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以陸戰為核心的各地局部戰爭和衝突展示了一些陸戰的新特點。由於這些局部戰爭多數為對稱性的,其特點與美國之前參與的不對稱戰爭表現出了較大不同。
這些特徵中,最為顯著的便是反坦克飛彈數量的急劇增加。敘利亞各個派別都有國際援助存在,這讓大量新式武器得到了實戰的檢驗。以“陶”式反坦克飛彈、“短號”系列反坦克飛彈等,以及RPG-29或RPG-7這類反坦克火箭等單兵重火力武器,都在這些衝突中大量使用。因此,即便在過去被認為是不入流的輕步兵部隊一下子具有了強大的火力,這部分改變了戰場的面貌。對於非正規武裝如此,正規軍更是配備了更多反坦克飛彈,美軍的“標槍”反坦克飛彈已經配備到連隊乃至班一級單位。
發端於一戰,成熟於二戰的陸戰機動作戰模式已經有100年的歷史。在一戰、二戰、韓戰、越南戰爭、海灣戰爭等大規模戰爭中,坦克和裝甲車是陸軍機動力量的絕對核心。不過,坦克裝甲車輛的核心地位基礎在於他們能夠提供的火力、機動與防護三者有效的平衡,其中“機動+防護”所扮演的角色幾乎不可替代。
不過如果考慮到輕步兵火力的發展,特別是在複雜地形和城市作戰中,輕步兵能夠依託複雜地形對裝甲部隊進行大量的伏擊,正如1994年格羅茲尼發生的那樣。反坦克飛彈地大量運用讓輕步兵在野戰中也獲得了與裝甲部隊正面對抗的機會。如在敘利亞戰場上表現的那樣,即便是土耳其陸軍這樣的正規軍,依然會在野外遭遇對方步兵的反坦克飛彈襲擊,為此土耳其陸軍損失了不少坦克,包括M60T和豹2A4。在伊拉克,伊拉克政府軍的M1A1型坦克也屢遭極端主義組織反坦克飛彈毒手,損失30輛左右。
更糟糕的是,現代的材料技術已經走到了接近極限,如果在硬防護上坦克要求能夠防禦反坦克飛彈的攻擊,機動性將變得不堪使用。坦克尚且如此,重量更輕防護更弱的步兵戰車和裝甲人員輸送車生存能力更為堪憂,在遭遇反坦克飛彈攻擊時常常連車帶人一同被摧毀。用“薄皮大餡”來形容步兵戰車和裝甲人員輸送車並不刻薄。因此,現在新一代坦克和裝甲車輛必須提高主動防禦能力,以應對日趨嚴峻的反裝甲火力環境。
中國陸軍目前還有大量的59式坦克,這些坦克毫無疑問已不能提供足夠的防護能力。包括少量79式、88B式、96式和96A式則防護能力稍好,但對抗新型反裝甲彈藥和電子對抗能力依然不足。嚴格的說,可能只有99系列坦克具備足夠的軟硬防護能力。步兵戰車和裝甲人員輸送車中,63式、89式、86式和92式同樣逐步老舊,04式、04A式和09系列防護能力還可以。中國陸軍需要提高裝甲部隊的防護水平,以便在大量反裝甲彈藥存在的戰場環境中生存。另一方面,中國陸軍部隊步兵也可以提高反坦克火力,更多地用攜帶型反坦克飛彈替代現有的89式和98式反坦克火箭,並將此類裝備向基層步兵部隊配備。反坦克飛彈效能比反坦克火箭筒高得多,其發展應該儘可能得到更多重視。
陸軍 敘利亞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