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標題中的“滅十族”,相信許多聰明的讀者朋友們已經猜到,今天故事的主角是明朝的大學者,號稱“天下讀書的種子”的方孝孺。
“誅九族”是我國古代特有的殘酷刑罰。雖然外國古時也有一些株連的制度,但沒有我國的連坐這樣算計得清清楚楚,具體到父四族、母三族、妻二族。而比“誅九族”更可怕的“夷十族”,更是把門生朋友也算作一族,無辜的人被株連而死。
故事得說回1402年,明朝的燕王朱棣不滿自己侄子——朱允炆的削藩政策,打著靖難的旗號起兵反抗,最終以朱棣勝利,朱允炆在皇宮大火中失蹤而告終。
朱棣雖然靠暴力取得了天下,但得來名不正言不順,他急需為自己的篡位行為洗白。當時方孝孺是建文帝朱允炆一朝的重臣,若能爭取到他的支持,朱棣的位子能坐得安穩得多。
朱棣一開始希望方孝孺能為他起草一份詔書,宣布他為皇帝。然而,方孝孺作為當世大儒,按照孔孟之道,朱棣就是亂臣賊子,哪肯就範,反而直接質問起朱棣來。
朱棣解釋說:“我只是想效仿周公輔佐成王,並非想篡位。”
方孝孺道:“成王在哪裡?”朱棣答:“他已經自焚了。”
方孝孺又問:“為什麼不立成王的兒子?”朱棣說:“國家需要成年人主政。”
方孝孺又說:“那還有成王的弟弟呢?”朱棣道:“這是我的家事。”
朱棣被連續打臉,已經沒有了耐心,把筆扔在地上,逼方孝孺就範。方孝孺說:“死就死了,這詔書我是不會寫的。”朱棣氣道:“你不怕我誅你九族嗎!”方孝孺說:“就算誅十族又如何?”因此,最終方孝孺被誅十族,受牽連者800餘人,此事見於《明熹宗實錄》等史籍。
不過,在《明史》的版本中,朱棣並沒有那么殘忍,只將方孝孺一人斬首棄市,而並未株連其十族。客觀來說,朱棣雖然有能力,但也確是一位暴君。因此有可能是後人因為同情方孝孺的緣故,而誇大了朱棣的惡行。
朱棣 明朝 方孝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