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思極恐:諸葛亮為什麼不採用魏延的奇計?

細讀有關史料,得出一個可能會毀三觀,更有可能被孔明粉痛罵的結論:諸葛亮害怕智勇雙全的魏延太牛,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所以一直對其採取打壓手段,魏延的計謀再好也不採用——因為太好,所以不用,用了就沒他諸葛亮什麼事了。

(一)小屌絲魏延是如何逆襲的?

最初,魏延不過是劉備帳下一名不起眼的小兵,而且做的是讓人瞧不起的工作,比如砍柴餵馬,說不定還替領導帶帶孩子煮煮飯。後來在劉備進軍巴蜀的過程中得到上陣殺敵的機會,而且表現搶眼,多次立下戰功。

劉備帳下親兵那么多,為什麼偏偏他脫穎而出了?因為他能力超群!而那時,他只不過還是個二十來歲的毛頭小伙子。

“初出茅廬”就如此厲害,非常重視人才的劉邦能不欣賞加重用嗎?所以不久就把他從一個小兵提拔為牙門將軍。這個級別雖然不高,但要知道,大名鼎鼎的趙雲那時也才是個牙門將軍,魏延剛露了兩手就與他同級,假以時日,會有什麼樣的發展,不言而喻。

(劉備)劇照

所以當後來劉備混成漢中王,遷治成都,需要一個人駐守漢中時,他首先想到的是魏延,而不是大家都認為、張飛也自認為非他莫屬的張飛。

因為劉備明白,漢中至關重要,不容有失,非智勇雙全者不能勝任,主將既能善攻,又能善守,張飛雖然有勇有謀,但能攻不善守。

然而,當劉備打算提拔魏延為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時,所有的人都驚呆了。

那是他們不了解魏延,而善於識人的劉備了解。

在大會群臣時,劉備還問了魏延一個問題:“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魏延仿佛早就成竹在胸,不假思索地回答:“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此語正好暗合了他既能攻又善守的特點,不但獲得劉備點讚,其他人也是無話可說。

劉邦此舉看似無意,實際上是他的精心安排,目的就是讓魏延在大家面前表現一哈,堵住人們的嘴。

(二)魏延的功績和升遷

魏延不負厚望,鎮守漢中近十年,曹魏無人敢南下打益州的主意,把益州的北方門戶,守得滴水不漏。

諸葛亮對魏延的能力,也是心知肚明的,所以當公元227年,諸葛亮為預備北伐進駐漢中,便以魏延為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剌史。三年後,魏延就又來了一個更加亮眼的表現,在陽溪那個地方大破曹魏的後將軍費瑤、雍州剌史郭淮等人,因功遷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

魏延升遷速度之快,就連劉備的結拜弟兄關羽、張飛都不能相比。

他靠的是自己的能力,是乾貨,而不是背景,更不是身後的大樹。

諸葛亮開始北伐時,魏延又成為蜀漢“頭號將領”,立下赫赫戰功。

必須指出的是,魏延的這些戰功,都是在諸葛亮節制之下取得的。

魏延顯然不過癮,一直想“擺脫”諸葛亮的控制,不受任何約束地打他幾仗,所以每次隨軍北伐,他都要求諸葛亮給他一萬人馬,他另走一路進攻關中,然後與諸葛亮在潼關會師,可是諸葛亮都不答應。

(《大軍師司馬懿》中的魏延和諸葛亮)劇照

為什麼?因為他明白,這小子是一隻既狡猾又兇猛的老虎,在他的節制之下都這么厲害,若是放手讓他乾,他的奇蹟,分分鐘就能創造出來。

失望至極的魏延便開始發牢騷,而且針對的不是別人,是諸葛亮,說他膽子小,恨自己不能才盡其用。

這說明魏延的頭腦還是太簡單了,他善於打仗,卻不善於讀心,不然他就應該明白,當一個下屬的才能超過了領導,領導是不會高興的,諸葛亮不是聖人,他也是有血有肉的凡人,也具有凡人都有的人性弱點。

(三)諸葛亮心裡的小九九

作為領導,是不能讓下屬的風頭超過自己的,因為他上面還有更大的領導,大領導的眼睛,比任何人都雪亮!

