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管理
在企業管理實踐中,領導者往往採取“抓兩頭,放中間”的管理辦法,將主要時間和精力放在A類明星員工的使用、激勵和挽留以及C類問題員工的批評、處理和辭退上,而對於B類普通員工,卻往往不加重視,忽視對他們的激勵和管理。然而,B類員工是企業員工的絕大多數,雖然他們績效並不突出,卻決定了企業的整體競爭力。同時,B類員工流動性小,是企業穩定發展的中堅力量。加強管理,創造條件提升其素質,激發其工作積極性,就成為企業員工管理的一項戰略任務。
對於工作能力較弱、工作意願較強的B類員工,管理者應採用高工作高關係的教練式管理,既要在工作上幫助他們、提高其工作能力,又要在感情上支持他們,保護和增強其工作熱情和積極性。對於工作能力較強、工作意願較低的B類員工,管理者要採取低工作高關係的參與式管理,通過多種措施喚起他們的熱情,提高他們的工作意願,增強他們的工作成就感。
B類員工構成企業員工的主體,關係到企業整體經營績效,是企業員工管理的重要方面。從企業B類員工的作用出發,通過建立企業員工能績模型實現企業B類員工的細化分類,從差異化視角探討企業B類員工的管理對策,以提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水平,更有效地發揮B類員工的價值。
模型構建
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前總裁傑克·韋爾奇在其自傳中把員工看作是GE的核心競爭能力,他自豪地宣布:“我們造就了不起的人,然後,由他們造就了不起的產品和服務。”GE將員工分為A、B、C三類。韋爾奇指出,“A類是指這樣一些人:他們激情滿懷、勇於任事、思想開闊、富有遠見。他們不僅自身充滿活力,而且有能力帶動自己周圍的人。他們能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同時還使企業經營充滿情趣。B類員工是公司的主體,也是業務經營成敗的關鍵。C類員工是指那些不能勝任自己工作的人。他們更多地是打擊別人,而不是激勵;是使目標落空,而不是使目標實現。”GE針對不同的員工採取了不同的管理對策,開發並造就了一支有力的員工隊伍,為GE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使得CE成為上世紀發展最快的公司。企業員工的分類通常按照不同要素,既可以藉助員工個性指標,即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職務、專業技術職稱以及個人發展潛力等,又可以圍繞工作特點,包括工作態度、工作能力、工作績效及貢獻等因素對員工進行分類,目的在於根據每個員工的實際情況,分別採取不同管理對策,以提高管理成效,讓每個人的聰明才智都得到充分發揮,使企業整體績效得到提高,獲得企業的長遠發展。
從強化管理出發,構建了企業員工能績模型,以實現員工分類的細化,實行更為有效的分類管理。該模型以員工個人能力和工作績效為維度,將企業員工進行 ABC分類的基礎上,對占企業員工主體的B類員工進行細分,根據他們的特點分為B1、B2、B3和B4四類,分別代表骨幹員工、工作模範、儲備人才和一般員工。
B1是B類員工中的骨幹,是最具發展潛力並且業績比較突出的那部分員工,是管理者最為信任的員工。如果企業提供良好的發展機會和有效的培訓與開發,他們最有可能轉化為核心成員,即A類員工。但如果B1長期得不到提升和個人成長,他們將選擇離開或者淪為B4。
B2是B類員工中的工作模範,相對個人能力並不突出,但工作非常努力,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兢兢業業,因此業績突出。這部分員工是企業效益的創造者,是企業發展的中堅力量。但相對快速發展的環境及不斷提升的企業要求,B2往往後勁不足。
B3是B類員工中的儲備人才,大多受過良好教育,並且具有較高的個人能力和發展潛質,但由於缺乏工作經驗或者缺少發揮的機會,因此尚未表現出較高績效的員工,屬於尚未開發的企業後備人力資源。
B4則是B類員工中一般員工,相對能力較弱並且業績不夠突出的員工。他們表現欠佳,僅僅能夠滿足崗位職責的基本要求,有可能淪為C類員工進入待淘汰層面,是管理者需要重點觀察、幫扶的對象。
員工分類是相對的。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和員工的不斷成長,個人能力也會經歷不斷增長的過程,而企業的發展變革也對員工的工作績效提出了新的要求,導致員工處於動態的發展狀態之中。員工的變化和成長,必然帶來管理的動態變化。成功的管理在於努力實現不同類型員工之間的成長轉化,促進員工個人成長發展的同時,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研究發現
根據哈佛商學院教授托馬斯(Thomas J.DeLong)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現的文章,B類員工忠於工作,默默無聞,是公司文化的真正載體,是公司真正的“心臟與靈魂”。尤其在公司合併與改組等困難時期,他們事關公司成敗。在B類員工中,很多人比A類員工更優秀,只是可能生性不愛張揚,或者不願意做明星,喜歡平平淡淡的生活。托馬斯說:“這些人才是公司的看家寶,就像大船的壓艙物。”
在一次哈佛商學院畢業生聚會上,托馬斯再次向大家講解低估B類員工的危險。他說:“不管是學習數字法則、派生詞,還是養育子女,騎腳踏車,做任何事都一樣,要做好就必須先做對。一個大家都理解的事實是,如果B類員工長期得不到關注,他們不僅會懷疑自己的能力,更會漸漸失去歸屬感,缺乏積極性。經理這件事做不對,公司也就很難做好。”
並不是所有人都同意托馬斯教授以ABC劃分員工,但都不得不承認人與人之間存在巨大差異。哪怕一位員工剛來兩個月,甚至兩個星期,我們都會下意識地進行評判歸類。
在招聘員工時,一定要考慮他能否很快融入相應的團隊,以及他在團隊中將成為A類員工,B類員工,還是C類員工,然後因人實施管理,這是很多頂尖公司的制勝法寶。
處理案例
美國西南航空、Cirque du Soleil,以及C&S批發商(C&SWholesalers)都是嚴格遵循這兩條原則,從而在激烈的競爭中勝出。以美國西南航空為例,2003年,公司的公開職位需求為2900個,但收到14.9萬份簡歷。用托馬斯的話說,去西南航空公司工作比進哈佛大學讀書都難。C&S的令人嚮往程度也不相上下,1980年,公司市值4000萬美元,2003年底,公司市值達到140億美元。
這3家公司的優勝之處並不是因為團隊中全是A類員工,而是公司特別注重B類員工的管理,避免滋生任何生疏感,使團隊中沒有人滑向C類,並及時清除C類員工,保持整個團隊的鬥志與向心力。
赫伯(Herb Kelleher)是西南航空公司創始人,如今擔任公司董事會主席。他有一條雷打不動的管理原則,即絕不會在推崇一種公司文化時,向它的對立麵點頭。
所以,西南航空有非常嚴格的招聘原則,不喜愛公司文化的員工絕對不用。其公司文化核心是快樂、節儉、大家庭感覺。托馬斯說:“在西南航空,B類員工是公司的絕對主力,備受尊重,而C類員工則根本沒有機會進入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