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級潛艇

G級潛艇

G級常規動力彈道飛彈潛艇(蘇聯代號:629級。北約代號:Golf Class,另“高爾夫級”、“高球G級潛艇級”)是全世界第一級彈道飛彈潛艇,也是全世界唯一一級柴電動力的彈道飛彈潛艇。G級由Z級潛艇發展而來。總共建造了23艘,其中部分在後來得到了改進。除中國海軍外,全部G級潛艇於1990年以前除役。

基本信息

簡介

G級潛艇 G級潛艇
隨著前蘇聯彈道飛彈的不斷改進,G級潛艇也不斷進行著“脫胎換骨”的改裝。在1961年~ 1972年間,有 13艘G-Ⅰ型換裝了SS-N-5飛彈,但數量仍為3發,形成了G-Ⅱ型 潛艇;其後,前蘇聯海軍又將1艘G級潛艇加長20米、使之能攜載 6枚彈道飛彈, 排水量也隨之增至 3500噸;之後,又有1艘潛艇被加長改裝了 6發更為先進的 SS-N-8飛彈 ;最後,前蘇聯海軍為試驗更新型的潛射飛彈,將1艘G級潛艇改裝成試驗艇,使其只攜載已發現“颱風”級彈道飛彈核潛艇裝備的SS-N-20 飛彈,即為G-Ⅴ型。在這所有的幾種改型中,G-Ⅳ型的意義最為重大,因為在此之前的型號都只能在水面發射飛彈,G-Ⅳ型是為了水下發射飛彈而進行改裝設計的。

在前蘇聯的彈道飛彈潛艇家族中,只有一型是常規動力的,即在50年代末發展的G級大型飛彈潛艇,簡稱G級。其動力裝置包括3台柴油機和3台推進電機,採用三軸推進方式,使潛艇的水上航速為16節,水下航速17.6節,水面續航力可達22700海里。F級潛艇是前蘇聯在 50年代設計得較為成功的一級常規攻擊潛艇,G級潛艇外形則很像是在 F級當中插進了一個飛彈艙,艙內有3發只能在水面發射的 SS-N—4彈道飛彈,因此G級的排水量較之以前的常規潛艇大大增加,約為3000噸(水下),其中G—Ⅰ型的艇長為98米,寬 8.5米,吃水 6.4米。隨著前蘇聯彈道飛彈的不斷改進,G級潛艇也不斷進行著“脫胎換骨”的改裝。在1961年~ 1972年間,有13艘G—Ⅰ型換裝了SS—N—5飛彈,但數量仍為3發,形成了 G—Ⅱ型潛艇 ;其後,前蘇聯海軍又將1艘G級潛艇加長20米、使之能攜載 6枚彈道飛彈,排水量也隨之增至 3500噸;之後,又有1艘潛艇被加長改裝了6發更為先進的SS—N—8飛彈;最後,前蘇聯海軍為試驗更新型的潛射飛彈,將1艘G級潛艇改裝成試驗艇,使其只攜載已發現“颱風”級彈道飛彈核潛艇裝備的SS-N—20飛彈,即為G—Ⅴ型。
在這所有的幾種改型中,G—Ⅳ型的意義最為重大,因為在此之前的型號都只能在水面發射飛彈,G— Ⅳ型是為了水下發射飛彈而進行改裝設計的。隨著G級潛艇的逐漸老化陳舊,先後有幾艘 G級潛艇被拆掉飛彈發射筒,改為執行指揮、控制巡航飛彈以及進行通信任務的攻擊型潛艇。G級潛艇共建造了23艘,現已全部退役。

研製背景

G級潛艇 G級潛艇

在20世紀50年代初,蘇聯開始嘗試潛艇發射飛彈的研究。B-611型潛艇於1955年被改裝進行潛艇飛彈發射可行性試驗。該年9月16日,一艘改裝的B-611潛艇進行了全世界第一次潛艇發射飛彈的實驗,該艇在水面發射了一枚P-11ФM型彈道飛彈(飛毛腿飛彈的改進型)。此後又進行了多次試驗。

