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最後的武士》,講述的是日本明治維新之時,一些不願放棄原本生活方式的武士的故事。我覺得,那些已成沒落之勢的武士,與清朝中後期的八旗子弟,有得一比。
他們都曾有著輝煌的過去。
八旗兵們從東北一隅一路往南打,基本上可稱所向無敵。當然,這與明朝本已在農民起義的打擊之下搖搖欲墜,人心不穩,南明朝廷未能勵精圖治,反而延續派系鬥爭以致民心難聚有關,卻也無法否認他們當年快馬加鞭席捲而至的霸氣。
武士呢?在很長時間裡,他們把握日本的實際權力,天皇不過是傀儡而已。誠如明治天皇在1882年的軍人敕諭中所說“以至於武士興焉,其後兵馬之權,遂歸於武士首領之手。迨及世亂之時,政權亦復歸其掌中,前後七百年間,遂成為武家之政治矣”。亦即,武士興起,軍隊權力,歸入他們首領手中,到了亂世,連政權亦被他們掌握,前後長達七百餘年——這與五代十國很像,只不過,中國很早就出現了強有力的天子,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此問題——無論如何,武士創造了日本的時代,且其一些理念,至今影響著日本。
(圖片來源網路,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他們都被時代所拋棄。
八旗子弟之所以被拋棄,實因承平日久,作為特權階級的他們,領工資,有僕役,養尊處優,過得爽不可言。然,兩百餘年,未識刀兵,他們早把祖宗們馬上取天下的法寶忘得一乾二淨。及至洪秀全廣西起事,太平軍橫掃東南,八旗兵望風披靡,逃之唯恐不及,哪裡還記得愛新覺羅們的光榮傳統?當然,除了八旗,漢人的綠營一樣不堪一擊。急得惶惶不可終日的鹹豐皇帝,不得不下詔漢族官吏們開辦團練,最終形成湘軍、淮軍,徹底把八旗兵掃進了歷史垃圾堆。
武士則是現代工業發展如火如荼,東亞各種皆受列強侵略之下,日本為救亡圖存,起而維新,這些腰插兩把刀的人,在熱兵器面前,顯得那樣不合時宜。他們延續了幾百年的處世與生活方式,與現代文明差距萬里。經過“奉還版籍”,武士們不再是藩主們的私人武裝,而由國家開列薪水;再經廢刀令,把“刀”這種武士們的標準配備收繳,擊垮他們的傲嬌;最後,秩祿處分,最終廢除了武士與國家的依存關係。國家不再需要他們打仗了,代之以正規的軍隊。然,武士們比被徹底拋棄的八旗後幸運一點,他們的武士道,仍被日本軍隊奉為圭臬,好歹留下了一些念想。
(圖片來源網路,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以上都是基本的相同點,不同又在哪呢?
被湘軍、淮軍取代之後,八旗子弟們或許樂得清閒。畢竟,他們早就接受了好死不如賴活著觀念啊。唱著曲兒遛著鳥,養著戲子推牌九,多爽啊!而當鹹豐皇帝欽點的顧命八大臣之首肅順被慈禧太后搞定押赴刑場之時,“旁觀者爭擲瓦礫”,這當中,就有著很多八旗子弟,因為他們被肅順“奏減八旗俸餉”,看到這個讓他們沒好日子過的傢伙終於上了斷頭台,他們那個興奮啊,石頭瓦片不斷扔——也就這點出息了!
(圖片來源網路,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武士呢?他們中的很多人,也接受了時代給他們重新安排的位置。卻也有一些,舉起反對“裁員減薪”的大旗,發動數次起義,包括著名的維新人士西鄉隆盛亦參與其間,孤注一擲,與政府來個你死我活。最終,在史稱的西南戰爭中,他們失敗。然迴光返照的最後一擊,比起那些絲毫無須同情的八旗子弟,卻如《最後的武士》所給人的震憾那般,讓人生出些感慨來。
清朝 武士 八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