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4月袁世凱出任大總統。北洋政府鑒於當時流通的中外貨幣在百種以上,規格不一,流通混亂,折算繁瑣,民眾積怨,同時也想藉助貨幣改制以解決軍費問題,便決定鑄發新幣。袁世凱為了提高自己的統治地位,趁機把他的頭像鑄於幣面,“袁大頭”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了。
1914年2月7日,袁世凱以大總統令的形式規定,銀幣4種:壹圓、中圓、貳角、壹角。鎳幣1種、銅幣5種。以壹圓銀幣為主幣, 至此,在那個搖搖欲墜的中國終於有了法定的,統一規格的,統一面值的貨幣了。
據統計“袁大頭”從1914年開始發行,到1916年兩年時間裡,以天津和上海為例, 在市面上流通的主要貨幣,不再是鷹洋,不再是龍洋,也不再是清朝末年各個省自己鑄造的銀元,市場流通的基本上是“袁大頭”,它的市場占有率,升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曾任北洋總理財政的梁士詒回憶,天津造幣總廠開鑄“袁大頭”後的最初九個月,每日鑄造量達30萬元,使得袁大頭迅速流通開來。
那么怎么鑑別銀元的含銀量呢?當時的老百姓鑑別銀元有一個非常簡單的方法,那就是拿起一塊銀元放在嘴邊上使勁一吹,然後迅速放到耳邊聽聲音,如果發出的聲音是清脆響亮的那就是銀元了,如果沒有聲音或發出的聲音低沉就說明含銀量低,或者根本就不含銀,所以“袁大頭”的聲音是老百姓所喜愛的。
在鑄造成分含量表中嚴格規定:壹圓銀幣總重量為庫平七錢二分相當於26.86克,含純銀六錢四分八厘相當於23.90克,以銀九、銅一的比例鑄造,其中銀的含量不得低於百分之九十五。這也是“袁大頭”受到百姓喜愛的主要原因。
老百姓除了喜歡聽“袁大頭”的聲音之外,似乎還對銀元上的大頭也很喜歡,中國的傳統是以胖為美的,袁世凱渾圓肥胖的大腦袋看上去更顯富態。那么是誰將袁世凱的大腦袋設計到了銀元上呢?
一名叫做陶德堒的人是“袁大頭”的設計者和督造者。陶德堒是當時為數不多的經濟、貨幣學者。
貨幣的圖案設計之外,模具的好壞直接影響了錢幣的好壞,所以雕刻祖模是造幣的靈魂所在。“袁大頭”的祖模雕刻師竟然是個義大利人,叫魯喬奇。1910年至1920年期間擔任天津造幣總廠的首席設計師和總雕刻師。當時魯喬奇把浮雕人像的藝術套用於錢幣上,比如在人物眼球加上了瞳孔內凹等特徵,使人物目光顯得炯炯有神,這也使得“袁大頭”從外觀上看上去更加栩栩如生。
因此,“袁大頭”的樣式、質地、工藝,在當時發行的錢幣中,都屬上乘。
1919年7月5日上海錢業公會取消“鷹洋"行市,全面推行使用“袁大頭”,而此時的“袁大頭"完成了驅逐外國銀元,消除前清龍洋、統一中國銀幣的歷史性任務。成為全國通用且為中外商界所認可的唯一主幣。
1927年北伐勝利之後,國民政府下令停鑄“袁大頭”銀元。
1935年11月國民政府又宣布實行法幣政策,禁止銀元在市面流通。
至此,以“袁大頭"完成了歷史使命,開始退出市面。
現在你的手裡還有銀元“袁大頭"嗎?
袁世凱 銀元 袁大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