而在實驗之前的1954年5月,蘇聯海軍造船總局就下達了一個“常規動力彈道飛彈潛艇”的技術設計任務書。根據試驗結論,蘇聯海軍部正式批准設計建造629級並同意改裝可以搭載射程更遠飛彈的Д-2型飛彈武器系統。實際上,由於相關彈道飛彈和控制系統一直到1957年的第3季度才完成,設計部門在開始設計629級時建議先安裝P-11ФM飛彈,並讓“白雲石”彈道飛彈控制解算系統更加通用化,以方便以後的潛艇改裝工作。後來629級真正使用的飛彈是P-13型彈道飛彈,與P-11相比,P-13要更大更重,原先設計直接使用B-611型上的發射裝置無法滿足要求而重新對發射裝置進行了研發。相比較來說“白雲石”系統則更為通用化,以致後來的改裝都能夠兼容。

P-11ФM型彈道飛彈是從陸基P-11飛彈改進而來,射程只有150千米,遠無法滿足需要。而後裝備的P-13型飛彈則將射程增到了560千米,但兩者都有一個致命的缺陷——水面發射。無論發射P-11飛彈還是P-13飛彈,潛艇都必須浮上水面,打開發射筒上蓋,筒內的液壓升降機將飛彈升至發射筒頂部,而後點火發射,其實與陸基飛彈發射車很相似。

相比攻擊潛艇來說,這種飛彈潛艇有非常大的不穩定性。由於P-11ФM和P-13都是液體燃料,而液體燃料則有易燃易爆有毒的缺陷,一旦飛彈燃料泄漏,潛艇後果不堪構想。為了保證潛艇能夠完全性的保護飛彈,蘇聯海軍用B-611潛艇反覆試驗論證搭載飛彈後儲存和發射的安全性,並由其論證結論不斷改進當時正在設計中的629級。為了減小潛艇發射飛彈時的搖擺,629級安置了舭龍骨,這樣的設計也是潛艇中少見的。

1959年初,蘇聯還沒有接受第一艘629級的情況下就將全部資料轉讓給了中國生產,並派遣專家幫助建造。不過由於中蘇關係破裂,1960年8月所有的專家和剛剛運到的大部分設備又被召回了蘇聯。中國軍工部門發揚自力更生精神,繼續建造,終於使該艇於1964年9月下水服役,命名為“長城200”號艇。

技術參數

G級潛艇 G級潛艇

水上排水:2,794噸
潛航排水:3,553噸
極限潛深:300米
全長:98.4米
全寬:8.2米
動力系統:柴電動力
葉軸:雙軸推進
水上極速:15節
乘員:約80人
魚雷: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前4後2)
飛彈:3座P-13彈道飛彈發射裝置 
艇體結構:雙殼體
續航力:8節23500海里下70天

研製過程

33G1型潛艇 33G1型潛艇

在20世紀50年代初,蘇聯開始嘗試潛艇發射飛彈的研究。B-611型潛艇於1955年被改裝進行潛艇飛彈發射可行性試驗。該年9月16日,一艘改裝的B-611潛艇進行了全世界第一次潛艇發射飛彈的實驗,該艇在水面發射了一枚P-11ФM型彈道飛彈(飛毛腿飛彈的改進型)。此後又進行了多次試驗。
而在實驗之前的1954年5月,蘇聯海軍造船總局就下達了一個“常規動力彈道飛彈潛艇”的技術設計任務書。根據試驗結論,蘇聯海軍部正式批准設計建造629級並同意改裝可以搭載射程更遠飛彈的Д-2型飛彈武器系統。實際上,由於相關彈道飛彈和控制系統一直到1957年的第3季度才完成,設計部門在開始設計629級時建議先安裝P-11ФM飛彈,並讓“白雲石”彈道飛彈控制解算系統更加通用化,以方便以後的潛艇改裝工作。
後來629級真正使用的飛彈是P-13型彈道飛彈,與P-11相比,P-13要更大更重,原先設計直接使用B-611型上的發射裝置無法滿足要求而重新對發射裝置進行了研發。相比較來說“白雲石”系統則更為通用化,以致後來的改裝都能夠兼容。
P-11ФM型彈道飛彈是從陸基P-11飛彈改進而來,射程只有150千米,遠無法滿足需要。而後裝備的P-13型飛彈則將射程增到了560千米,但兩者都有一個致命的缺陷——水面發射。無論發射P-11飛彈還是P-13飛彈,潛艇都必須浮上水面,打開發射筒上蓋,筒內的液壓升降機將飛彈升至發射筒頂部,而後點火發射,其實與陸基飛彈發射車很相似。
相比攻擊潛艇來說,這種飛彈潛艇有非常大的不穩定性。由於P-11ФM和P-13都是液體燃料,而液體燃料則有易燃易爆有毒的缺陷,一旦飛彈燃料泄漏,潛艇後果不堪構想。為了保證潛艇能夠完全性的保護飛彈,蘇聯海軍用B-611潛艇反覆試驗論證搭載飛彈後儲存和發射的安全性,並由其論證結論不斷改進當時正在設計中的629級。為了減小潛艇發射飛彈時的搖擺,629級安置了舭龍骨,這樣的設計也是潛艇中少見的。
1959年初,蘇聯還沒有接受第一艘629級的情況下就將全部資料轉讓給了中國生產,並派遣專家幫助建造。不過由於中蘇關係破裂,1960年8月所有的專家和剛剛運到的大部分設備又被召回了蘇聯。

