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帝曹叡在當上太子之前,曾走過很長一段“彎路”,因為母親被廢殺的緣故,一度遭到父親的猜忌、拋棄,差點與皇位徹底無緣。他之所以迎來命運的大轉變,在很大程度上跟一頭鹿有關係,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曹叡的母親甄夫人,原是袁熙的妻子,在鄴城淪陷後委身於曹丕,因為容貌秀美、知書識禮,一度非常受寵,並為曹家生下一兒一女。然而曹丕是個喜新厭舊的主兒,甄夫人即使再優秀,也終究逃不過色衰愛弛的悲劇。甄夫人被冷落多年,難免流露出怨恨的情緒,漸漸地傳遍宮裡宮外。偏偏曹丕又是一位性格剛強、敏感多疑之人,容不得別人對他說三道四,尤其是身登帝位後更是如此。
所以,在稱帝後的次年(221年),魏文帝曹丕便遣使將甄夫人賜死。據傳文帝為防止甄夫人的鬼魂作祟,還特命在甄夫人殯葬時,要其披髮覆面,以糠塞口。關於甄夫人的遇害,很多人將矛頭指向郭女王及李、陰兩位貴人,認為是她們的譖毀所致。但實際上,即使沒有這三位的“添油加醋”,文帝也極有可能會處死甄夫人,這是他的性格使然。
“黃初元年十月,帝踐阼。踐阼之後,山陽公奉二女以嬪於魏,郭后、李、陰貴人並愛幸,後愈失意,有怨言。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賜死,葬於鄴。”見《三國志·卷五·魏書五·后妃傳》。“初,甄后之誅,由郭后之寵,及殯,令被發覆面,以糠塞口,遂立郭后。”引文同上同書、同卷,注引《漢晉春秋》。
甄夫人遇害後,兒子曹叡的命運急轉直下,由“準”儲君、平原王降級為侯,差一點就要被廢為庶人。不僅如此,文帝考慮到曹叡可能會怨恨自己,便想立徐姬所生的京兆王曹禮為儲君,並廣泛徵求群臣的意見,但並不為大家所接受。曹丕進退兩難之際,便將冊立太子一事擱置起來。
殘酷的現實迫使曹叡學會隱忍待變的道理,為了消除父皇的猜忌,需要曹叡變得低調、再低調。所以在做平原侯期間,曹叡府中的家臣官吏、師長友伴,一律都選取品行正直的來人充任,讓他們時時勉勵、矯正自己,在處理事務上也是小心謹慎,以避免犯錯,從而給政敵提供攻擊的口實(“及至明帝,因母得罪,廢為平原侯,為置家臣庶子,師友文學,皆取正人,共相匡矯。”見《晉書·閻纘傳》)。
文帝見兒子如此低調自抑、謙恭謹慎,而且從未在自己面前流露出怨恨的情緒,出於父子天性,漸漸地便開始對兒子關愛起來。不過,是否要立曹叡為太子,文帝一時間還是拿不定主意,直到偶然間發生的一件事,才讓他徹底下定決心。
話說某日曹叡跟隨文帝狩獵,在獵場中見到母子兩頭鹿並肩吃草。文帝見狀,彎弓射殺了母鹿,並命令曹叡射殺在母鹿身邊哀哀不肯離去的子鹿。曹叡觸景生情,不禁想起自己的母親,頓時淚水漣漣。面對父皇的催促,曹叡將弓箭擲於地上,向文帝哀求道:“陛下已經殺掉了母鹿,臣實在不忍心再殺掉它的孩子。”隨後哭泣不止。文帝深感驚奇,連連讚嘆他的仁慈,並由此確定立他為太子的心意。
帝常從文帝獵,見子母鹿。文帝射殺鹿母,使帝射鹿子,帝不從,曰:"陛下已殺其母,臣不忍復殺其子。"因涕泣。文帝即放弓箭,以此深奇之,而樹立之意定。見《三國志·卷三·魏書三·明帝紀》注引《魏末傳》。
此事過後沒多久,曹叡先是被恢復為王爵,隨即又繼給郭皇后(郭女王)為子,進一步確定了嫡長子的地位,儼然已是魏國的儲君。黃初七年(226年)五月十六日,文帝曹丕病重,臨終前立曹叡為太子。次日,文帝駕崩,曹叡正式登基為帝,是為魏明帝。地位本來岌岌可危的曹叡,因為一頭鹿迎來轉機,最終得到夢寐以求的皇位,未嘗不是一件天大的奇事。
明帝在位十三年時間,明識善斷、善於納諫,深諳制衡之道,政令由己出,算得上是一個強勢皇帝。為施行仁政,明帝又改訂法律、寬減刑罰,頗有仁主之風。只可惜明帝英年早逝、託孤非人,導致司馬懿勢力的做大做強,最終掏空曹家的根基,這也是他生前所始料未及的。
曹丕 甄夫人 曹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