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劇中有《少年康熙》,學者在電視裡講道:“康熙是一個勤政的皇帝。”老百姓也說:“康熙當皇帝時間最長,有六十一年。”看來,康熙真的是皇帝了。而實際上,康熙根本不是什麼皇帝。
(一)康熙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呢?
一年號而已。具體說來,康熙不過是清朝聖祖皇帝愛新覺羅.玄燁在位時使用的年號,紀年名稱而已,根本就不是人,更不是什麼皇帝。
康熙皇帝是皇帝,而康熙只是一個年號,用來紀年的。如果真是皇帝的名字,當時的人怎么敢隨便提皇帝的名諱呢?莫非是活膩了不成?
其實,用年號代稱皇帝本人也只是近些年才有的事,封建時代不會有。康熙皇帝沒有說過自己的名字叫康熙,也斷不會說順治是他爹,天聰是他爺。這種錯誤的說法在民間說說也就罷了,沒想到的是,堂堂學者專家竟也這么說,頗令人費解。
(二)一個皇帝多個年號怎么稱呼?
倘若任何一個皇帝都用自己的年號代稱自己的姓名,那么,像唐高宗、武則天夫婦倆,每人在位時都用了十幾個年號,該如何稱呼?總不能十幾個年號一起叫吧?
知識水平相對較低的百姓們亂叫一通倒也情有可原,如果搞學術研究的學者教授也如此,確實令人難以置信。畢竟,學術研究是極其嚴肅的,萬不可耍笑啊!
縱觀五千年中國歷史,只有明、清兩代的皇帝使用的年號較少,一般一位皇帝只用一個年號紀年,僅有三位皇帝例外:明英宗、清太宗、清穆宗。
明英宗朱祁鎮因為土木堡之變被瓦剌軍俘獲,明朝另立皇弟朱祁鈺為新君,即明代宗景泰皇帝,明英宗只好被迫退位。後來,明代宗病重,幾個投機的大臣和宦官發動政變,讓他復辟,第二次登基,所以用了兩年號:正統和天順。
清太宗皇太極的兩年號:天聰、崇德,不同的年號象徵著他的身份不同,天聰是他做後金大汗時用的,而崇德則是他做清國皇帝時用的。
清穆宗,即同治皇帝。他登基時才五六歲,輔政的肅順等人將他的年號定為“祺祥”,不料僅僅三個月後,慈禧太后等人發動政變奪權,輔政八大臣或死或囚,他的年號也改成了“同治”,意為兩宮皇太后與皇帝共同治理國家。因此,用皇帝年號代稱皇帝姓名,實有不妥。
(三)紀年方法混用
現實中,有許多人把紀年方法混淆使用,比如什麼“農曆2017年二月”就有很大毛病。農曆中哪有什麼“2017年”啊!2013年是公元紀年,對我們中國人來說是“進口貨”、“舶來品”。
農曆,則是用乾支紀年,中國人用了幾千年了,是我們中國土生土長的曆法。2017年應該說是“農曆丁酉年”,或“公元2017年”。另外,因為公曆來自於外國,所以表示年月日的數字時,一般用阿拉伯數字,而農曆則多用我們的漢語數字以示區別。
康熙真的不是皇帝,而是年號紀年,這一點錯不了。用紀年的名稱去代稱人名,我們需要糾正,儘管習慣早已養成。特別是有著一定知識水平的人,更不該一錯再錯。畢竟,誰也不希望傳給下一代的是錯誤的文化和遺產吧。
唐高宗 康熙 朱祁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