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很想廢黜太子 大臣只說了三個字 立刻讓他打消念頭

明成祖朱棣篡位登基後,很快便面臨一個現實而緊迫的難題:自己辛苦打下來的江山,將來該由誰繼承?換句話說,該選擇誰來做太子?本來,這不是一個問題的問題,因為早在他當燕王的時候,便已經確立嫡長子朱高熾為世子,而世子自然是太子的“鐵定人選”。再說,朱高熾天性仁孝、端重沉靜,在朝廷內外的風評極佳,不僅讓朱棣讚許有加,還是群臣屬意的對象。朱高熾被立為太子,似乎是水到渠成之事。

朱棣登基後,為擇立太子一事大傷腦筋朱棣登基後,為擇立太子一事大傷腦筋

況且,朱高熾還有一個好兒子朱瞻基,因為英氣果敢頗肖祖父,所以深得朱棣的寵愛。成祖為培養皇孫,不僅親自幫他挑選大儒做老師,在遠征漠北之際也經常把他帶在身邊,教授他領兵作戰的技巧,並鍛鍊他的勇氣,喜歡得不得了。朱棣因為喜歡皇孫,對長子“另眼相看”,自然地也增加了朱高熾被立為太子的機會。

不過朱高熾也有自己的致命“短處”,那便是個人形象差,而且還是個殘疾人士。據歷史記載,朱高熾由於喜靜厭動,嚴重缺乏體育鍛鍊,以至於體型肥胖,行動嚴重不便,平時需要由兩個內侍攙扶才能走路。不僅如此,朱高熾的腿還有毛病,走路時總是跌跌撞撞,讓朱棣很是不滿意。

朱高煦因受朱棣喜愛,差點成為太子朱高煦因受朱棣喜愛,差點成為太子

朱棣既然對長子心生不滿,自然便給次子朱高煦帶來機會。朱高煦不僅相貌頗肖其父,而且勇武絕倫,在武將中威信極高。在“靖難之役”中,朱高煦曾多次救助朱棣於危難之際,後者感動之餘,曾經對他說過一句意味深長話:“努力吧,世子身體不好,多有疾病。”(“燕王欲且議和北還,適高煦引兵至,王仗鉞拊其背曰:‘勉之!世子多疾。’”見《明通鑑·卷十三》)這被很多人視為朱棣屬意由朱高煦接班的信號。

所以等到朱棣登基後,在選擇由誰來做太子的問題上,陷入長久的困惑之中:出於宗法禮制約束,自然要選擇朱高熾做太子;但出於私心偏愛,朱棣更傾向於立朱高煦為儲君。正當勝利的天平向朱高煦傾斜時,大臣解縉只說了三個字,便讓朱棣醒悟,並堅定其立朱高熾為太子的決心,那么這究竟是那三個字呢?

朱高熾在解縉的幫助下成為太子,最終登基朱高熾在解縉的幫助下成為太子,最終登基

原來解縉為幫助朱高熾上位,一開始大誇特誇他的仁義慈孝,在發覺不能打動朱棣的情況下,恰當地抓住其寵愛皇孫朱瞻基的心理,旁敲側擊地說了三個字:“好聖孫!”立刻便讓皇帝醒悟。朱棣想到兒子雖然形象不佳,但孫兒聰明可愛、文武雙全,必然會成為一代明君,心中便大感安慰,於是連連點頭,就此確定太子的人選。

先是,儲位未定,淇國公丘福言漢王有功,宜立。帝密問縉。縉稱:“皇長子仁孝,天下歸心。”帝不應。縉又頓首曰:“好聖孫”。謂宣宗也。帝頷之。太子遂定。見《明史·卷一百四十七·列傳第三十五·解縉傳》。漢王即朱高煦,宣宗即朱瞻基。

地位本來岌岌可危的朱高熾因子得福,不久便被正式冊立為皇太子,並在二十年後正式登基為帝,是為明仁宗。雖然在位僅有十個月,但仁宗平反冤獄、廢除苛政,赦免建文帝時期許多舊臣,並停止乃父實行的窮兵黷武政策,由此緩解社會矛盾,並使得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在歷史上的口碑極佳。

仁宗父子在位期間,史稱“仁宣盛世”仁宗父子在位期間,史稱“仁宣盛世”

不僅如此,解縉口中的“好聖孫”朱瞻基,在歷史上同樣也是一位聖主明君,在位11個年頭,進賢任能、屢施仁政,使得帝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經濟得到空前的發展。史學家們對仁宗、宣宗父子的評價極高,稱他們“功績堪比文景”,並把他們治下的時期成為“仁宣盛世”。從這點來看,朱棣一個舉動,竟為帝國擇立了兩位好皇帝,實在是“賺大發”了。

不過令人倍感遺憾的是,作為推動朱高熾成為儲君的最大功臣,解縉的結局卻異常悽慘。原來解縉力主立朱高熾為太子,由此激怒漢王朱高煦,後者為進行打擊報復,便拚命地在成祖面前污衊、誹謗解縉,終於使得成祖將解縉罷官,並逮捕入獄。

解縉下場悽慘,竟被錦衣衛埋在雪裡凍死解縉下場悽慘,竟被錦衣衛埋在雪裡凍死

數年後,錦衣衛都指揮僉事紀綱秉承皇帝的旨意,用酒將解縉灌醉,而後拖到積雪中埋起來,將他活活凍死。解縉死時年僅四十七歲,時在永樂十三年,距朱高熾被立為太子12年時間。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