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歷史上關於鄭和下西洋的最終目的,目前都沒有確定的說法,有些人認為是炫耀國力,加強藩國之間的聯繫,有些人認為是尋找建文帝,更有甚者認為這個為了開海路,發展貿易。那么鄭和下西洋究竟是什麼目的?

鄭和下西洋路線鄭和下西洋路線

由於明成化年間反對下西洋的兵部大臣毀滅了鄭和遠航的官方檔案,致使後人對鄭和下西洋知之不詳,甚至連為什麼下西洋也眾說紛紜。《明史》是這樣說的:“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蹤跡之,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

燕王朱棣舉兵造反時,為了貼上合法的標籤,並沒說要推翻建文帝政權,而是打著“奉天靖難”旗號,聲稱自己是奉祖訓進京“清君側”。朱棣攻下南京後,以建文帝“闔宮自焚”的理由,在諸王及文武官員多次呈請即位稱帝的情況下,才當上皇帝的。即使建文帝真的逃亡在外,也根本不必擔心文弱無能的建文帝會捲土重來。如果朱棣興師動眾公開四處尋找建文帝,就等於承認自己的帝位是不合法的。或許鄭和首次下西洋可能捎帶秘密尋找建文帝的任務,但政權牢牢鞏固了二十多年的後永樂時代和宣德年間,還一而再、再而三地不遠萬里連續六次去海外“蹤跡建文”就毫無必要了。

所以“蹤跡建文”只是根據不足的臆測罷了。

鄭和下西洋鄭和下西洋

根據史料,我們可以得知,明成祖奪得皇位時,明朝已經建立了三十多年,農業與人們的生活並沒有受到這場政變的影響。這時,中國廣州等沿海的大都市發展得十分繁榮。在經濟獲得良好的發展之後,發展海外交通和海外的貿易已經是十分迫切的事。

明朝初年,正是國勢向上發展的時期。這時在北方,蒙古的勢力已被驅逐出長城以外,明朝的封建統治已十分鞏固,加上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國勢日趨強盛,這就有可能使它向海外發展。明成祖為“奉天命天君主天下”的“供主”,要海外各國都來朝貢。和歷代功利主義的封建帝王一樣,明成祖也要宣揚國威,向外示富。

到了永樂年間,由於國力強盛,明成祖向異域顯示中國的富強,對明朝初期對海外的消極政策深表不滿,故朝廷對外政策為之一變,即位後便派宦官出國,召各國來朝,此舉無疑可以提高明成祖的威望。鄭和下西洋便可以在國外顯耀兵力,向海外各國誇示中國的富強,宣揚明朝的威德。

鄭和率領的龐大船隊,就其活動的性質來說,既不是一般的商船隊,也不是一般的外交使團,而是由封建統治者組織的兼有外交和貿易雙重任務的船隊。

他出使的任務就是招徠各國稱臣納貢,與這些國家建立起上邦大國與藩屬之國的關係。為了完成這一任務,鄭和所到各國以後,第一件事便是宣傳明成祖的皇帝詔書。向各國宣諭:明朝皇帝奉天乘命的上邦大國之君,是奉“天命天君”的旨意來管理天下的,四方之藩夷都要遵照明朝皇帝說的去做,各國之間不可以眾欺寡,以強凌弱,要共享天下太平之福。如果奉召前來朝貢,則禮尚往來,一律從優賞賜。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