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海軍

蘇聯海軍

蘇聯海軍(俄語:Военно-морской флот СССР)由潛艇、水面艦艇、航空兵、海岸火箭炮兵和海軍陸戰隊5個兵種組成 ,總兵力為47萬7千人,其潛艇部隊共有各型潛艇360艘左右,其中彈道飛彈潛艇76艘,合計載彈973枚(包括核動力彈道飛彈潛艇62艘,載彈928枚;常規動力彈道飛彈潛艇14艘,載彈45枚),“颱風”級是其最大最新者,載彈20枚;巡航飛彈潛艇67艘(包括核動力51艘,常規動力16艘);攻擊潛艇200艘(包括核動力76艘,常規動力124艘),“A”級(阿爾法)核動力攻擊潛艇是目前世界上速度最快(41節),M級潛艇是世界上下潛最深的潛艇(1027米);其他用途的潛艇25艘。

基本信息

海軍分支

蘇聯海軍艦首旗蘇聯海軍艦首旗
前蘇聯海軍的戰略戰役軍團由水面艦艇、潛艇航空兵、陸戰隊和海岸火箭炮兵等兵種部隊組成,屬海軍總司令領導和指揮。設有司令部、其他指揮機構和勤務部門,下轄區艦隊或分艦隊、海軍基地、艦艇支隊或總隊、航空兵師和陸戰師或團等。主要使命是在一定的海洋戰區獨立地或協同其他艦隊和軍種部隊遂行戰役、戰略任務、參加戰略核突擊、消滅對方海軍兵力、破壞對方和保護己方海上交通線、實施登入和抗登入作戰。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蘇聯海軍一直保持北方、太平洋、波羅的海黑海等4個艦隊。

航空兵

蘇聯海軍蘇聯海軍
海軍航空兵設有海軍航空兵司令部和艦隊航空兵司令部。前者直屬海軍總司令領導;後者在行政和業務上受海軍航空兵司令部領導,在作戰上受所在艦隊司令領導,艦隊航空兵下轄數個航空兵師和獨立航空兵團、大隊,團以下有大隊、中隊;海軍航空兵共有作戰飛機約1369架,包括直升機435架、轟炸機390架、戰鬥轟炸機195架、反潛機514架、海上偵察和電子戰飛機205架、反水雷直升機15架、空中加油機70架、運輸和訓練機415架。

北方艦隊

前身是在一戰時期建立的北冰洋區艦隊,後在國內戰爭全部損失。國內戰爭結束後蘇聯政府於1920年3月1日成立白海區艦隊,4月25日改為北海海軍。擁有驅逐艦2艘、獵潛艇1箇中隊、掃雷艦12艘、通信船1艘、測量船7艘等,1922年5月由於經濟等原因解散,一部分改為海上國境警備隊,12艘掃雷艦轉入漁船隊改為拖網漁船。

1933年8月2日白海-波羅的海運河完工,能使驅逐艦大的艦隻在戰時可以在北冰洋與波羅的海之間迅速調動,也促使了北方艦隊在該年的成立。艦隊創建時的所有主要艦艇都從波羅的海艦隊調來,同時在喀拉灣開始建設艦隊主基地波利亞爾內,基地選址由史達林親自選定,2年後完成,艦隊此時擁有的驅逐艦大隊、護衛艦大隊、潛艇大隊以及主要機關均從摩爾曼斯克遷至該地。1936年,又從波羅的海艦隊調來第7獨立飛行中隊,使艦隊從此擁有了航空兵。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參加對德作戰。戰後,成為蘇聯海軍除太平洋艦隊外實力最強的艦隊。80年代初,編有戰略飛彈核潛艇42艘,其他潛艇138艘,“基輔”級航空母艦1艘,其他大、中型水面戰鬥艦艇約80艘,海軍飛機300餘架,陸戰隊1個旅。司令部駐北莫爾斯克。海軍基地有波利亞爾內阿爾漢格爾斯克等。