建造改裝

G級潛艇 G級潛艇

1957年,629型潛艇正式批准建造並同時於北德文斯克402廠阿穆爾共青城199廠開工建造。一年之後,兩廠的首艇均下水開始系泊試驗。隨後又在俄北方和遠東地區建造,到了1960年,蘇聯海軍已經擁有了7艘629級。但值得一提的是,由於P-13型飛彈趕不上建造速度,629級的一些艇最初裝備的是P-11型飛彈,後來改裝P-13都是在維修期的時候在修理廠改裝的。自1958年到1960年左右,629級為提高技術型和戰鬥能力而進行了一系列小的改動,部分艇安裝新型無線電通訊設備,部分艇則安裝了噪聲測向儀等等。

改裝

作為蘇聯第一級彈道飛彈潛艇,G級除了常規的戰備以外也被賦予為輔助後續彈道飛彈潛艇的研製上的使命。除了原型629級(北約稱這種原型629級為G-1級)以外,G級的部分艇還被改裝用作試驗等用途。

629Б型

蘇聯最開始用改進的611級潛艇進行水下發射飛彈的實驗,發射的是P-11ФM飛彈,實驗證明水下發射彈道飛彈是完全可以的,但由於P-11ФM射程太近(150千米),這種改裝型的實戰意義遠小於試驗意義。隨後的1958年,蘇聯政府就決定開始研製比P-13射程更遠的彈道飛彈,這就是P-21型彈道飛彈,射程達到了1400千米。
為了進行水下飛彈發射試驗,1961年,K-229號艇進行了改裝。該艇主要負責作為試驗平台發射模擬飛彈,以校驗飛彈發動機的水下工作是否良好。值得一提的是這型潛艇是蘇聯第一次全部採用半導體技術製造控制系統。
北約沒有為629Б命名。

629A型(G-2級)

1963年,629A型的改裝計畫提交到海軍造船總局,其中最核心的改變在於將P-21型飛彈裝備於潛艇之中並進行水下發射。與此同時改型潛艇也採用了當時蘇聯很多的現代化設備。1964年K-88艇進入北德文斯克“星星”修理廠準備改裝,但實際上改裝工作到了1965年才真正全面展開。一直到1966年11月才完成改裝進行系泊試驗。1966年12月交付海軍。1967年“遠東造船廠”也交付了該廠的首艘629A型,不過這艘艇僅僅服役了9年就在太平洋因事故沉沒。
1966年至1972年,總共有14艘629A型交付海軍,其中包括了那艘被改裝為629Б的K-229號,該艇後來改裝上了629A型的裝備並交付了海軍。
北約將629A型命名為G-2級

