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效率

生產效率

生產效率(production efficiency),是指固定投入量下,製程的實際產出與最大產出兩者間的比率。可反映出達成最大產出、預定目標或是最佳營運服務的程度。亦可衡量經濟個體在產出量、成本、收入,或是利潤等目標下的績效。生產效率=(實際產量×標準工時)/(實際人力×8.00小時-擋產工時+加班工時)。生產效率 production efficiency是圍繞生態系、群落、種群、個體等的物質、能量的轉移效率。生產效率講的是快慢,是速度,它是實際產出與標準產出的比率;生產力講的是效益,它講的是產出與投入之比。

分類

概念

生產效率 production efficiency是圍繞生態系、群落、種群、個體等的物質、能量的轉移效率。廣泛套用於生產生態學中,但其內容是多方面的,可分四大類:(1)生態系乃至群落中的效率;(2)個體乃至種群內的效率;(3)捕食者與被捕食者間的效率;(4)圍繞種群的效率。

生態系

最古典的是某一時間內第i次營養階段所攝取的能量對第i-1階段所攝取能量的比率(Ai/Ai-1,以下的記號參閱生產速度),由最初提出這個效率的林德曼(R.I.Lindeman,1942)命名為累進效率(progressive efficiency)。後又稱為林德曼比率或林德曼效率。而奧德姆(E.P.Odum,1971)的營養等級同化效率(trophic level assimilationefficiency)與此相同,此外,他把Pi/Pi-1稱為營養等級生產效率(trophic level production ef-ficiency),把Ci,Ci-1錯誤地稱為林德曼效率。此外,林德曼曾認為,累進效率是隨著營養等級而增大的,後來又否定了這個說法。

個體種群

某個個體乃至種群內各種生產速度間的比率,普通套用Ai/Ci [(總)同化效率,assimilation efficiency],Pi/Ci乃至Pi/Ai(淨同化效率)—net assimilationefficiency,production efficiency),Gi/Ci乃至Gi/Ai(生長效率—growth efficiency)。關於生長效率,一般把Gi/Ci稱為第一性生長效率(gro- wth coefficient of the first order),Gi/Ai稱為第二性生長效率(growth coefficient of thesecond order)以資區別。此外,在水產養殖學中套用的增肉係數為Ci/Gi,但實際上是給餌量與攝取量之比。也有人把個體乃至種群內的效率的各類匯總起來稱為轉化效率。

捕食被捕食

通常是用某個種群乃至個體的攝取速度除以它所捕食的一種以上種群的生物量或淨同化速度。常套用伊夫列夫(V.S.Ivlev,1945)提出的捕食係數(ecotrophic coefficient)。這裡把Ci/Bi-1稱為(靜態)捕食係數(static ecotrophic coeffici-ent),Ci/Pi-1稱為動態捕食係數(dynamic ecotrop-hic coefficient)或稱捕食效率以資區別。

圍繞種群

斯洛包特金(L.B.Slobodkin,1960,1962)對三個營養等級,僅各提取一種,且根據平衡的實驗系提出下列三種效率(後來為一般所套用);第一,某個種群的被食速度對攝食速度的比率為Li/Ci,稱為生態效率(ecological efficiency)。

在上述的實驗系中,某個種群的被食速度與捕食它的種群的攝取速度相同,所以後者也定義為Ci+1/Ci,但一般認為這二者是互不相同的,後者概可列入(1)中。第二,某個種群的被食速度對此種群的食物供給速度的比率稱為食物鏈效率(food chain efficiency)。同樣地在上述實驗中對某個種群的食物供給速度,只不過是為其捕食種群的死亡速度而已。由於等於純同化速度,所以(∵JBi-1≡0),也可以定義為Ci+1/Li+1=Ci+1/Pi-1。但是,這些一般也是不同的。第三是為種群效率(population efficiency),即某個種群的被食速度對於生產相當於被食量的生物量所需捕食速度的增量之比率。這裡被食量為0時,Ci=Fi+Ri+Ldi,在有被食量的情況下,則Ci′= Fi′+Ri′+Ldi+Lpi,即指這種情況下的Lpi/(Ci′-Ci)。