太平洋艦隊

蘇聯海軍蘇聯海軍
前身是1731年俄國建立的鄂霍次克區艦隊,1856年改稱西伯利亞區艦隊。1897年,其主力侵占中國旅順。1900年,參加八國聯軍在中國大沽口登入。1904~1905年,組成太平洋第1、第2分艦隊,在日俄戰爭中敗北。十月革命後,1932年,建立遠東海軍。1935年,改稱太平洋艦隊。1945年,參加對日作戰,同時在旅順設海軍基地。1955年,旅順基地交還中國。80年代初,編有戰略飛彈核潛艇20餘艘,其他潛艇100艘,“基輔”級航空母艦2艘,其他大、中型水面戰鬥艦艇90艘,海軍飛機400餘架,陸戰隊1個師。司令部駐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海軍基地有蘇維埃港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等。
一九七八年太平洋艦隊的飛機總數為三百五十五架。
   殲擊轟炸機: 95架 (占全海軍殲擊轟炸機的23%)。
   戰術支援機: 85架 (占全海軍戰術支援機的35%)。
   反潛機、直升機: 115架 (占全海軍反潛機、直升機的32%)。
   訓練機、運輸機: 60架 (占全海軍訓練機、運輸機的21%)。
   合計: 355架 (占全海軍飛機的27%)

波羅的海艦隊

蘇聯海軍蘇聯海軍
創建於1700~1721年“北方戰爭”時期。十月革命時,波羅的海艦隊萬餘名水兵參加武裝起義,“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炮擊冬宮。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波羅的海艦隊參加對德作戰。80年代初,編有潛艇30餘艘,大、中型水面戰鬥艦艇40餘艘,海軍飛機200餘架,陸戰隊1個旅。司令部駐波羅的斯克。海軍基地有塔林、利耶帕亞和里加等。

黑海艦隊

1783年建立,1855年覆沒,1871年重建。十月革命後,1920年,蘇聯組建黑海與亞速海海軍。1935年,改稱黑海艦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參加對德作戰。80年代初,編有潛艇20餘艘,“莫斯科”級直升機母艦2艘,庫茲涅佐夫級航空母艦一艘,光榮”級飛彈巡洋艦一艘。其他大、中型水面戰鬥艦艇80餘艘,海軍飛機300架,陸戰隊1個旅。司令部駐塞瓦斯托波爾

繼承者

太平洋艦隊

俄羅斯潛艇俄羅斯潛艇
蘇聯解體後太平洋艦隊的情況有所變化。由於缺乏技術和財政資源它的作戰力和戰備情況下降。由於政治情況的變化俄羅斯也沒有必要維持對美國的核威脅。雖然如此俄羅斯企圖維持它在太平洋地區的艦隊力量。太平洋艦隊曾是僅次於北方艦隊的前蘇聯第二大艦隊。20世紀70年代頂峰時期,總兵力達13萬人,擁有各種艦艇約700艘。蘇聯解體後,太平洋艦隊的發展進入低潮,主要水面作戰艦艇、潛艇均減少一半,沒有了航空母艦。俄羅斯太平洋艦隊擁有兵力約6萬人、飛彈核潛艇18艘、核攻擊潛艇17艘、常規動力潛艇14艘、飛彈巡洋艦4艘、飛彈驅逐艦10艘、飛彈護衛艦40艘、其他各型艦艇近400艘、海軍航空兵飛機170多架。俄羅斯總統普京曾指出,太平洋艦隊不僅在俄羅斯海軍,即使在整個俄羅斯武裝力量中都占有特殊地位,它是保障俄羅斯民族利益和國家安全的重要工具。

波羅的海艦隊

艦艇上的裝備艦艇上的裝備
1991年9月,波羅的海沿岸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宣布獨立後,迄今一直未提出分割波羅的海艦隊的要求,估計實力不會下降多少。波羅的海艦隊的主要作戰兵力計有:常規潛艇10艘、驅逐艦4艘、護衛艦20艘,其他各型水面艦艇約250艘,海軍航空兵作戰飛機200架。上述兵力較以往前蘇聯時代雖已經大為減少,但是在波羅的海區域各國中,波羅的海艦隊規模及作戰能力仍坐視群雄。