601型,605型,619型和629P型

G級潛艇 G級潛艇

20世紀60年代末,第16中央設計局孔雀石設計局的前身)提出將一艘629級艇改裝為裝備新式的PCM-25飛彈(後裝備楊基級核潛艇)。這次改裝計畫相比較後續的605計畫,規模要大得多。除了火控和飛彈發射裝置的改裝,601型將無線電電子六分儀改為了“西蒙風”型,導航系統該為了“橋-y-601”型等等,與此同時艇員也有所增加,由於電子設備的改進,使得蓄電池也隨之增大,改為容量更大的蓄電池,這樣一系列改裝造成601型的改裝大大的增加了潛艇的尺寸和排水量。1973年潛艇改裝完畢進行系泊試驗,但後來出了一系列問題後進行了相關的調整,直到1974年才交付部隊。
1970年,海軍將一艘629A級潛艇撥出改裝為605型艇,作為4K-18型飛彈的試驗和發射平台的,經過改裝之後605型艇裝備6枚4K-18彈道飛彈(PCM-25的一型,後裝備給了楊基級核潛艇),這種飛彈射程超過了7000千米。1973年,這艘潛艇完成改裝下水。
1973年蘇聯海軍造船不決定將部分629級的資料轉到第18中央設計局(紅寶石設計局的前身),由第18中央設計局負責研製619改裝計畫。內容是將629級改為發射PCM-52飛彈(颱風級核潛艇的飛彈)。這種飛彈是蘇俄少數潛射固體燃料的彈道飛彈。K-153艇經過了改裝成為了唯一一艘619型潛艇。
629P型潛艇是將629級艇改為通訊中繼艇,撤除飛彈發射裝置。一共有3艘629型潛艇改為了629P型。
北約對601型,605型和619型分別命名為G-3型,G-4型和G-5型。對於629P型則沒有命名。
值得注意的是,經過了大大小小的改裝之後,只剩下了3艘629型潛艇沒有進行過改裝。

中國G級潛艇

自1979年底起,中國就開始了潛地固體戰略飛彈的研製。1982年10月12日,中國第一枚潛地固體戰略飛彈巨浪-1號”首次由031型(G級)常規動力飛彈潛艇水下發射試驗成功。中國一躍成為世界上第5個擁有水下發射戰略飛彈能力的國家。這在國際上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中國現役軍艦

驅逐艦現代級驅逐艦 旅海級驅逐艦 旅護級驅逐艦 旅大級驅逐艦
護衛艦江衛Ⅱ級護衛艦 江衛級護衛艦 江湖級護衛艦 江東級護衛艦 江南級護衛艦 成都級護衛艦
潛艇夏級核潛艇 漢級核潛艇 G級潛艇 K級潛艇 武漢級潛艇 明級潛艇 宋級潛艇 R級潛艇 W級潛艇
飛彈艇紅箭級飛彈艇 紅星級飛彈艇 河島級飛彈艇 河馬級飛彈艇 河拉級飛彈艇 黃蜂級飛彈艇 河谷級飛彈艇 P29B飛彈艇
魚雷快艇湖州級魚雷艇 湖川級魚雷艇 P6魚雷艇 P4魚雷艇
護衛艇上海級高速護衛艇 海南級反潛護衛艇 海鳩級反潛護衛艇 海青級反潛護衛艇
登入艦玉亭級坦克登入艦 玉康級坦克登入艦 玉登級中型登入艦 玉島級中型登入艦 玉連級中型登入艦 玉海級中型登入艦 瓊沙級步兵運輸艦 玉南級小型登入艇 玉青級小型登入艇 271機械化登入艇 大沽級氣墊登入艇 德薩拉氣墊登入艇
布掃雷艦wolei級布雷艦 T43級掃雷艦 連雲級掃雷艇 撫順級掃雷艇 延寬級掃雷艇 武昌級掃雷艇 312型遙控掃雷艇
後勤艦船鄭和訓練艦 世昌國防動員艦 南倉級遠洋綜合補給船  福建級遠洋油水補給船 大運級遠洋補給船 大江級遠洋打撈救生船 大志級潛艇支援艦 滬東級潛艇支援艦 大浪級潛艇支援艦 大東級潛艇支援艦 大周級潛艇支援艦 瓊沙級醫院船 遠望級遠洋測量船 向陽紅遠洋調查船 興豐山電子監測船 北調電子監測船 世監級電子監測船 延來級測量船 贛珠級測量船 贛揚級測量船 T43級測量船 綜合試驗艦 延冰級破冰船 延哈級破冰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