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歷史紀錄片” 解讀《倭寇圖卷》里的抗倭真相

現藏日本東京大學史料編纂所的《倭寇圖卷》,是現存最為精緻的一副描繪當時倭寇和明軍形象的彩色繪畫史料,是縱寬三十二厘米,全長五百二十二厘米的絹本著色長畫卷,畫面構成按照倭寇的船隊出現、登岸、觀望形勢、掠奪防火、平民逃難、倭寇和明朝士兵交戰、報捷、明軍出擊的順序,依次展開。

《倭寇圖卷》《倭寇圖卷》

倭寇船隊的出現:

圖卷的開頭部分,在遼闊的海洋中畫著三艘船,運用遠近法表現距離與時間的經過。船是乘著大約七個人到十個人的平底小型漁船,船尾三個人當中,一個人掌舵,兩個人搖櫓。船上的人都把頭剃成半月形,穿著日式浴衣樣的單衣,沒有腰帶,光腳。船上有一根桅桿,桅桿上掛著一張如同編織蓆子那樣,用竹篾斜編的類似竹蓆一樣的風帆。船上飄著中國式的旗幟,船中的武器有弓箭、長槍、大蓬鏟、倭刀。

《倭寇圖卷》《倭寇圖卷》

《倭寇圖卷》倭寇圖

倭寇的登岸:

圖卷的倭寇登岸部分,畫著大小船各一艘,大船的船體造型,是《籌海圖編》中大福船的精工繪畫版,與《籌海圖編》中的大福船不同的是,其船尾沒有高聳的尾樓,其桅桿也未見望斗,船帆是像是卷著的類似草蓆一樣的帆,而不像中國特有的摺疊式風帆。這應該是日本造船工匠仿製的中國帆船,但是由於技術和材料的關係,不能建造一模一樣的中國帆船,在船隻建造中用其他材料替代或者省略了部分構件。船上沒有看到船槳,艙面也沒有橫樑伸出船舷,但是第二層樓體則明顯超出下層的寬度和長度。

《倭寇圖卷》《倭寇圖卷》

倭寇攜帶的兵器有長槍、弓箭和刀。長槍或許是戰國時期的二間槍或者三間槍,又或者是中國式長槍。弓的造型明顯不同於中國傳統反曲弓,這種大型長弓應該就是日式和弓。而倭寇所持刀的長度按所繪人物高度,大概處於胸口至脖頸位置,以一米五、六的身高來算,這些刀的長度在一米二、三左右,刃長當在90cm以上,屬於野太刀的範圍。室町時代打刀刀刃長度平均為二尺三寸五分,只有70.5cm,全長大約是90cm左右,如果這是打刀,那么畫卷中倭寇的身高不會超過一米四,即便是倭寇的倭是矮的意思,一米二、三的身高也太過離奇了一些。

《倭寇圖卷》《倭寇圖卷》

另一艘船類似沙船船型,有兩根桅桿,在船尾和船室上還畫有兩名婦女,其意圖大概是表示倭寇的荒淫無道,登岸的倭寇中有一人頭戴日式頭盔,但是身甲類似中國的扎甲,值得有些倭寇持有的是兩把刀,但是縱觀日本的劍術流派,極少見一手一把日本刀,根本沒有雙手雙持野太刀。但是看後面畫卷中的倭寇使用雙刀的姿態,更類似中國的雙刀流派。應該是這類倭寇是本身出身中國,以倭刀來使用中國的雙刀刀法技擊技巧。

觀望形式:

倭寇上岸以後的活動,畫卷中描繪的很生動,有一名倭寇站在另外一名倭寇的肩膀上,撐住長槍,手打涼棚眺望,有的用弓瞄準白色的鳥,有的在頭上揮舞雙刀,有的張弓待發等,展現倭寇在劫掠作戰前的戰爭準備工作。這個畫面中,值得注意的是穿著紅衣的倭寇手持火繩槍,不過看畫卷中,也就只有這一部分中有火槍,似乎是表示倭寇的火器比例並不高。倭寇手中的武器還有鐮型槍、三刃矛、月刀類的長柄大刀、海螺、扇子。其中海螺和扇子,是在戰爭中作為指揮和傳遞信號使用。

《倭寇圖卷》《倭寇圖卷》

劫掠放火:

