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是項羽和劉邦在滅秦之後長達五年的鬥爭的開端。雖是開端,卻在某種程度上預示了這場鬥爭的終結。
鴻門宴前,劉邦跟項羽關係不錯,兩人共抗擊暴秦,項羽北上救趙,而在巨鹿背水一戰擊敗秦軍主力。而因為項羽的原因,劉邦西進的道路遇到的抵抗不多,使他比項羽更快到了鹹陽,接受了秦王子櫻的投降,入主鹹陽。
當時項羽和劉邦奉命推翻暴秦,並且楚王跟各諸侯約定“先入鹹陽為王”,結果是項羽遇到勁敵打的時間較長耽誤了,結果劉邦提前入關。
按約定理應是“劉邦”為關中王,可那時一方面是劉邦的目標是整個天下,另一方面他的兵力還遠不及項羽,那時劉邦只有十萬大軍且並不是全部自己的嫡系。
項羽號稱六十萬大軍,雖然怕秦兵不忠而殺了投降來的二十萬大軍也還有四十萬,所以雙方實力的差距太大,劉邦儘管想奪取天下,但是該得的“關中王”都可能是朝不保夕。
他入關後在張良蕭何的建議下安撫民心,不做壞事,一返他平時的“潑皮好色”的本性,所以范增已覺出劉邦必成大器,便命項羽設下“鴻門夜宴”一心誅除劉邦。
但此事為項伯知悉,項伯竟顧念和張良故人之情,向劉邦大軍報訊,劉邦知道這鴻門宴是去不得的兇險之地,但張良卻表示不去便只有死路一條,赴會也許能有生機,劉邦無奈只得應約前往。
鴻門宴當日,范增早已布下天羅地網,定要把劉邦人頭留下,誰知劉邦竟以一跪化解了項羽之怨恨,范增便再命“項莊舞劍,志在沛公”,一心要在席中把劉邦刺死,可是還是被項伯和樊噲給劉邦解了圍,劉邦終於更借往如廁而逃遁而去。
鴻門宴後,在張良跟項伯的幫助下,項羽沒有殺掉劉邦,而把劉邦封為漢王,發配去西蜀地區。而項羽沒有定都鹹陽而是定都彭城,使得關中地區防禦不夠,雖然有三秦,但等到劉邦出關,三秦很快的被韓信暗度陳倉給擊敗。
范增的預言在數年後應驗,項羽和劉邦在隨後的四年進行了大規模的楚漢戰爭,最後項羽敗北,在烏江自刎而死,劉邦建立漢朝,是為漢高祖。
後世不少人認為項羽在事件中缺乏當機立斷的能力,間接導致范增的計畫失敗,亦埋下了自己日後敗死的伏線。
“鴻門宴”一詞在後世被用作比喻“不懷好意的筵席”。“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以及“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皆成為名句。
古都西安 鴻門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