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中秋假期馬上就到了,看看古代放假的規矩

國慶中秋假期馬上就到了,這一篇咱們聊聊古代放假的規矩
中國大部分時間是農業社會,假期跟著節氣走,比如一過冬至,老百姓基本就不幹活了,忙著收拾過年,這假至少得放到正月十五。之後還有長時間的賞春踏春期,城市居民里,磨蹭的能到農曆四月才幹活兒。

當然官員不能這么乾,大年初一要早朝,之後還要陪皇帝祭祖、接見外賓和與民同樂,真的能歇下來,就得元宵節。不過,過年放假不辦公是真的。《茶香室叢鈔》引明朝文獻說,嘉靖年間,除夕官府封印,不復籤押,到了正月初三才恢復正常,這是休息四天。而到了清朝康熙年間,官府已經改成臘月二十封印了,早歇了十天——有文獻說,康熙九年臘月二十三,已經封印兩天,突然有旨,召各省新任命的督學去南書房候考。這是在假期里搞的官員考試。從此能推斷出當時官府休假的時間。

除了農曆的各種節日外,古代還有不少節——比如皇帝過生日。擱在唐代以前,大家都是小時候過生日,但要是父母有過世的,這生日就不過了。唐太宗過生日的時候,還和長孫無忌說:“今日是朕生日,俗話說生日可喜樂,以吾之情翻感思。”想起爹來,說著說著還哭了。

到了唐玄宗時,可就不吝這一套了,丞相張說上奏,八月初五是皇上生日,應該設“千秋節”。於是就有了節,“皇帝御樓張樂,傾城縱觀,天下士庶,皆為賞樂”。後來這個節又改成“天長節”。沒說放假,但傾城去看皇帝,估計也上不了什麼班。

後來唐肅宗上位,自己的生日就是“天平地成節”。只是這股生日過節的風沒刮起來。唐代宗就沒過生日節,唐德宗即位時,召集大臣商議生日過節,顏真卿奏說:“歷代都沒有帝王生日過節一說,開元設千秋節,是萬壽無疆天下同慶之意。可玄宗皇帝萬歲之後,再過生日節就背離本意了吧?”唐德宗是個提倡勤儉的皇帝,一聽就準了,生日不過節了。以上,都寫在《封氏聞見記》中。

到了宋朝,皇帝生日過節又頻繁起來,什麼元聖節、真元節之類。《鐵圍山叢談》中講,天子誕辰,先是群臣在紫宸殿下拜賀,宰相一個人上殿敬酒,賀天子萬壽,之後賜群臣喝茶,就結束了。皇帝回到後宮,在福寧殿再接受大臣夫人們的拜賀,由宰臣夫人敬酒,然後要用紅羅綃金須帕子系在皇帝的胳膊上,之後退到殿廊上,開宴會。

宋徽宗政和年間,南京鴻慶宮道士孟若蒙上書,說本宮以正月初四為創業之日,這每年的周年慶是不是過個節啊,皇上居然就準了,就是開基節。節都泛濫了。

有意思的是,唐德宗自己沒過過生日節,卻特別給官員們增加了假期。《南部新書》里說,貞元四年九月二日有敕令,因為天下太平大家日子過得不錯,所以正月晦日(月末)、三月三日、九月九日,“宜任文武百僚擇勝地追賞為樂,仍各賜錢以充宴會”。不僅多給了假期,還發紅包了。據說晦日聚集吃喝,也是民間風俗,但第二年鄴侯李泌提意見,說晦日為節,不夠吉利,不如定二月一日為中和節,晚一天過節多好啊。於是,二月初一過中和節就確定下來。

皇帝只有權給官員們定節假日,老百姓的節,該怎么過就怎么過。要忙了,不是欽定的假日也得忙,要閒了,官員上班自己也得休息。《欽定日下舊聞考》中講,除了正常的節氣節日外,竟然還有女性節日,不是三八,而是一年之中有三個:燕都自五月初一到初五,“飾小閨女,盡態極妍”,而已經出嫁的女人也要歸寧,回娘家,這就是個“女兒節”,是女性的“五一小長假”;第二個是七夕,“都中人民七夕,邀請女流做巧節會”,這個叫“女孩兒節”,女性可以飲宴盡歡,第二天再“饋送還家”——看來這個節,女性們要自由得多;第三個竟然是——九月初九,“九月九日,父母家必迎其女來”,這天也叫作“女兒節”。

九月九日不是重陽嗎?為什麼又成了女兒節呢?這裡也有說頭。《搜神記》里講,丹陽女子丁氏,嫁到全椒縣謝家,沒料到謝家小姑子特厲害,整天支使著丁氏幹活。要是乾不完,“仍便笞捶,不可堪”。丁氏實在扛不住了,就在九月九日這天上了吊。後來丁氏的魂魄找到巫祝說:“念人家婦女作息不倦,使避九月九日,勿用做事。”於是,九月初九女性們就真正休息了,什麼都不用乾,又叫作“息日”。這么看來,古代的三個婦女節,還各有不同的過法,一個省親,一個瘋玩,一個休息。

在古代,一年之中,官員們的假期還是不多,就想出不少偷懶的辦法來。比如在宋朝,館閣之內每夜都要有官員值夜班,如果值班的沒來,就叫“豁宿”。豁宿總得找個理由吧?大家就在值班表自己的名字下面寫:“腸肚不安免宿。”拉肚子了,來不了。人人都這么寫,於是值班表有了個外號,叫“害肚歷”。巧了,太學生們要請假外出,也需要在前廊的小本上寫理由,一般都寫“感風”,就是感冒了,這個小本子的外號,就叫“感風簿”。到了現在,一般人泡病假,也就是這么兩個招數吧?

現代社會,大家都得上班了,工作壓力大,對假期的渴望也就與日俱增,一年多給多少天假期,都不會嫌多。當然要是有活兒乾,大多數人也會自覺幹活兒。多給大家點紅利,有什麼不行的呢?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