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為何無疾而終?他們發現了兩件寶物

對於鄭和下西洋退出歷史舞台,有說是因“耗費巨大”而無力進行,有說是因朝中鬥爭而無法開展,有說是因皇帝保守而無心繼續……其實,這樣的結果與鄭和也有很大的關係,儘管不是他的主觀願望。

這還得從滿剌加(馬六甲)說起。滿剌加本是個默默無聞的小漁村,鄭和受命前往西洋顯擺大明國威時,正好路過此地。其時船上所帶的食物和淡水都已消耗殆盡,鄭和只得下令在岸邊就地紮營,以補充必需的生活物資。

鄭和船隊規模龐大、人數眾多,採購量自然驚人,這使當地即刻成了大型集貿市場。同時,船隊中的一部分饋贈物品也被投入了市場,這無疑對周邊有著更大的吸引力,於是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

配給充足的食物、淡水後,鄭和命船隊進入印度洋,然後分頭前往各國。鄭和要求各路船隻完成任務後,必須按時返回滿剌加集合。船隊返回時,帶回了大量的土特產,其中一部分土特產被投入到當地市場,這進一步刺激了滿剌加的經濟發展。

滿剌加的“爭氣表現”引起了鄭和的前瞻性思考,他認為中國到西洋航途遙遠,僅靠船上攜帶的食物明顯不足,必須尋找一個位置適中、資源豐富的補給站;而且,航行需要不菲的花費,可以用隨船攜帶的物品出售,因此,必須選擇一個交易相對方便、商業氛圍較濃的地方。而滿剌加正好符合上述這些需要。

鄭和七下西洋,往返幾十年,推動著滿剌加的持續成長,使其逐漸成為中國與印度、西亞乃至非洲、歐洲之間的最為重要的貿易中轉站。可以說,鄭和下西洋促使了滿剌加的興起。

然而,興起後的滿剌加卻無意中阻止了鄭和下西洋。這還要從鄭和下西洋的一個重要目的說起。

鄭和下西洋的一個重要目的是搜尋外國的奇珍異物,不過明廷並不清楚西洋究竟有何珍貴的東西。鄭和來到西洋後,發現胡椒和蘇木是珍奇物產,就下令船隊大批量採購,運送回京,恭恭敬敬地獻給皇帝。皇帝自然十分高興,心花怒放之餘,就將其作為對臣下的賞賜,定時定量發放。

在鄭和的熱心炒作和皇帝的高度重視下,胡椒和蘇木的社會地位愈來愈高,逐漸成為人們心中的聖物和追逐的對象,以至於明廷竟大規模地以折賞方式將它們作為官員的工資和軍隊的福利發放。那么,明廷為何要這樣做呢?

大明寶鈔大明寶鈔

明初實行“寶鈔”(紙幣)貨幣體制,從洪武到永樂,政府發行了大量紙幣,由於發行量過大,且無儲備金,紙幣貶值,物價飛漲,通貨膨脹嚴重影響了民生。為此,政府採取了許多調控措施,但效果欠佳,金融危機不斷加深。

焦頭爛額的明政府正是在這種壓力下想到了胡椒和蘇木,並把它們作為貨幣代用品來使用。所以,從第二次下西洋開始,鄭和就多了一個任務——大量採購胡椒和蘇木,這也是維持鄭和下西洋的強大動力。

但隨著滿剌加成長為遠東最大的商品集散地,胡椒和蘇木也成了當地的大宗商品。明政府在這裡可以輕易地採購到胡椒和蘇木,就沒有必要捨近求遠去西洋了。

另外,隨著鄭和七下西洋,朝貢貿易體系逐漸建立,明政府藉此也能得到不少以貢品形式上呈的胡椒和蘇木,也就是說,明政府甚至不用到滿剌加就能得到胡椒和蘇木了,那么還用去西洋嗎?

此外,隨著胡椒和蘇木的大量湧入,這些物品漸漸喪失了原有的價值和功能,這無疑也是下西洋難以為繼的重要因素。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