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代表中國參加了一戰  卻被西方抹去了100年

當人們沉浸在雙十一買買買的瘋狂購物中,從歐洲到北美,再到大洋洲,都在紀念著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00周年。

很多人以為中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只是充當了“打醬油”的角色。實事並非如此。當年,中國有14萬名勞工參加了這場發生在歐洲大陸的世界大戰。

中國勞工中國勞工

為什麼會有勞工?

1914年7月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北洋政府因想要從德國手裡要回一直被侵占的山東,也可以以“戰勝國”的身份,參與到世界大家庭中。於是便決定參加“一戰”。

可是以中國當時的國力和財力,是不可能派兵參加“一戰”的。所以便想出了派遣勞工的方式。隨著戰局的發展,英法勞動力奇缺,也就同意了中國輸送勞工。

當時的英法正值戰爭時期,為什麼還會有大量的中國人爭相報名呢?

當然是因為錢。按照當時給出的標準,去歐洲的普通華工,一個月能拿到25法郎左右(當時1塊銀圓兌5法郎),此外,只要你去了歐洲,每月你在中國的家屬,還能領10塊銀圓。而一般的體力勞動者在國內的報酬,也就每月四五塊大洋左右。

中國勞工中國勞工

中國勞工的貢獻

按照最初的約定,中國派出的華工是不參加戰鬥的。但實際上,在戰火連天的歐洲戰場,怎么可能置身事外?

英國招收到華工後,直接把他們都投放到了前線:挖掘戰壕,修築工事,掩埋屍體,清掃地雷,修路架橋……英國人用華工替代了自己國家的碼頭工人和運輸工人,讓他們承擔了最艱苦、最繁重,甚至是最危險的工作。

儘管如此,中國人吃苦耐勞的精神和聰明的天性,給歐洲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華工最初都是承擔最底層的體力工作,但很快,他們就成為各個工廠中“第一流工人”。

中國勞工中國勞工

不公正的待遇

原本契約上籤訂的“包吃包住”,到了國外,都被推翻了。華工的一伙食費、置裝費、醫療費等,都是要在薪金中扣除的。一個普通華工,每個月可能只能拿到原先承諾薪水的一半。

最不能接受的,是人格上的歧視。英國人對華工的管理非常嚴格,不僅施行集中營式管理,對不服從命令的華工,動輒鞭打,甚至槍決。一戰結束後,弱國不能掌控自己的命運。中國在一戰中淪為“打醬油”的角色,中國勞工在歐洲的參戰史被選擇性遺忘。死後的華工連名字都沒有留下,墓碑上只有他們在世時的數字編號。

紀念紀念

揭開塵封的歷史

隨著中國影響力不斷擴大,一戰中國勞工這一被遺忘的群體逐漸重現天日。2017年一戰結束紀念日前夕,英國BBC第4台播出紀錄片《英國神秘中國大軍》,中國勞工故事第一次登上英國主流電視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00周年之際,多家法國媒體刊發文章,紀念這些為戰爭勝利默默付出的中國勞工。中國勞工,獲得了應有的榮譽。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