如何提高

是指評價生產工程的生產性,一般用如下公式進行表示。

效率=(生產實績(良品)/人員X稼動時間(工數))X100(以100為基準,每人單位時間的產量)

但是這個一般公式因運用方法不同會有問題,分子的生產實績必須是生產數=銷售數 。生產不能與銷售相連的產品即使效率提高了,也只是提高了表面效率,並沒有實際性的低減原價。

真正效率 True Efficiency

用最小限度的人和設備生產能銷售的數量,提高效率,能實質性地低減原價的做法。

表面效率 Apparent Efficiency

與銷售無關,用現狀的人數增加產量,提高效率的做法,單純地在計算上的效率提高,叫做表面效率.

全體效率與個別效率 Total Productivity and Independent Productivity

豐田生產方式追求通過準時化生產,提高企業全體效率。 與此相對的個別的拉線、工程、或者各機械設備等、與前後工程無關,只提高本工程效率而採取的效率考慮思想。 過於追求個別效率的提高,容易生產出超過所需數量、因本工程的情況進行的過量生產。

提高效率

總體理念

1、 提高生產,制度先行。首先,企業必須建立完善的生產制度,以確保生產有章可循。

2、 生產狀況,定期反饋於相關部門,由相關部門及時了解並快速調整生產計畫。可以通過工作結果定期反饋機制進行保證落實。

3、 對人對事,獎罰分明。俗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生產效率高的員工理應獲得應有的獎勵。在一些公司存在這樣的現象,業績好的員工要承擔更多的工作,而業績差的員工反而承擔較少工作或較容易的工作,這樣肯定會打擊優秀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4、 工具與技術,雙重最佳化。為員工提高生產效率提供客觀條件:工裝夾具。即便是一流的員工,面對必要的工裝夾具,也難以達到高效率。

5、 激發員工幹勁員工是公司最寶貴的人力資源。只有這個資源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我們應充分挖掘它、利用它,使之發揮最大的效用。身為主管,如果你了解了員工的本性,也就知道如何有效激勵他們。只有這樣,才能幫助你更快走入他們的心靈,領導他們,開發他們。

6、 增強團隊凝聚力團隊的凝聚力對於團隊行為、團隊功能有著重要的作用。有的團隊關係融洽,凝聚力強,能順利完成任務;有的團隊成員相互摩擦,關係緊張,凝聚力弱,不利於群體任務的完成。同時要增強團隊成員之間的交往和意見溝通,增進相互了解與友誼,建立良好的工作關係,提高團隊的戰鬥力。

7、建立一支專業化的IE隊伍,進行工作研究和方法研究,能提高效率40%左右。

計算公式

1.1標準工時:指在正常情況下,從零件到成品直接影響成品完成的有效動作時間,其包含直接工時與間接工時。即加工每件(套)產品的所有工位有效作業時間的總和。制定方法:對現有各個工位(熟練工人)所有的有效工作時間進行測定,把所有組成產品的加工工位的工時,考慮車間生產的均衡程度、環境對工人的影響、以及工人的疲勞生產信息等因素後,計算得到標準工時。 備註:

直接工時:指直接作業的人員作業工時;

間接工時:指對現場直接作業工人進行必需的管理和輔助作業的人員,根據現車間管理組織的特點,車間除主任和直接作業人員外產生的工時;

1.2 標準人力:指在設定的產量目標前提下,根據標準工時和實際生產狀況,生產單位所配置的合理的人力數量。

1.3 生產效率:

(實際產量×標準工時)/(實際人力×(8.00小時-擋產工時+加班工時))

備註:

實際產量:生產部、財務計算生產效率/生產力時以實際入庫量計算;

擋產工時:因外部門或受客觀條件影響造成停線或返工工時;

加班工時:為增加產量而延長的工作時間;

生產效率=(實際產量×標準工時)/(實際人力×8.00小時-擋產工時+加班工時)。

生產效率講的是快慢,是速度,它是實際產出與標準產出的比率;生產力講的是效益,它講的是產出與投入之比。效率可低於100%,效益低於100%時,你就等著關門破產吧。

生產效率=(當天實際產量×標準工時)/(當天出勤工時-除外時間-人力支援時間。

方法

提高士氣

員工是每台機器的直接創造者,是直接影響單位產出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做為管理者如何尊重員工、用好員工,從而達到提升效率之目的,是非常重要

