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在平定了準葛爾之亂後,選留千餘兵丁駐守成都,在當年少城基礎上修築了滿城。清朝居住在滿城的只有滿蒙八旗,滿清沒落之後,滿城不再是禁區,百姓可以自由出入,有些外地商人乘機在滿城附近開起了典當鋪,大量收購旗人家產。形成了旗人後裔、達官貴人,販夫走卒同住滿城的獨特格局。此間的寬巷子名叫興仁胡同,窄巷子名叫太平胡同,井巷子叫如意胡同(明德胡同)。
辛亥革命以後,清朝總督趙爾豐隨後交出政權,拆除了少城的城牆,一些達官貴人來此辟公館、民宅,于右任,田頌堯、李家鈺、楊森,劉文輝等先後定居在這裡,蔣介石也曾經來過,使得這些古老的建築得以保存下來。民國初年,當時的城市管理者下文,將“胡同”改為“巷子” 。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一次城市勘測一中,傳說當時的工作人員在度量之後,便隨手將寬一點的巷子標註為“寬巷子”,窄一點的那條就是“窄巷子”,有井的那一條就是“井巷子”。
新中國成立後,將房子分配給了附近的國營單位用來安置職工,文革時期又對房屋進行了重新分配。
20世紀80年代,寬窄巷子被列入《成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
2003年,成都市寬窄巷子歷史文化片區主體改造工程確立,在保護老成都真建築的基礎上,形成以旅遊休閒為主、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和濃郁巴蜀文化氛圍的複合型文化商業街,並最終打造成具有“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廳”內涵的“天府少城”,寬窄巷子街區正式出現在世人的詞典中。
2005年,寬窄街區重建工作啟動。
2008年6月14日(第三個中國文化遺產日),寬窄巷子作為震後成都旅遊恢復的標誌性事件向公眾開放。
建築布局
綜述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在平定了準葛爾之亂後,選留千餘兵丁駐守成都,修築少城。如今的寬窄巷子便是當年少城的遺留部分。寬窄巷子原有70多座院落、300多間房間。如今老城牆、金水河等已經消失。寬窄巷子由寬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條平行排列的老式街道及四合院落群組成,是成都市三大歷史文化保護區之一,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築格局的最後遺存,也是北方胡同文化和建築風格在南方的“孤本”。這條清代街區記錄了老成都的滄桑歷史,其建築風格兼具川西民居與北方四合院的特點。寬窄巷子面積為479畝,核心保護區108畝。
空間
改造後的寬窄巷子整體空間風貌較為完整,延續了清代川西民居風格,街道在形制上屬於北方胡同街巷,其主要特色為;“魚脊骨”形的道路格局。這種格局形式便於街道居民自髮式能管理,奠定了安靜、悠閒的生活基調。
寬窄巷子由營房宿舍慢慢與川西民居融合為一,民居內苛具有川西風格的庭院形態也基本保留,建築構件如窗扇、雀替垂花柱等從細節上再現了老成都的生活韻味。
寬窄巷子的街道空間尺度由兩旁的建築和院牆所界定,街巷寬度內寬巷子7米左右,窄巷子5米左右,而沿街建築為1~2層,高度也在5~8米,這樣形成的街道斷面高寬比約為1:1。
立面
