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師叔 在魏朝官至宰相 因品德高尚被曹丕尊稱為“偉人”

魏武帝曹操在人才的選拔、任用方面推崇“唯才是舉”的原則,但同時也看重道德高尚之人,比如毛玠、崔琰、華歆、王朗,都因品行高潔得到曹操的尊敬、重用,其中華歆和王朗在魏朝還官至宰相。在這些人當中,華歆的經歷比較傳奇,名望和成就也最高。

華歆是漢末魏初名臣華歆是漢末魏初名臣

華歆早年間拜太尉陳球、大儒馬融為師,學識淵博,業有所成。陳球、馬融一生都廣收門徒,其中的佼佼者,除華歆外,還有鄭玄、盧植、管寧等人,而盧植正是蜀漢昭烈帝劉備的授業恩師。盧植年長華歆近20歲,是後者的師兄,所以按照輩分而論,自然也就是劉備的師叔。

馬融、鄭玄、盧植都是當世通儒,曾綜合各家學說,遍注群經,使古文經學的研究臻於至善。而華歆的成就跟他們相比則要遜色很多,他之所以受能到世人的仰慕,更多的還是要靠德行操守。關於這一點,在《三國志》中有一則史實做說明。

華歆是盧植的師弟,自然也是劉備的師叔華歆是盧植的師弟,自然也是劉備的師叔

據《三國志》記載,華歆曾與同事鄭泰等人出武關避難,路上遇到一位老者請求隨行,大部分人都同意,唯有華歆表示猶豫,認為貿然接納一位不知底細的老者,以後若再將其拋棄,恐將有違仁德。但迫於大家的堅持,華歆最終也只能答應。當走到半路時,老者卻失足落入井中,眾人都想拋棄他,唯有華歆堅決主張施以援手。最終在大家的努力下,老者成功獲救。事後,大家都稱讚華歆仁德深厚。

歆少以高行顯名。避西京之亂,與同志鄭泰等六七人,間步出武關。道遇一丈夫獨行,原得俱,皆哀欲許之。歆獨曰:“不可。今已在危險之中,禍福患害,義猶一也。無故受人,不知其義。既以受之,若有進退,可中棄乎!”眾不忍,卒與俱行。此丈夫中道墮井,皆欲棄之。歆曰:“已與俱矣,棄之不義。”相率共還出之,而後別去。眾乃大義之。見《三國志·卷十三·鍾繇華歆王朗傳》注引華嶠《譜敘》。

董卓篡權後,華歆辭官出逃董卓篡權後,華歆辭官出逃

華歆成年後,因學識、德行被推薦為孝廉,在朝中擔任郎中職務,但不久便因病辭職回家。大將軍何進輔政後,因敬慕華歆的名望,徵召他入京擔任尚書郎,同時被徵召的還有荀攸、鄭泰等一乾大名士。何進敗死、董卓篡權後,華歆不願附逆,同鄭泰等人一起藉故出關避難,其中施救老者的事跡,便發生在逃難途中。

華歆逃出武關後,起初在袁術手下做事,在建言討伐董卓被拒後,果斷捨棄袁術,又在奉命安撫關東的太傅馬日磾手下做了掾屬。馬日磾被袁術扣押後,華歆又到徐州避難,不久便被獻帝任命為豫章太守。華歆在太守任上愛民如子、廣施仁政,當地官吏百姓對他很是感激擁戴,華歆的名聲由此更盛。孫策平定江東後,華歆孤立無援,無奈只能投降,被待以上賓之禮。

曹操敬慕華歆的名望,對他很是優待曹操敬慕華歆的名望,對他很是優待

曹操奉獻帝遷往許都後,因敬慕華歆的名望,便遣使到江東徵召他入朝。此時孫權已代替兄長的職位,因不捨得讓華歆離開,所以遲遲不肯放行。華歆對孫權曉以利害,並答應幫助孫權締結友誼,由此才說服孫權。華歆入京後被委以要職,歷任議郎兼司空軍事、尚書、侍中、尚書令等職,在曹操稱魏王后,被任命為魏國的御史大夫。

曹丕繼承魏王之位後,拜華歆為相國,封安樂鄉侯。同年底(220年),曹丕接受漢獻帝的“禪讓”,正式代漢建魏。在受禪儀式上,由華歆登壇主持儀式,並向曹丕獻上皇帝璽綬。儀式結束後,曹丕封華歆為司徒,權勢、地位相當於丞相。

曹丕非常尊敬華歆,稱他為“偉人”曹丕非常尊敬華歆,稱他為“偉人”

華歆在官場上以清廉著稱,朝廷頒發的祿米及賞賜都用來賑濟親友,家中儲存的糧食常常達不到十斗。朝廷常常將罰沒為奴的少女賞賜給大臣,只有華歆不肯收留,而是將她們嫁人,曹丕常常為此嘆息不已。當時,鍾繇擔任太尉,華歆擔任司徒,王朗擔任司空,三人都因德高望重、品行端正而受到朝廷內外的尊重,以至於曹丕由衷地稱此三人為“一代偉人”。

文帝即王位,復為大理。及踐阼,改為廷尉,進封崇高鄉侯。遷太尉,轉封平陽鄉侯。時司徒華歆、司空王朗,並先世名臣。文帝罷朝,謂左右曰:“此三公者,乃一代之偉人也,後世殆難繼矣!”見《三國志·卷十三·鍾繇華歆王朗傳》。

明帝曹叡拜華歆為太尉,封博平侯明帝曹叡拜華歆為太尉,封博平侯

明帝曹叡登基後,華歆進拜為太尉,成為三公之首,並進封為博平侯,官職、爵位達到頂點,可謂位極人臣。太和五年底(實為公元232年初),華歆在侍奉明帝6年時間後壽終正寢,享年七十五歲,諡號為敬。華歆的子孫眾多,有不少人在魏晉兩朝擔任清要的官職。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