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的禁忌

4的禁忌

4的禁忌是一種文化現象,指基於對“四”這個數字的迷信,而厭惡、排斥、迴避帶“四”的事物。

(圖)消失的4、13、14樓…消失的4、13、14樓…

4的禁忌出現於漢字文化圈內的中國、中國台灣省日本朝鮮半島之現象,指基於對“”這個數字的迷信,而厭惡、排斥、迴避帶“四”的事物。

原因

漢字文化圈對“四”字的厭惡起因於其發音,因為在漢語及其部份方言中(如閩南語),“四”字的發音和“”字相當接近,而在日語朝鮮語中,“四”和“死”兩字的發音更是完全相同。由於“四”字會讓人聯想到死亡,長期以來民間視其為不吉利的數字,並且在一些敏感的場合中刻意迴避。

讀音
四 死
國語 sì sǐ
粵語 sei3 sei2
上海話 si si
閩南語 sì,sù sí,sú
日語 shishi
朝鮮語 sa sa

現象

最常見的迴避措施之一為跳過含有“4”的數字。在前述國家中,樓層編號常常跳過尾數是“4”的數字,例如將實際的4樓編為5樓,形成從3樓上去後就變成5樓的現象。見證生死的醫院對這項禁忌尤為敏感,樓層與病房編號都儘可能避免含有“4”,這種現象在其電梯內最容易觀察到。近年,香港部份住宅樓宇連40至49樓也全部跳過,即39樓的樓上已經是50樓,如凱旋門萬景峰等。但也有人認為“消失的樓層”反而帶來另一種恐怖感,所以有些措施是改以拉丁字母F”來代替“4”(因為“F”為“4”的英語“Four”的首字母),有些則改以“3A”這種附屬的標記形式來取代。

除了樓層編號之外,在台灣有許多餐廳飯店在詢問客人的人數時,會技巧性地略過“四(位)”,改稱“三加一(位)”。在某些地區,車牌編號也已開始跳過“4”,如台灣(詳見台灣汽車號牌中的介紹)和海口

不過基於宣揚科學文明意識型態或實務上的技術問題等原因,有更多時候是無法採用跳過“4”的方法來編號,例如地址車牌電話號碼等等。在這種情況下,含有“4”的號碼有時會成為用戶主動迴避、無人領用的編號。為此,有些電信公司會提供優惠給自願領用這種號碼的用戶,以避免發生門號不足分配的問題;而在房地產上,4樓有時變成同一建築物中市場價值較低的樓層,又或者業主不願低估賣出而將其轉為出租物件,衍生4樓住戶搬遷率較高的現象。

反例

對“四”的避諱不是絕對的,實際上有很多的不避諱的例子或者反例。其中一個反例便是棒球打者中的第四棒。因為在棒球戰術的需要下,第四棒通常由隊中最擅於長打的人擔任,即該隊的打擊王牌,所以第四棒的位置是棒球打者所追求的榮耀之一。

古代

在古代中國,“四”並不是一個不吉利的數字,人們對於“四”並無特別的忌諱。古時中國人認為偶數代表吉祥,而四屬於偶數,因此並不代表凶兆。另外在道教文化中,“四”代表四象,有圓滿之意。又如年分四季,地分四方,城市有四郊,蓋房要四至。送禮時應送四、六或八樣,婚嫁時應送四彩禮,以示吉祥。風水上“四”代表四綠文昌星,有利學生文職工作者。

現時也有繼承四字稱號,有四大天王四大金剛四大美女等。

西方

西方稱這種禁忌為“恐四症”,如英文中的Tetraphobia是“Tetra”(四)與“Phobia”(恐懼症)的合成字。不過這種禁忌並不像恐懼症一樣是一種精神疾病,而是一種迷信,是文化教育下的結果。另外,“恐四症”一詞並非西方對東方文化的揶揄或嘲諷,與恐四症類似的,西方也有對“13”這個數字的忌諱現象,稱為“恐十三症”(英文為Triskaidekaphobia)。

參見

迷信

4

13號星期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