寬窄巷子的沿街傳統特色立面保存基本完好,其中以院門的形式最為豐富。每家每戶的大門呈現出不同風格、不同材料、不同朝向、不同尺度,有屋宇式、石庫門等。加上黑灰牆與小青瓦做的窗花,整個街道的主調呈現出清代的特徵。建築作為空間的表皮,是空間歷史感的外部表象,通過這些實體界面的強化,讓歷史街區重塑出空間的時間厚度。
景區景點
主要景區
寬窄巷子北起支磯石街,南至金河街,東抵長順街,西含同仁路。占地面積近300畝,包括核心保護區、環境協調區。其中,核心保護區地處支磯石街以南、井巷子以北的寬巷子、窄巷子兩個街坊,占地80多畝;剩下的200多畝為環境協調區。
•寬巷子
寬巷子:一個有著老臉龐的懷舊地帶
寬巷子在清朝宣統年間的名字叫興仁胡同。窄巷子多有清末民初的建築,其中還有一些教會留下的西洋風格建築。寬巷子是“閒生活”區,是老成都生活的再現。寬巷子上有老成都生活體驗館,風土和老成都民俗都在這裡。
•窄巷子
窄巷子:一條小資最愛的情調延長線
窄巷子是“慢生活”區,展示了老成都的院落文化,這些院落大多被頗有格調的酒吧、餐廳占據,遊客和文青們扎在巷子裡,閒散地度過整個下午,感受時光的停駐。窄巷子是以各西式餐飲、輕便餐飲、咖啡、藝術休閒、健康生活館、特色文化主題店為主題的精緻生活品味區。
•井巷子
井巷子:一處市井老成都的情景再現
井巷子緊鄰窄巷子南面,清代名為如意胡同,或明德胡同。辛亥革命後改
名“井巷子”。改造後的井巷子在剩下的半邊街上,在街的另外一面建了一道500米長的歷代磚文化牆和500米長的民俗留影牆。
主要景點
•愷廬
愷廬位於寬巷子11號,院名愷廬,該門頭為寬窄巷子中最富標誌性門頭之一。院門用特製的青磚砌成帶有弧形兀起的拱形宅門,門洞上方嵌入中式傳統石匾,匾上採用大篆陽刻“愷廬”,二字寫法革新,一反當時中國人從右向左讀字的規矩。石匾上方砌出的橢圓形圖案,代表高懸“避邪鏡”,意在鎮退各路妖魔,永保合家平安。
•德門仁里
德門仁里位於寬巷子8號,是體驗老成都生活的一個院落,真實還原了川西人家某一天的生活情景;曾是電視劇《林師傅在首爾》取景地之一。如今是一家精品酒店,充分展現了寬窄巷子古典與現代的完美結合。
•拴馬石
拴馬石位於窄巷子32號門頭的老牆上,離地約1.2米。已風化斑駁,是寬窄巷子僅存的三個拴馬石之一。百年前這裡曾是北方滿蒙八旗及家屬的居住地,有騎馬出行的習慣。拴馬石是北方文化在川西的符號性表現。
•磚文化牆
《磚》文化景觀牆是井巷子中一條400米長的東西走向的雕塑牆,是中國第一個以磚為載體的博物館,一塊塊不同歷史斷面的舊磚,經過藝術的創作,壘砌成台、城、壁、道、碑、門等成都的歷史文化片段,闡述著千年成都,演繹了百年歷史。文化牆的西段,從“寶墩遺城、金沙竹泥”到“羊子土坯、秦築城廓”,再從“漢磚遺風、唐建羅城”到“宋磚古道、明末毀城”。展示了成都的滄桑歷史。
•小洋樓
小洋樓位於寬窄巷子內,羅馬圓柱,西式拱形門窗,窗欞上的大五星裝飾為西洋符號,木刻欄桿,雕花斜撐及掛落為傳統中式構件,中西合璧的文化成就了小洋樓。相傳上個世紀的30年代,王姓軍人買下這個帶有洋樓的院落。抗戰時,軍人被召喚至前線,再也沒有歸來。就在這個小洋樓里,妻子卻一直等待丈夫歸來直至去世。
活動建設
寬窄茶會
2009年開始,寬窄巷子每年3-4月
推出以“寬窄茶會”為主題的系列活動,讓傳統茶文化和現代新生活方式完美融合,讓“寬窄茶會”成為成都茶文化名片、成為新的茶文化發生地,讓遊客在寬窄巷子體會到以茶為載體的成都休閒生活方式。
街頭音樂季
2010年至2015年,寬窄巷子陸續舉辦了“寬窄街頭音樂季”、“夏日復甦 樂動寬窄”為主題的系列活動,為街頭音樂搭建一個展示平台,充分發揮寬窄巷子歷史與現代、傳統與潮流相結合的包容氣質,使寬窄巷子成為成都音樂文化交流的中心之一,引領成都時尚文化的潮流。
