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為何定都長安?其實劉邦也很糾結

公元前202年二月,劉邦在眾群臣“大王德施四海,諸侯王不足以道之,居帝位甚實宜,願大王以幸天下”的勸進中於定陶建國稱帝,定國號為“漢”。五月,劉邦等人前呼後擁的來到洛陽,置酒南宮,並且有長期住下去的打算。因此這時候在何處定都自然就成為了一個問題。並且這個問題引起了激烈爭論。主要有兩種意見,一種說定都洛陽,一種說在長安。這場爭論對後世影響巨大,對於奠定關中地區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有著重要意義。

是

婁敬勸帝遷都:

劉邦原本想建都洛陽,婁敬建議定都關中,從周朝的先祖后稷談起,講到武王伐紂、成王嗣位、周公輔佐、定都洛陽,直到最後滅亡,說明了一個道理:“有德則易以王,無德則易以亡。”意思是洛陽居於全國中心,和平年代,便於四方來朝,戰亂時期,也利於四方進攻。接著,婁敬對高祖說,周室起家靠德,而且“積德累善十有餘世”,陛下起家靠的卻是戰,“大戰七十,小戰四十”,連年征戰,生靈塗炭,滿目瘡痍,哭泣之聲不絕於耳。在這種情況下定都洛陽,如同將自己置身於怨恨之中,無異於自取滅亡。不若定都關中(長安),關中之地,被山帶河,四塞為固,物產豐饒,天府之國,即便山東(崤山以東)有亂,關中還可以保全,所以,定都關中,乃不二之選。

婁敬婁敬

群臣反對,劉邦百般糾結:

但是話又說回來群臣大多是從東方而來,並不希望在長安定都,都紛紛反對,認為洛陽更好,他們不願遠離家鄉到關中去做官,便對劉邦說:洛陽東有成皋,西有殽邑,背靠黃河,面臨伊河、洛河,地勢十分險要,“其因亦足恃”。而且周平王從關中的鎬京遷都到洛邑,周朝在這裡稱王數百年,秦在關中卻二世而亡。

的

張良勸都關中,劉邦意決定都長安:

於是在百般的糾結中劉邦就去徵詢張良,張良說:“洛陽建都的東周雖然比秦晉兩世好,但是城郭僅數百里,田地太薄,四面都是平地,容易遭受到攻擊。反觀關中有函谷關、隴蜀的沃野千里,南邊有巴蜀的富庶,北邊有胡人畜牧的便利,可以在三面防守,並向東方牽制諸侯,只要握住渭水通運京師,當東方有變,就可以順流而下。正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婁敬說的沒錯。”於是劉邦決意定都長安。

張良

自從得到了張良的支持,劉邦自己心裡便有底了,於是他聽從了這兩人的建議去關中建都。從此長安城,這座承載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文明古都,從劉邦定都開始,進入了大發展時期,歷史文化迅速積累,成就了如今的世界歷史文化名城。

(全文完)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