而當他決定要以一國之力同納粹這個歐洲夢魘死磕的時候,大英帝國的命運就已然注定。為了作戰,邱吉爾放棄在加勒比海的所有基地來換取50艘驅逐艦,還將所有黃金儲備交給美國以購買武器、物資。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英國衰落之後還能有如今的地位,與邱吉爾協助美國建立霸權不無關係。

雅爾達會議舊照雅爾達會議舊照

就這樣,邱吉爾為大英帝國贏得了艱難的二戰,卻又親自見證著大英帝國的漫長葬禮——到他去世之時,英國重要的殖民地幾乎喪失殆盡。1965年1月24日,溫斯頓·邱吉爾逝世,英國政府為其舉行了100多年來首場非王室成員的國葬,30萬人走過他的靈柩,21位國家元首瞻仰遺容,後世更是尊其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英國人”。

溫斯頓·邱吉爾,一個偉大然而又充滿了缺陷的人,一個承載了英帝國最後光輝的人。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