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國的一生可以說是成功的,參加張獻忠農民起義,幫助其建立大西政權,清軍入關後,他又以雲貴偏僻之隅抗擊清軍,戰績卓著,一度令清廷有放棄西南七省的念頭;李定國的一生卻又是失敗的,參加農民起義卻未能親手推翻明朝統治,歸降南明卻也未能保住南明政權。在這兩件大事上,李定國創造了希望,最終卻未能達到目標,如此更令人遺憾。
李定國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1630年,張獻忠發動陝北饑民起義,將少年李定國收為養子,李定國也就由此加入農民起義軍,開始了反抗明朝統治的道路。張獻忠帶領農民起義軍一路攻城掠地,最終建立的大西政權,而李定國由於戰功卓著被封為安西將軍,當時人稱“小尉遲”或“萬人敵”。
如果不出意外,李定國會率領軍隊一直與明朝作戰,直到推翻明朝,但是滿清軍隊入關了。對於李定國來說,滿清是侵略者,抗擊清軍成為更加重要的事情,因此在張獻忠死後規勸當時大西軍首領孫可望與南明政權聯合抗清。1652年,孫可望答應每年向永曆帝進貢,而永曆帝允許孫可望在戰事上有絕對自主權,這樣大西軍和永曆政權的聯合陣線正式建立。
在抗擊滿清入侵的過程中,李定國做出巨大的貢獻,他是當時最光彩奪目的巨星,其他任何人都難以望其項背。
1652年,清廷命孔有德率軍進攻貴州,吳三桂進攻川南,意圖消滅大西軍。為了粉碎清兵圍剿,大西軍主動出擊,李定國率領東路軍進攻湖南。李定國領軍紀律嚴明,部隊的戰鬥力很強,所以大西軍連克沅、靖、武崗諸州、寶慶,隨後包圍桂林,在桂林擊敗孔有德,收復廣西全境。
李定國並未就此滿足,很快又率軍北上,進攻湖南,連戰連勝,很快收復湖南。至此,李定國出兵兩個月就收復兩個州,十六個郡,大致有三千里的土地重回南明政權。
湖廣的接連失利令滿清朝廷大為震驚,為挽回損失,派出敬謹親王尼堪,率領三貝勒、八固山共十五萬精兵進攻長沙。李定國本打算在衡州伏擊清軍,但是孫可望不想讓李定國立功,從中作梗,密令一部分大西軍退出伏擊。即便如此,李定國仍然在演武亭大敗清軍,主帥尼堪被殺,打破了自努爾哈赤起兵幾十年來,八旗兵野戰不敗的神話。衡州、桂林兩次大捷,令滿清政權朝野震動,一度有放棄西南各省,與李定國講和的打算。
但是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大西軍統領孫可望看到李定國立下赫赫戰功,對他很是嫉恨,數次加以謀害。李定國為顧全大局,避免自相殘殺,自願離開湖南。但是孫、李不合被清軍得知,遂再次派軍入湖南,孫可望完全不是對手,很快敗走,湖南又落入清軍之手。
之後,李定國在新會之戰中失敗,這也是導致李定國復明事業功敗垂成的重要戰役。新會慘敗一方面使李定國的實力受損,另一方面喪失了在兩廣發展的機會,使其只能龜縮雲貴之地。與此同時,孫可望為了能夠打敗李定國,投降清軍,雖然後來被李定國打敗,但是李定國也喪失了主動出擊收復失地的實力。
隨後滿清朝廷不斷派兵攻打李定國,南明政權搖搖欲墜,不斷西逃。1659年,為了保護永曆皇帝脫離險境,李定國策劃了他生前最後一次激烈的戰鬥——磨盤山戰役。在這場戰鬥中,李定國與清軍短兵交接,進行殊死搏鬥,最終雖然獲勝,但也是慘勝,李定國餘眾不過數千,永曆皇帝也被馬吉翔挾持入緬甸。
即便如此,李定國仍然不降,堅持招兵抗清,同時進攻緬甸想要奪回永曆帝,但一直未能成功。1662年,李定國得到永曆帝被吳三桂絞殺的訊息,加之生病,最終於六月二十七日死於勐臘。
明朝 李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