波羅的海已經變成對抗北約東擴的直接軍事前沿,波羅的海艦隊面臨的任務更加緊迫。建軍之初,俄軍認為北約東擴不可避免。為遏制北約東擴,保衛俄戰略腹地的安全,自建軍以來俄軍一直加強波羅的海艦隊的建設,不斷對其進行改革與調整。

黑海艦隊

黑海艦隊黑海艦隊
前蘇聯解體時,黑海艦隊共有大小艦隻833艘,其中大型水面艦隻45艘、潛艇28艘,另有飛機150餘架、艦載直升機85架及大量岸防和空防設備,總兵力約8萬人。蘇聯解體後,黑海艦隊成為俄羅斯和烏克蘭爭奪的首要目標。由於地位不明,黑海艦隊仍懸掛前蘇聯海軍軍旗。1992年8月,俄烏兩國在雅爾達達成協定,將黑海艦隊變成俄烏聯合艦隊,由兩國共同指揮。對於俄羅斯來說,黑海艦隊擁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和政治價值,但是蘇聯解體後其軍事價值大降。1952年土耳其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後,博斯普魯斯海峽受西方控制,由此黑海艦隊的戰略價值也降低。同時蘇聯其它艦隊獲得核武備,也比黑海艦隊擁有更大的戰略價值。蘇聯解體後整個蘇聯的艦隊被分割給此時獨立的國家,其重要性幾乎完全消失。直到俄羅斯和烏克蘭達成協定為止。黑海艦隊多年處於地位不明的狀況。俄羅斯每年向烏克蘭支付9700萬美元作為停泊費。該艦隊有常規潛艇3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2艘、護衛艦20艘,其他各類型水面艦艇約250艘,各種作戰飛機160架。1992年後由於高加索地區的地區性衝突(尤其在喬治亞),以及這個地區作為一個原油運輸必經之地,使得黑海艦隊獲得了新的任務。黑海艦隊的海軍航空兵、陸戰隊和運輸船車臣戰爭中支持性地或直接介入戰事。黑海艦隊有一支非常著名的合唱團,這支合唱團在塞瓦斯托波爾有一個自己的劇院,它同時也在世界各地進行非常成功的巡迴演出。

北方艦隊

俄羅斯北方艦隊作為核戰略威懾力量,一直被視作是俄羅斯絕密的要地,自蘇聯以及俄羅斯建國至今,沒有向任何一家外國媒體開放過,俄國海軍三分之二的核潛艇集中在摩爾曼斯克,還有唯一的航空母艦“庫茲涅佐夫”號和大型飛彈巡洋艦“彼得大帝”號。俄海軍北方艦隊主要部署在北莫爾斯克、摩爾曼斯克、波利亞爾內、北德文斯克等10多個基地和軍港。司令部所在地和主要基地是位於巴倫支海不凍的科拉灣港口城市北莫爾斯克。旗艦是“彼得大帝”號飛彈巡洋艦。艦隊徽標圖案中一隻白熊的前爪握著4枝利箭,象徵著艦隊的4大組成部分———潛艇、水面艦隻、海岸部隊和海軍航空兵。同時,艦隊徽標也在提醒人們不要忘記戰鬥在北極圈內的大洋深處、海洋上、海岸上和海空的軍人們。北方艦隊是俄羅斯海軍實力最強的一支艦隊,裝備有潛艇42艘(其中戰略飛彈核潛艇14艘、攻擊型潛艇28艘),水面作戰艦艇18艘(其中航空母艦1艘、巡洋艦8艘、飛彈驅逐艦5艘、護衛艦4艘),海軍航空兵裝備作戰飛機75架、戰鬥直升機30架。最重要的是,由於保養等各方面的措施得力,北方艦隊近兩年不僅沒有一艘艦艇退役,而且連前幾年就準備報廢退役的艦艇也保養良好。

