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岳飛,我們總會想起“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從明朝至今,在岳飛的墳前依然跪著秦檜、王氏、張俊、萬侯卨這四個奸臣。但從目前的史料來看,其實沒這四人,岳飛依然要死。
要說南宋能得以在金國的進攻下存活,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有了韓世忠、岳飛、張俊、劉光世這中興四將。偏偏在這四將中,韓世忠好貨,愛置田地府宅;張俊愛財如命,斂財不斷;劉光世擅長逃跑,貪生怕死。就獨獨岳飛,什麼缺點也沒有,一身正氣。
可惜,他的君主是宋高宗趙構。此人喜歡捏著臣子的把柄在手裡,因為他認為只有捏住了把柄,這些臣子才會聽話,自己才能對其有所作為。對於趙構來說,你能不能倒無所謂,關鍵你要忠誠,當年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也是這個理。可偏偏了,岳飛的做法太直板了,直的宋高宗不得不殺之而後快。
做法一:將潛規則公布天下
建炎三年,正值韓世忠黃天盪大戰時,岳飛率兵不足千人卻也奪得大功,在宋高宗賜官後,岳飛回書道:“若蒙朝廷允飛今來所乞,乞將飛母、妻並二子為質,免充通、泰州鎮撫使....令飛招集兵馬,掩殺金賊...”其大意則為,皇帝賜的官不太想要,希望皇帝允許自己招兵,作為交換,自己可以把自己的母親、妻子和兒子作為人質。
招兵?這對於宋高宗來說,其實是允許的,因為宋朝就是怕武將有兵權,但如果武將自己招,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不過這其中有個潛規則:但凡招兵,將領務必將自己的家人留在朝廷做人質。這對於韓家軍、劉家軍、張家軍來說,早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可岳飛一愣頭青,他給挑明了,讓天下人都知道了。
宋高宗其實這個時候多少是有些尷尬的,答應岳飛吧,自己的子民怎么看自己?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自己的親人還必須當作人質?不答應岳飛吧,國家又需要他這樣的人才。宋高宗最終搖了搖頭,還是答應了。
做法二:反覆奏疏迎回二聖
靖康之恥後,宋徽宗和宋欽宗被做了金國俘虜,這對於大宋來說,是莫名的恥辱,所以每當明志時,不少人常藉此來表示,岳飛也不例外。
在岳飛35歲那年,在別人問他如何能天下太平時,他答道:“文官不愛財,武將不怕死,則天下太平。”這一番話剛落,聞者無不讚嘆,這些讚嘆偏巧驚醒了岳飛,於是他又呈上一道奏摺:“......異時迎還太上皇帝、守德皇后梓宮,奉承天眷歸國,使宗廟再安,萬姓同慶....”
高宗一看到這,本來微笑的臉頓時僵住了,這岳飛什麼意思?迎回二聖?二聖回來,我趙構去哪?宋高宗開始有些擔心了,他甚至內心開始不希望岳飛能成功掃滅北國。可這對於岳飛來說,就完全沒想這么遠了,他所要想和所做的就是要收復宋朝的所有疆土。
做法三:動不動棄官歸田
劉光世退休後,其下還有幾萬劉家軍,一開始宋高宗是打算交給岳飛來帶領的,可就在岳飛反覆上書說了迎回二聖的話後,宋高宗開始猶豫了,而且岳飛一味的上書催促交付劉家軍,這讓宋高宗開始反悔了,他覺得把這全國五分之一的兵再給岳飛,對南宋來說甚為不妥。
岳飛在書信無果的情況下,於是進朝開始了與宋高宗的面對面乞討劉家軍,因為他急於收復失地,可宋高宗並不領情,一怒之下,岳飛就幹了一件令宋高宗恨到極點的事:
他岳飛辭職不幹了,轉身回到了廬山守孝。宋高宗一聽這訊息,一下子就傻眼愣住了,這個時候,金國隨時都可能再次南下啊,你說不乾就不幹了,就因為你真能打,可你這不是在挾持我堂堂一個天子嗎?
高宗想了又想,又氣又恨,但還是忍住了這口氣,於是他派人前去請岳飛下山。下山後,雖說岳飛上書又請了罪,高宗也客氣的表明並未生氣,可在回的奏摺中,他人已經看到了曾經宋太祖的口吻“犯吾法者,惟有劍耳”。
但岳飛似乎沒能明白,後來又幾次撂擔子走人。最為致命的是,岳飛隨後又上書建議立儲,這就完完全得罪了宋高宗,宋高宗甚至開始動了殺機。
做法四:揭男人短處,建議立儲
我們知道,對於宋高宗趙構來說,最不喜歡被提及的事便是自己的子嗣問題了,因為在幾次金兵的追逐下,他已經失去了生育能力,對於一個天子來說,他是極度不想提起這事讓自己難堪的,可岳飛卻又一次撞上了。
那是一次上朝稟事,岳飛把自己的事情說完後,一下子就掏出了一本奏摺,隨即大聲念道,就在念到建議皇帝早日立太子時,宋高宗分明就不滿了,只見他面部堆滿怒色,壓低著聲音喝道:“這種事,不是你一個領兵駐外的大將應該管的,你退下吧。”
岳飛一聽,臉色一下子沉了下來,眾臣更是鴉雀無聲。立儲這種敏感的事,在古代,當皇上問起時,聰明的臣子一聽都會跪地磕頭表明自己無權多言,可岳飛竟....
雖說在後來的日子裡,岳飛又得罪了最終致他於死地的秦檜,可如果沒有宋高宗先前對岳飛所作為積累的這些恨,估計岳飛也不會因為“莫須有”而死吧。
岳飛 精忠報國 宋高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