圖卷的這一部分畫面,展現的是倭寇搶掠民居的情況,有的倭寇肩扛步包搬運財物,有的使用扁擔,掛上包裹,前後兩人抬著。還有的是兩人合作肩扛箱子,有的是一個人抱著一個箱子。然後是倭寇用火把點燃房屋。這一部分畫卷有需要特別值得注意的地方,在門口穿藍色衣服,一手持刀,一手右指,嘴巴微張,如同和門口背包袱的倭寇說話的那名倭寇。手中所持倭刀長度極長,按比例來算,幾乎達到他本人身高長度,這是典型的大太刀的長度。再看左邊持雙刀指揮樣的倭寇下面,有一名腰中插著一柄倭刀,刀刃向上,是典型的倭刀攜帶法。其左邊有一名持鐮型槍的倭寇,腰中也有同樣佩刀。仔細對比兩人佩刀長度,持鐮型槍的倭寇佩刀要略短於只有佩刀的倭寇。以畫工精緻度來說,一草一木一片樹葉都刻畫的頗為詳細,這應該是作者特意表現倭刀長度的不同,分別在不同人身上表現打刀、野太刀和大太刀。

《倭寇圖卷》《倭寇圖卷》

平民逃難:

圖卷這一部分畫有男女老友二十三人,鞋帽散亂一地,有長袖的顯貴,也有裸體的幼兒,牽著兒童手的婦女,背著孩童的男子,拄著拐杖的老人等。

《倭寇圖卷》《倭寇圖卷》

《倭寇圖卷》《倭寇圖卷》

倭寇與明軍的交戰:

這裡的交戰是明顯的內河水戰,雙方都使用小型船隻。右邊是兩艘倭寇船,乘員分別是九人和十人,每一艘船內有一個人掌舵,兩個人搖櫓,一個人手裡難者有旗幟的長槍。武器有長槍、弓箭、日本刀。下面的船上有耳腳中箭倒下的,有被箭射入口中的。落入水中的倭寇有七個人,有的正在遭到明朝官兵長槍刺擊,有的正在游泳逃走,還有的即將淹死。

《倭寇圖卷》《倭寇圖卷》

左邊的三艘明朝軍船,與倭寇的船隻結構相同。相比倭船,明船在船尾設有擋箭牌,武器架上有大量備用鏜鈀、長槍、月牙鏟等備用兵器。船尾插有旗幟,上面寫有護國救民,第二哨的字樣。前方兩艘明船的下一面一條船上,有明軍士兵手持銅鑼,可能是屬於這三條船上的指揮者。明軍使用弓箭也為典型的反曲弓,與倭寇的和弓形成了鮮明對比。

《倭寇圖卷》《倭寇圖卷》

這一部分值得特別關注的是明軍落在後面的第三條船,其船隻中部,有一類似盆、籃的容器內,裝滿拳頭大的球形物體。參考明軍水戰武器配置,這類可能是投擲用的爆炸或者燃燒類火器。在容器所在部位,還有一名手持雙刀的明軍士兵,其持刀姿態與右側的倭寇完全一致,只是其手中所持兵器,為中國傳統的手刀類型,而非右側倭寇手中的倭刀刀型。

《倭寇圖卷》《倭寇圖卷》

明軍士兵:

這一部分開始是一個騎馬的明軍士兵,揮動寫有報捷二字的旗幟,準備登上拱橋。拱橋另一面是明軍士兵從寫有“海防新堡”四個字的城城門,整隊出發的的情景,城樓上有兩名目送出征隊伍。出發的佇列除身穿札甲騎馬的弓騎兵外,還有身穿寫有兵字號衣的普通士兵,從橋頭到右,兵種分別是劍盾手或刀(劍)盾手、長槍手、斬馬刀手、蠍尾勾手,勾兵後面是用八卦符號標識的旗手,其旗幟規制,當為標識佇列所用,其後的騎兵中間圍繞一名文官服飾的騎馬者,此人應為軍隊的總指揮官。之後的寫有八卦符號的長方形旗幟,應為用於指揮的方位旗,之後至城門均為長槍兵。在整個佇列開頭的的兵器搭配中,牌手有用手刀者,也有用環首劍者,其劍身修長,因此在劍柄位加了大型環首作為配重,一如歐洲的騎士劍的劍柄配重。其後的長槍手部分攜帶了腰刀和手刀作為副武器。

《倭寇圖卷》《倭寇圖卷》

《倭寇圖卷》《倭寇圖卷》

《倭寇圖卷》《倭寇圖卷》

《倭寇圖卷》《倭寇圖卷》

有畫卷可見,在“嘉靖大倭亂”前期,明軍相對倭寇在武器裝備上並沒有什麼突出優勢。特別是船隻方面,明軍當初的優勢已經蕩然無存。這就迫使明軍士兵要使用沒有突出優勢的武器裝備,與好勇鬥狠的倭寇進行直接的交手戰。這對於素質參差不齊、兵力往往不足的明軍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

本文經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權發布,作者原廓。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獲取更多知識兵器知識請關注微信公眾號:lbqyjs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