早會: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個融洽的早會,適當的激勵,能使每個人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工作

·員工參與管理:員工是直接作業者,全員品管、全員齊心合力,共同進步管理的公開化(資金、管理計畫、工作重點、績效考核)鼓勵員工參與產量的時段管理,並以“傳話筒”方式,讓每位員工知道每個時段他們的努力的成績¸鼓勵員工與員工融洽的關係,能使員工積極主動;潑婦罵街,會讓人反感與對抗¹活動工作與生活要結合,既要投入的工作,也要投入玩。

減少浪費

俗話說‘將帥無能,累死三軍’。管理的不當,管理的經驗不足,就如一艘船,缺少航標員無方向,直接造成了現場效率的損失。

現場的應變……現場主管的應變能力,直接影響問題解決的時效性,如何在異常發生後,在最短的時間採取臨時對策,使損失減少(之後由IE、PE採取長期對策。·團隊精神……一個沒有團隊精神的隊伍不是好隊伍。前、中、後段,配合協調、主動協助;上工程.下工程,解決瓶頸;這條線才會發揮得最好。就如拔河,1/3人拔1;1/3人拔2;1/3人拔3,則該隊只用了1/3的力氣。¸合理的計畫……合理的安排使事情事半功倍¹用好‘人’……沒有最壞的員工,只是怎樣將每個人用在最適合、恰當的位置,而發揮最大的效用。

直通率

提升直通率,使單位產出量提升(舉例)

品質改善活動:舉辦QCC等活動,解決前三大不良

·標準統一:統一作業標準與檢驗判斷標準

成本意識:越前工程擋下品質不良,損失越少;越後工程擋下,則成本越高

瓶頸解決

所謂的瓶頸就是一條線由於其中一站的原因,造成其他人的等待的浪費線平衡積極回映及配合IE,減少線平衡損失(通過動作分解、站別的調動、作業的減化及改善人員調動同管理之用人。

強化培訓

通過培訓,增強作業技能及作業經驗,增加員工舉一反三的能力,以減少效率浪費針對性培訓……針對突出不良及特殊事項進行培訓,同樣的錯誤不重犯

持續培訓有計畫的培訓,提高全體員工素質

自動化

自動化的提升,直接體現工廠的企業層次,直接降低人工成本,提升效率

自插率的提升:提升自插率,不僅提升品質,也減少外掛程式人員

設備制動化:信號線自動插拔,減少搬運的浪費(如成品及基座自動輸送),提升作業標準化

合理之建議:員工積極參與改善及提出建議,是帶動公司成長的關鍵

減少成本

要做就要做好,要么不做,否則造成無謂的浪費

OQA的退貨:降低OQA不良率,減少退貨,減少REW的損失

提升直通率:減少重工浪費,提高一次性通過率

工程問題:做好首件檢測,異常的危機意識,增強免疫能力

材料問題:做好材料CHECK LIST,嚴格核對指導書、FN等相關檔案,不良品不上線º加強預防能力……現場管理者具備AUDIT能力,對問題預防能力(對不良項目產生原因進行AUDIT,對可能造成不良之動作進行制定)

相應的決心:成敗論英雄,要培訓收穫的成就感,而不是由於什麼原因,所以造成我做不好;而是在現有的條件下,經過你的努力達到目標,這樣才會脫穎而出。

TPM與生產管理

管理人員

現代發展趨勢

多品種少批量的客戶要求的挑戰

生產效率與企業競爭力

增值意識與成本意識

問題意識與改善意識

生產效率的衡量指標

提高效率

QCDSF法則及運用實例

WHY-WHY提問法及運用實例

ECRS原則及運用實例

經濟原則及運用實例

基礎方向

何在生產現場發現問題

現場的7種浪費的分析

如何減少浪費,保持流程增值

瓶徑 平衡物流 5WHY ECRS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