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容的恐怖歷史,你還支持整容嗎?

每個人都有追求美的權力,但越來越多的“網紅臉”和“整容臉”,讓互百妹不禁懷疑,大家對美的認識就這么局限嗎?一定要通過整容的方式變成同一個人才算美?經常看報導,“整容達人”們少則經歷過幾十次整容,多則幾百次不在話下。是什麼讓他們成為整容的狂熱冬粉?是什麼讓他們一次次品嘗整容甜頭無法自拔?

整容整容

那在整容剛剛興起之時,又有多少慘死在整容刀下的面孔和故事?整容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又是怎么流行起來的呢?

今天和互百妹一起看看整容的恐怖歷史↓

原始時期——印度素有割鼻之風,制瓦匠開創整容先河

割鼻割鼻

根據記載埃及古代歷史的“Ebers Papyrus”(Ebres發現並整理出來古代埃及人寫在用紙莎草製成的紙張上的歷史文稿),古代的埃及人並沒有施行過以活體組織移植為手段的整形外科手術。不過,為了顯示男人的高貴身份而進行的文身和為了戴耳飾而做的穿耳孔等最原始的“美容”。

古代印度有割鼻之風。丈夫可將其認為不貞的妻子的鼻子剖掉;戰爭勝利者可將其戰俘的鼻子割去;政府可對罪犯施以割鼻之刑,以示懲戒。如是當時的缺鼻者就不乏其人。由於鼻的位置在顏面上最為突出,它的畸形十分顯著,所以缺鼻之人大多渴望再獲一個新鼻。為了滿足這項需要,當時印度社會最下層的制瓦工人就逐漸發明了額部正中皮瓣造鼻術。紀元前六世紀,印度人聞妙(Sushruta)在其有關醫學的專著里對此技術曾作詳細的記述,不過,這項技術尚屬對器官缺損進行的再造外科,不是對正常人進行的美容整形外科手術。 

15、6世界文藝復興時期——外科醫生再造新鼻

15、6世界文藝復興時期——外科醫生再造新鼻15、6世界文藝復興時期——外科醫生再造新鼻

第三世紀以後,歐洲不斷發生戰爭,許多文化被毀,故稱為“黑暗時代”。黑暗時代一直延續到第14世紀才得終止,歷史稱第15世紀和第16世紀為中世紀或文藝復興時期。

在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巴羅納(Bologna)大學有位著名解剖學家、外科教授塔利亞考奇(Gaspar Tagliacocci,1546-1599)。他的技巧非常高超,可用上臂單蒂皮瓣為缺鼻患者再造一個新鼻,並將這項技術很詳細地寫在他的外科手術學專著內。西方醫學家因此稱他為“整形外科之父”。但由於教會迫害,塔利亞考奇氏不僅在世之時備受欺辱,死後當局也不準把他葬在教會墓地。他死後,造鼻術也隨之死去,杳無音訊。

19世界中期——“無麻醉”的印度民間隆鼻術

19世界中期,一名英國外科醫生採用印度民間秘術“額部皮掰造鼻術”為一英國皇家衛士成功再造了一個鼻子,使得整形外科技術率先在歐洲大陸起步。

但是,當時歐洲整形外科醫師的社會地位低下,從事的也大多是對缺損器官的修復,需要整形外科治療的人很少。加上沒有麻醉藥、沒有良好的器械、沒有抗菌的藥物,所以整形外科形同酷刑,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發展受到非常大的局限。

正是無麻醉的印度民間隆鼻術開啟了現代整容的潮流。

世界大戰時整形技術快速發展

世界大戰時整形技術快速發展世界大戰時整形技術快速發展

戰爭給人類帶來災難,同時也迫使人類探索新的發明。

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出現了青黴素取皮機、氣管內麻醉等醫學藥物、技術和設備。在大戰中大量傷員面容被毀,肢體、氣管缺損,需要整形的人數量驟增。許多技術高超的外科醫生開始加入整形外科工作。這期間,麻醉技術、外科技術、抗感染技術相繼成熟,使得再造整形外科技術獲得了突飛猛進的進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都在發展生產。當經濟發展到達一定水平,人們開始追求美麗的容貌。美容整形外科手術需求大增,戰爭時投入整形工作的優秀醫生們開始從事美容整形醫護工作。

整容業一條街整容業一條街

說到整容業的崛起就不得不提韓國漢城的整容一條街,當時正值韓國經濟低迷,出現大規模失業現象,就業壓力和競爭空前,外貌被認為是不可或缺的競爭因素,因此很多人願意投入資金和時間獲取姣好的面容以提升就業競爭力。於是,整容所就像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以為備受市場青睞,很多優秀的整形醫生也投入進來,這個行業迎來了空前的發展。

長得相似的選美小姐長得相似的選美小姐

整容行業的崛起不僅依賴於不斷成熟的醫療設備和技術,還依賴於人們對外貌的青睞。甚至有“顏即正義”這樣的戲謔刺激著我們的神經,更有“十二星座男都不喜歡你呢,還不是因為長得不好看”這種歌詞直擊我們的靈魂。究竟是誰教會我們美醜,又在嫌棄我們長得不盡如人意呢?

對於美的新定義對於美的新定義

從瓜子臉、網紅臉、再到好嫁風、高級臉,人們對“美”的看法總是一直在改變,所謂的標準面孔也一直在變化,很難說什麼臉才是大家都喜歡的臉。整容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整完之後的臉馬上就要過時了。所以,整容的前提是擁有屬於自己的審美!

互動百科公眾微信號互動百科公眾微信號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