跨年搖滾音樂會
寬窄巷子跨年搖滾音樂會是成都原創音樂活動中的演出活動品牌,在全國各地眾多的音樂節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央電視台CCTV-1在2010年 1月1日的《朝聞天下》和《新聞30分》節目中,都將此次晚會作為成都迎接新年的唯一代表活動進行了報導,為成都的城市行銷做出貢獻。
寬窄講堂
寬窄講堂每月舉辦一次,圍繞“擺成都文化、 談人生百味、聊寬窄古今、 論熱點現象、享天下藝術”等方面開展的公益性文化講堂。讓遊客能夠感受到地道的成都文化、豐富的歷史人文景觀,讓最成都、最傳統的文化和人文思想在交流碰撞中得到更廣泛的傳播。同時也從歷史、人文、建築、美食等方面細數成都的經典之處,向大眾呈現最精彩鮮明的成都特色,展現一個最不可錯過的成都。
井巷子市集
在2008年至2010年的兩年時間裡,井巷子市集舉辦了以大型主題活動、小型主體活動等形式一共60餘場,寬窄巷子已經逐步成為熱愛文化創意創作人士的集聚地。2012年元旦,寬窄巷子推出“井巷子市集*iMART創意市集專場”,打造了西南首次綜合性的頂級創意市集交流活動。
保護價值
文化價值
寬窄巷子是成都休閒都市、市井生活的最佳體現。從清朝滿城時期的八旗子弟提籠架鳥、蒔花弄草;到民國時期達官貴人觥籌交錯、大宴賓朋,再到現如今文人遊客一杯清茶、一把竹椅品味生活,寬窄巷子已經成為典型成都生活的寫照。
寬窄巷子地處城市中心區,在成都市總體戰略布局歷史文化名城展示體系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歷史價值
寬窄巷子見證成都了二乾三百年來城市建設發展與演變的代表。 成都市“兩江環抱、三城相重”的城市格局如今只有路網與河道的位置,而寬窄巷子還留存清末民初的歷史痕跡。
中國的滿城制度在全國幾十個重要城市中,成都是保存最為完整的一處,寬窄巷子完整體現了清朝滿城近300年的歷史演變。
建築價值
寬窄巷子的歷史文化背景造就了它規劃與建築的獨特風格:完整的城池格局與兵營的結合,北方胡同與四川庭院的結合,民國時期的西洋建築與川西民居的結合。這些特徵造就了寬窄巷子的建築藝術特色,使之成為當今城市風貌趨同大潮中稀缺的城市文化資源。
保護方法
成都寬窄巷子歷史文化保護區核心區占地66590平方米, 總計約73個院落和單位,原有建築面積約61300平方米,944戶居民。片區內大部分保持傳統院落是民居建築,尤其是街巷風貌基本保持清末民初的風格特徵。
經現場調查與測繪,傳統院落式民居建築48處,占地約32713平方米,占核心區的49.13%,新建建築25處,占地約22317平方米,占核心區的33.51%。有保護價值的院落約為42處,占地面積約為25918平方米,占核心區的38.92%,占傳統院落建築的79.22%。
成都寬窄巷子歷史文化保護區採用整體性、原真性、多樣性、可持續性的保護策略。
整體性保護策略
寬窄巷子歷史文化保護區是由街巷、庭院、建築、裝飾構件、園林綠化、其他歷史要素組成的整體,必須完整地將歷史信息保護並展示出來,不能簡單地進行風貌保護,而是“街巷一院落一建築一裝飾”四位一體的全面保護。
原真性保護策略
在整體性保護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原真性的保護:完整保留寬巷子、窄巷子、井巷子三條傳統街巷及其風貌特徵;把包含有歷史信息的傳統院落近80%保留下來,使整個街區依然保持清末民初時期的院落形態;依據詳盡的建築測繪,將院落中的傳統木結構民居建築完整韻落架重修,使用傳統的建築材料、建築樣式、施工工藝,確保原真性的建築風貌;對需要簡單維修加固的建築物、構築物如圍牆(包括老夯土牆、磚牆)、門頭(中式的龍門、門樓,帶有西洋風格的磚門樓),採取隱蔽性維修加固,或是替換部分毀壞部件,對需特殊保護的土牆採用化學加固與建築圍護等措施保護;街區中具有歷史文化特徵的遺存物和裝飾物,如古井、碑刻、門墩、拴馬石、古樹等,原地原物保存。