這不奇怪,因為很多領導心裡都有這樣的小九九,君主怕臣下功高蓋主,領導怕下屬功高蓋領導,自古皆然。

諸葛亮多次北伐都以失敗告終,很大程度上就是這種心態在作怪,導致他不願意放手讓魏延去乾,不然,第一次北伐若採用魏延之計,也不至於是這種結果!

第一次北伐,魏延出了個什麼計呢?那就是當魏延了解到長安守將夏侯楙怯而無謀,是個既膽小怕事又無謀略的草包,而對付這樣的草包,說不定都用不著打,嚇都能把他嚇跑。於是他請諸葛亮給他五千精兵,由子午谷直取長安。然鵝,諸葛亮卻認為太冒險,不予採納。

諸葛亮一口否決了魏延這個奇計,固然與他為人謹慎的性格有關,但再謹慎的人,也明白出奇制勝這個道理,該冒險的時候就得冒險,若總是前怕虎後怕狼,總是患得患失,像個小腳老太婆那樣裹足不前,就會與絕佳的機會失之交臂。

這是從小的方面來說。

從大的方面來說,在敵強我弱的大背景下,劉備若想戰勝敵人、恢復漢室,更需要不停地出奇制勝,不停地創造奇蹟,靠步步為營、穩紮穩打,不但不奏效,還只會越打越弱,因為這是拿自己的短處PK對方的長處,是與對方打消耗戰,而消耗戰,只能在自己大大強於對方的情況下才能玩,否則肯定會先把自己玩死。

而要不停地創造奇蹟,只有魏延這種敢想敢幹的人才能做到。

魏延要的人馬不多,僅僅五千,退一萬步來講,哪怕把這五千人馬玩完,也沒什麼,對整個蜀國的軍事力量,無法造成大的損失。可諸葛亮就是不答應。

因為他怕!

他怕的不是魏延的失敗,而是怕他成功——假如事情真如魏延所料,當魏延率領的人馬突然出現在長安,贏了夏侯楙那個草包,一舉占領了長安,這是多么大的功勞啊!反觀他自己率領的另一路人馬,若毫無建樹,劉備心裡會怎么想?

可以肯定的是,劉備心裡的天平,將立馬朝魏延傾斜!那以後,受節制的恐怕再也不是魏延,而是他諸葛亮,他們的角色來個互換,不是沒有可能。

而這,是諸葛亮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所以,明知魏延的由子午谷出奇兵的計策很好很妙,他也不能採納!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若干年後,魏國大將鄧艾受魏延啟發,也決定玩兒一個險招。不同的是,魏延的計畫胎死腹中,而鄧艾成功了,當他趁鍾會被姜維牽制在劍閣,率軍偷渡誰也不敢走的陰平小道,然後神兵天降般出現在無險可守的成都平原,蜀後主劉禪只得開城投降。

如果當年,魏延手裡也有一支能夠自己支配的軍隊,如果諸葛亮不把手中的風箏線抓得那么緊,哪怕稍微松一松,開城投降的,會是劉禪嗎?

歷史不能假設,但歷史人物,是可以通過一些現象,看到其本質的。

諸葛亮諸葛亮

當我們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就會發現,一些閃閃發光的歷史人物,原來並非那么偉光正,其光芒,是會大打折扣的。

如果一個領導缺乏博大的胸懷,員工的本事再大,也發揮不出來。

一塊金子,並非在哪裡都能發光,當它被深深地埋在地下,不要說發不了光,其價值,還不如一塊砌牆的磚。

而魏延的悲劇,豈止是無法發光的金子,還因與楊儀的私人恩怨,被後者設計殺掉。不過那是後話,不提。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