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57年,經歷了大起大落的明英宗朱祁鎮在被囚禁了七年之後,又迎來了人生的又一次大起,他從被囚禁的太上皇變成了皇帝,他在徐友貞、石亨發動的“奪門之變”中再一次登上了皇位。
八年前,年輕的明英宗率20萬大軍御駕親征,抵禦北方入侵的瓦剌,結果在太監王振的胡亂指揮之下,20萬大軍進退失據,在土木堡被瓦剌全殲,明英宗也成了瓦剌的俘虜。
被瓦剌囚禁之後,他的弟弟朱祁鈺被立為新的皇帝,明英宗成了太上皇,自然也失去了利用價值,瓦剌將其送回北京,回到京城之後的明英宗被弟弟囚禁在南宮,成了一個囚徒。
景泰八年,朱祁鈺病重,徐友貞和石亨等人發動政變,從南宮迎來朱祁鎮,帶領軍隊攻入宮內,幫助明英宗復辟成功,這次事件被稱作“奪門之變”。
然而,重新登上皇位的朱祁鎮並不是最大的勝利者,他雖然從被限制自由的囚徒變成重新大權在握的皇帝,但是他付出的成本卻很大,在這次政變中他被押上了他的生命和將來的政治生命。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明朝的最高統治者景泰帝朱祁鈺病重,我們看一下如果景泰帝病逝,誰會繼承皇位。
第一條路,當然是立自己的兒子,但是很不幸,自己的兒子朱見濟雖然之前被立為太子,但是不久之後去世了,而且朱祁鈺之後再也沒有生出過兒子,所以這一條行不通。
第二條路,按照明朝的皇位繼承法來,朱元璋給皇位繼承確立了明確的法則,“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父死子繼,兄終弟及”。朱祁鈺沒有兒子,只能兄終弟及了,那么朱祁鈺的父親朱瞻基健在的兒子還有前皇帝、現任太上皇朱祁鎮,但是朱祁鈺肯定不希望哥哥繼位,因為朱祁鎮復位之後肯定會對其反攻倒算,以報被囚禁七年之仇。
第三條路,立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為太子,等朱祁鈺駕崩以後由侄子繼位,也是順理成章的。而且朱見深之前曾被立為太子,後來朱祁鈺為了傳位給自己的兒子,廢掉了朱見深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
最後一條路,迎立外地藩王入京繼位,但是這一條要建立在自己的父親朱瞻基這一系全部斷絕之後,大臣們持反對意見。
病重的朱祁鈺也選擇了妥協,種種跡象表明他有意重新立侄子朱見深為太子,一旦朱見深繼位,朱見深的父親朱祁鎮就成了真正的太上皇,年僅12歲的朱見深自然無法掌握大權,大權自然會落到朱祁鎮的手上,朱祁鎮將成為大明的最高統治者。
而在朱見深即將被重新立為太子之前,徐友貞、石亨等人為了自己的私利,準備發動政變,迎立朱祁鎮,這樣他們就可以以擁立之功而位極人臣。
在政變當晚,石亨的軍隊並沒有辦法攻破宮門,最後還是朱祁鎮以太上皇的名義命令守將打開宮門,政變差點失敗,一旦失敗,朱祁鎮恐怕連囚徒太上皇都做不了了。
而徐友貞則從一個三品的左副都御使,一躍成了新內閣首輔,權傾天下,如果沒有這次政變,他恐怕永遠也入不了閣,更別提首輔了。
而政變的另外一個主角,石亨,因為協助於謙防衛北京城,後又率兵抗擊瓦剌有功,已經官封太師,封侯,政變之前,石亨的地位已經很高了,到了英宗復位,只是將其封爵提升為公而已。
所以,奪門之變看似明英宗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其實他是冒著極大的政治風險,甚至失去性命的風險,而徐友貞才是最大的勝利者。
明英宗 奪門之變 景泰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