裏海區艦隊

裏海區艦隊裏海區艦隊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喪失了裏海沿岸的大部分領土,亞塞拜然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等都加入到爭奪裏海海域及自然資源的行列中來。雖然俄羅斯海軍在大裁減中保留了裏海區艦隊,但由於艦隊分家且大批舊艦艇退役,其實力已經大不如從前。近幾年俄羅斯加快了裏海區艦隊的建設,在大量削減艦船數量的情況下,從其他艦隊抽調了氣墊登入艇、掃雷艦艇、飛彈艇、巡邏艇等以加強該艦隊的實力,使其艦艇數量增加了1.5倍,作戰實力有了明顯加強,並且還修建了機場,增加海軍陸戰隊規模。
裏海區艦隊裏海區艦隊
更為嚴峻的是,美國等西方勢力正通過裏海周邊國家以開發石油資源等名義不斷向該地區滲透,俄羅斯已經感到明顯不安。鑒於此,俄羅斯總統普京曾直截了當地表示,“裏海區艦隊現在是保障俄羅斯在這一地區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利益的惟一工具。”

裏海獨立區艦隊司令部設在阿斯特拉罕,總兵力2萬人,下轄1支水域護衛支隊(1艘飛彈護衛艦、2艘飛彈艇和4艘快艇)、1支海域護衛艦支隊(1艘獵雷掃雷艦和18艘掃雷艇)、1支保障船隻支隊、1支救援船隻支隊、1支水文地理船隻大隊、1支獨立岸防飛彈大隊和1個地效飛行器基地。俄海軍裏海區艦隊階段裝備的作戰艦艇均為小型艦艇,大的為數百噸,小的只有數十噸。“獵豹”級飛彈護衛艦的標準排水量1560噸,滿載排水量1930噸,獵豹”級護衛艦在2007年加入裏海區艦隊後,無疑它將是俄海軍在裏海

裏海區艦隊裏海區艦隊
地區的最大作戰艦艇,擔負區艦隊旗艦。而“布揚”級炮艇則將是“獵豹”級旗艦的左右參將。21630型“布揚”級炮艇的尺寸小、吃水淺,非常適於在裏海地區包括沿岸海域的作戰行動。儘管艇上沒有裝備反艦飛彈,但其防空作戰能力較強,而且艇上100毫米主炮及120毫米多管火箭炮既可打擊海上艦船,也可攻擊海岸目標。

可以預料,全新的“獵豹”級護衛艦和全新的“布揚”級炮艇屆時將高一低搭配使用,組成俄海軍在裏海地區無可匹敵的“黃金搭檔”,捍衛俄羅斯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及豐富的自然資源,同時威懾周邊國家,並力圖阻止西方大國勢力向裏海里地區滲透。

潛艇

潛艇潛艇
蘇聯是世界上最早研製潛艇的國家之一,早在本世紀初就開始潛艇的設計、研製和建造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剛剛建立紅色政權的蘇聯就擁有52艘潛艇,其中52%是由蘇聯自行設計和建造的。二戰以前,蘇聯就自行建造了184艘潛艇,而當時的德國和美國則各擁有57艘和95艘。戰後,蘇聯海軍大力發展潛艇部隊,共有各型潛艇三百餘艘,其中飛彈潛艇76艘,合計載彈量973枚(包括核動力飛彈潛艇62艘,載彈928枚;常規動力飛彈潛艇14艘,載彈45枚),“颱風”級是其中最大最新型號潛艇,單艇載彈可達20枚;巡航飛彈潛艇67艘(包括核動力51艘,常規動力16艘);攻擊型潛艇200艘(包括核動力76艘,常規動力124艘),“A級”(阿爾法)核動力攻擊潛艇是世界上速度最快(41節),下潛最深(900米)的潛艇;其他用途潛艇25艘。

按照蘇聯的習慣,每一級潛艇都以設計局所確定的設計編號來命名,如611、613、615和877等。北約組織為了便於識別,對蘇聯在役和新出現的所有武器裝備都按照西方的習慣進行命名,如“威士忌”級、“高爾夫”級和“基洛”級等。通常為便於稱呼,習慣上只稱呼該級艇的第一個字母,如“威士忌”級、“高爾夫”級和“基洛”級分別被稱為W級、G級和K級等。北約等西方國家的這種命名和稱謂方式,雖然並不為蘇聯所承認,但在世界上卻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幾乎所有報刊雜誌和軍事工具書都採用北約的命名。50年代是蘇聯常規潛艇發展最為活躍的一個時期,當時主要建造了Z級、W級、Q級、R級和F級等潛艇。

