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狄仁傑家世之謎:大唐名相狄仁傑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由於荷蘭作家高羅佩《狄仁傑斷案傳奇》一書的影響,狄仁傑在全世界也有著極高的知名度。太原狄村是狄仁傑的故里,雖歷代史志多有記載,但現存除傳說是狄仁傑母親手植唐槐一株外,別無它物。正史《舊唐書》和《新唐書》中狄仁傑的事跡不少,但有關狄仁傑家世的記載僅寥寥數筆,語焉不詳。對於這樣一個歷史文化名人,似乎簡略得有點過分。
狄村在太原市老城區南郊(建南汽車站附近),狄仁傑的故里,村旁西北有仁傑母手植之槐樹,稱唐槐。並有“狄梁公故里”石碑。唐槐和石碑現存唐槐公園。
而距離狄村三公里之遠的地方曾在2000年7月的時候,由一個造磚廠挖出了一座古墓,是一個名叫狄湛的北朝(386年——581年)人,而這個人是羌族首領,東魏時期曾官拜將軍。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里有他的名字,而狄仁傑是狄湛的後裔,這就說明了狄仁傑是羌族人的後裔。南北朝時期少數民族和漢人雜居,大雜居使得少數民族被漢化。不得不說中華民族的漢化能力是非常強的。
狄仁傑(630年-700年),字懷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時期政治家。
狄湛(?-564年),字安宗,馮翊郡高陸(今陝西高陵縣)人。北朝大臣,唐朝名相狄仁傑高祖。
儀貌端長,志量弘遠。輕文好武,重義忘身。年十八,解褐散騎侍郎,在員外。尋加給事中,心存將略,頗受高歡重用,除東雍州刺史,綏撫邊民。官至侍官正都督、平西將軍、臨邑子。北齊建立,官至涇州刺史、車騎將軍等職。河清三年(564年),卒於晉陽。
以二戰時期為例,納粹屠殺猶太人,猶太人奔竄於世界各地,其中不乏有來中國的,猶太人是極其維護自己的文化的,猶太人雖然沒有自己的國家,但是現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都會說猶太話,會寫猶太族的文字。
而來中國避難的猶太人大多數是能工巧匠,為中國工業製造做出極大貢獻,但我們從沒聽說過中國有遣送猶太人回自己的家鄉,或是中國有猶太人居住,其原因就是中華民族的漢化功能。
現在河南,陝西有的人鼻子是那種俊挺的不像話的鷹勾鼻,就是有著猶太人的血統。
不得不驚嘆原來古代就有這樣的傳統,這就意味著狄家是羌人豪強後裔,而古墓的位置也是狄仁傑家鄉的附近,史料的確鑿令我們對狄仁傑是羌人的後裔更為深信。
古代人自古就鄙夷蠻夷之人,認為只有漢人才是正統,儒家是正統文化,李氏皇族乃胡人之後都冠以美化,稱老子李耳的後代。
狄仁傑的祖先大約也不免俗,稱自己是漢名人後裔,可是無論是否少數民族的後裔,只要為國為民就是好樣的。
說了那么多,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羌族是一個神秘樣的民族,那么現在紅柯老師就給大家簡單的說一下這個民族。
羌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最古老的成員之一,早在商代就出現於歷史記載。他們很早就開始了同漢民族的交流與融合。
歷史上諸多周邊民族部落在與漢族交往過程中,他們使用的漢姓,往往取其名稱的第一個字,史多例證。更有相當一批後來完全漢化,使後人莫辨其源,狄姓即是一例。
狄仁傑墓位於洛陽市東十二公里的白馬寺附近。墓碑上赫然雕著“狄梁公墓 ”。土墓背面一個看似新建的墓碑,上面雕著“狄公仁傑之墓”。
墓的兩邊分別設有碑亭,東南碑亭內的石碑上書“有唐忠臣狄梁公墓”8個大字,西南碑亭內的石碑,是塊詩碑和記事碑,上面字跡隱約可見,墓的兩邊分別設有碑亭,周圍有形態各異的小獅子。
南北都有墓碑,分別是“大唐名相狄仁傑之墓”、“大唐名相狄梁公墓”,都是古人原作,現代人重新刻寫。墓的東南和西南側各有碑亭,東南方石碑上書“有唐忠臣,狄梁公墓”,西南石碑則是“唐宰相狄梁公墓道詩拜序”。看不清落款,只能肯定都是古時的原物。
更多精彩文章可關注微信公眾號“知野史”
古墓 狄仁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