多樣性保護策略
寬窄巷子在近300年的歷史演變中,具有極強的多樣性與包容性特徵。最初是滿城與大城、少城的融合,北方胡同與四川民居的結合;辛亥革命後拆除滿城城牆,漢人進入滿城開始購買旗人院落修建房屋,而民國時期受西方建築影響,建築風格帶有明顯的西洋特徵,20世紀50~60年代的建築材料普通、工藝簡單,70~80年代的方盒子住宅樣式單一,90年代的一些仿古建築則種類繁多形式多樣,各種各樣的建築包容在完整的街巷與院落中,相得益彰。
清朝居住在滿城街巷的只有滿蒙八旗,民國時期既有旗人後裔,也有達官貴人,當然更多的是平民百姓,到解放後,遷入大量的居民,寬窄巷子中幾乎沒有了原住者,文革時期又遷入一批居民,到了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自由的房產買賣更使得寬窄巷子的居民更迭變化;原本街巷中都是住宅,隨著生活需求的多元,破牆開店、變宅為商,辦公、工廠、旅館、飯館、商鋪、茶館,各種業態相繼出現。
保護寬窄巷子這種多樣性特徵,某種意義上是對整體性與原真性保護的重要補充。多樣性的保護策略是不必將歷史街區恢復於某一歷史時期,而應清晰地反映出各個歷史時段的印記與特徵。
多樣性的延續:如建築性質在保留一定數量的居住同時,增加了商業、餐飲、酒店、展示、觀演等多種形態;建築設計中除了大量採用傳統木結構外,還部分使用磚混、鋼筋混凝土、鋼結構、局部加固等多種結構形式。
建築風格除了傳統川西民居、帶有民國西洋特徵的磚牆立面造型外,加入適當的現代元素,以玻璃、鋼、金屬板材以及燈光效果突出時代特徵;在實施的過程中,建設方也採用了多種的模式手法,而非單一的整體搬遷統一建設,其中有保留現狀、回遷、合作建設、統規自建等等,充分體現了居民參與的原則。
可持續性保護策略
可持續性保護策略應遵循“循序漸進、有機更新、居民參與、動態保護”的原則。成都寬窄巷子歷史文化保護區的實施過程,雖然以動遷居民為主,但是並不是簡單粗暴的拆遷模式,不僅對搬遷居民實施優惠條件,還逐漸增加了多種居民參與的形式。944戶居民最終有110戶留在寬窄巷子;而心甘情願離開的人不僅徹底改善了居住條件,有的還得到較豐厚的補償。留下的居民有的加入到合作建設、自我修繕的行列,也有的採用回遷的方式,這些都使得寬窄巷子保持了原有的生命活力。
歷史榮譽
寬窄巷子作為國家AA級旅遊景區,先後獲得2008年“中國創意產業項目建設成就獎”、“四川省文化產業示範基地”、2009年“中國特色商業步行街”、2009年“中國嬌子天府榜樣2009年度傳媒大獎” 、2010年獲得第五屆中國元素國際創意大獎“文獻獎”、四川省級歷史義化名街、建沒成都傑出事件獎、2011年成都新十景、2012北京國際設計周年度設計獎“沒計應川獎”、四川十大最美街道 等稱號。
旅遊指南
交通:
出租:長順上街出租點、下同仁路出租點。
公車線路:寬窄巷子鄰近於天府廣場、人民公園、琴台路、百花潭公園等。可以乘坐:5路、13路、43路、47路、58路、64路、78路、81路、163路等公車在“金河路”站下車,或乘坐62路、70路、93路、163路、340路等公車在“長順上街”站下車。
捷運:捷運4號線寬窄巷子站
開放時間 :全天
門票 :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