蘇聯“Alfa”級潛艇蘇聯“Alfa”級潛艇
60年代以後,美國海軍決定放棄常規潛艇的發展,使潛艇全部實現核動力化。蘇聯則採取了較為穩妥的辦法,即在研製和建造核潛艇的同時繼續發展常規潛艇。這樣就有了60年代的G級、J級和70年代的T級常規潛艇;其次,由於60年代以後蘇聯飛彈技術的發展,使之很快成為潛艇的主要攻擊武器,所以這個階段蘇聯的常規潛艇主要是發展裝備飛彈的常規潛艇,比如G級,它的水下排水量達2850噸,除裝有6個魚雷發射管外,還裝備了3枚彈道飛彈。J級的水下排水量更大,已經達到3750噸,在艇首裝有6個533毫米魚雷發射管,艇尾裝有10個406毫米魚雷發射管,此外還裝有4個潛對艦飛彈發射裝置。T級的水下排水量也達到3700噸,它主要是反潛潛艇,除裝備6個魚雷發射管外,還首次裝備了4枚潛射反潛飛彈,這種飛彈開始是用深水炸彈作彈頭,70年代以後改用魚雷作彈頭。
前蘇聯潛艇前蘇聯潛艇
70年代末、80年代初,蘇聯在潛艇的數量方面已經比美國海軍多出2—3倍,僅常規潛艇就達200一250艘,在核潛艇最大潛深、水下航速、攻擊威力和隱身等性能方面,也已經超過美國。因此,單就其本國海軍的軍事需求而言,實際上已沒有必要再發展新型的常規潛艇。這個時期的重點是大量淘汰和處理以前建造的各種類型的常規潛艇,停止建造常規動力彈道飛彈和巡航飛彈潛艇。但考慮到50年代出售給埃及、印度、中國等國的W級、R級、F級和G級等潛艇服役期已滿,在80年代以後將出現一個更新換代的時期,因此,為開闢國外軍貿市場,蘇聯又專門設計和建造了“基洛”級常規潛艇。所以,“基洛”級潛艇成為蘇聯最後一級常規潛艇,也是目前蘇聯性能最先進的一級常規潛艇,除少量裝備本國海軍外,大多數用於出口。該型潛艇的設計編號為877,出口型設計編號為877,發展型編號為636,出售給伊朗的即636型。該艇北約命名為KILO,簡稱為K級潛艇。

但值得一提的是,蘇軍潛艇最大的弱點是:常規動力潛艇的發動機質量低,在北冰洋中更是戰鬥力略顯不足。另外,在安靜性方面落後於同時代的西方潛艇,聲納技術也不是很先進。

一九七七年,蘇聯海軍中服役的潛艇有:Y型三十四艘、D-1型十五艘、D-2型十三艘。潛艇發射的彈道飛彈總計八百六十枚(核彈頭),這個數字已經超過美國(六百五十六枚)。蘇聯潛艇發射的彈道飛彈的發展情況如下表。

時間潛艇飛彈發射管數飛彈射程說明1962年G-1型SS-N-431964年G-2型SS-N-5 650海里1960年~1970年Y型SS-N-6161,500海里單彈頭112百萬噸分彈頭31972年D型SS-N-8D-1 224,000海里D-2 16

歷任海軍總司令

(1)1937-1947:尼古拉·格拉西莫維奇·庫茲涅佐夫元帥(蘇聯海軍元帥)

(2)1947-1951年7月:伊萬·斯捷潘諾維奇·尤馬舍夫上將

(3)1951年7月-1956年:尼古拉·格拉西莫維奇·庫茲涅佐夫元帥(蘇聯海軍元帥)

(4)1956年-1985年:謝爾蓋·格奧爾吉耶維奇·戈爾什科夫元帥

(5)1985-1991年:弗拉基米爾·尼古拉耶維奇·切爾納溫元帥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