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究竟憑什麼建立帝業?不只靠文臣武將輔助,還有四點外部原因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5月15日,劉備於成都稱帝,定國號為漢(後世俗稱“蜀漢”),雄踞長江上游和西南地區,囊括如今雲南全省、川貴兩省大部和陝甘南部、廣西西北部、緬甸東北部、越南西北部的大片土地,與曹魏及孫吳政權成三足鼎立之勢。因高祖劉邦、更始帝劉玄、光武帝劉秀均建立漢朝,故劉備所建立政權亦稱作“季漢”,共歷二帝,國祚43年。

漢昭烈廟劉備塑像漢昭烈廟劉備塑像

說起東漢末年的形勢,大家想必都不陌生——朝廷腐敗黑暗,內有外戚干政、宦官擅權,外有地主兼併、軍閥割據,社會動盪不安,民不聊生。在這樣的年代,劉備能夠成就一番帝業,自然絕非偶然。不過對於劉備為何能在蜀地建立一番帝業,後世歷來說法不一,許多人將其歸結於諸葛亮等人的輔佐,其實這過於片面。縱觀劉備生平,我們不難發現其之所以成功,主要有以下幾點因素。

第一,是深明大義的母親和四海聞名的老師。雖然劉備自詡為中山靖王劉勝後裔,但畢竟年代相距久遠,再加上劉勝後裔多不勝數,貴族血統的尊貴感到劉備這代已經稀釋得同平民無異,其生活甚至更為慘澹。年幼喪父的劉備與母親以織席販履為業,但劉母卻深知讀書改變命運的道理,不計一切代價堅持讓兒子讀書。在劉備十五歲的時候,他的母親將其送入大儒盧植門下,並在劉備同宗叔父劉元的資助下完成了學業。在盧植門下,雖然劉備貪於玩樂,算不上用功,但這畢竟為他日後成就事業提供了最寶貴的原始人脈資源。

裴松之注釋版《三國志》裴松之注釋版《三國志》

第二,是劉備從小就目的明確、旗幟鮮明。劉備雖然自幼家貧,但從不看輕自己,更是立下了宏偉的志向。《三國志》中記載:“先主少時,與宗中諸小兒於樹下戲,言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羽葆蓋車乃是天子御車,陳壽的記載雖有美化之嫌,但劉備的志向亦可瞥見一斑。待到揭竿起義之時,劉備就確定了奪取天下的目標。更重要的是,身為漢室宗親,劉備能夠名正言順地打出“興復漢室”的旗號招兵買馬、發展實力,有足夠的的實力,登基稱帝自然就不在話下。

第三,劉備獨特的性格為其贏得了諸多資源,並凝聚了一批草創團隊——在任何時候,良好人際關係都是通向成功的捷徑。劉備在盧植門下時便喜歡結交豪爽之士,公孫瓚就是在這時候結識的,二人情同兄弟;在鎮壓黃巾起義的時候,劉備又與關羽、張飛結拜為異姓兄弟。在唐縣被盜賊攻破後,劉備便投奔了老同學公孫瓚,並被拜為別部司馬。

劉備劇照劉備劇照

此外,劉備為人忠厚謙恭,注重禮賢下士。任職平原縣令時,即使不是身為士人的普通百姓,都可與劉備同席而坐、同簋而食,就連被劉平派去刺殺劉備的刺客都因倍受禮遇而大為感動,不忍將其殺害;三顧茅廬更是得到了諸葛亮的傾心襄助。當然,劉備更善於揣摩人心、忍辱負重。為投靠徐州牧陶謙,劉備全心全力為陶謙做事,不計一時利益,獲得了“三讓徐州”的美名。

陶謙為此大受感動,臨終前還將徐州送給了他,這是劉備早期重要的根據地。後來劉備又投靠曹操,並借曹操之手除掉呂布;再後來他又投靠劉表,從大公子劉琦那裡得到了大量人馬。由此可見,劉備早年雖然四處奔波,但也因自己的性格四處交好,眾人紛紛施以援手。赤壁大戰之後,他用計奪下長江中游的軍事重鎮荊州,為後來建立政權奠定了基礎。可以說,長期以來樹立的形象為他贏得了資源和民心,也為他的皇帝之夢鋪平道路。

三國時期荊州地圖三國時期荊州地圖

第四,優秀團隊帶來最終的勝利。劉備手下名將眾多,其中的五虎將更是家喻戶曉,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云為蜀漢立下汗馬功勞。同時劉備還擁有眾多謀臣,徐庶、諸葛亮、馬良、龐統無一不是當時俊傑,入川之後也獲得了劉璋手下的眾多謀臣,比如張松。由於劉璋昏庸懦弱,張松決定將西蜀出賣給別人。原本張松的首選是曹操,但是由於曹操此時眼界甚高,不僅不把張松看在眼裡,反而想殺掉張松,這才逼得張松轉而投入劉備麾下,這為後者登基為帝提供了有利的客觀條件。

曹操劇照曹操劇照

當然,成就霸業更需要革命根據地。早在襄陽之時,諸葛亮便向劉備提出奪取荊、益二州的建議,這兩處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劉備借幫助劉璋對付張魯之機,與張松等人裡應外合,奪取了劉璋的全部基業。此舉讓劉備有了休養之地,待其在兩川站穩腳跟之後,稱王稱帝自然就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了。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