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年表
公元1324年,奧斯曼之子奧爾汗繼位後,首先攻占布爾薩,正式宣布使用“素丹”稱號,立伊斯蘭教為國教,實行伊斯蘭教法。
公元1324年,馬里帝國占領了廷巴克圖。
公元1324年,正中之變(日本)。
公元1324年,馬里帝國國王曼薩·穆薩帶領大批人馬和黃金去麥加朝覲。
公元1324年(泰定元年),元政府規定一個區別蒙古牧民窮富的標準:凡有馬、駱駝二十匹、羊五十隻的牧戶,就不算貧困戶。
公元1324年,切科·達斯科利由於從事占星術被驅逐出法國。
公元1324年,合浦珠民第一次聯合起來,反對官吏的迫害進行罷採珠運動。
公元1324年,泰定帝授出班“開府儀同三司﹑翊國公”﹐賜銀印﹑金符。出班專擅國政﹐諸子皆居要職﹐與不賽因發生矛盾。
公元1324年,元代周德清於撰寫的《中原音韻》已經形成了現代北方話的雛形。是代表近代官話的一部韻書。
公元1324年,後醍醐天皇舉兵倒幕。
公元1324年,(元泰定帝泰定元年)1月24日 元廷決定流放諸王曲呂不花於奴兒乾。
公元1324年,1月25日 元廷以泰寧縣5000戶封諸王買奴為泰寧王,獎渝其在也孫鐵木兒即帝位時之盡忠於朝廷。
公元1324年,三月泰寧王買奴死,元廷以其子亦憐真朵兒赤嗣王位。
公元1324年,8月6日 元廷令諸王伯顏鐵木兒出鎮闊連東部(今呼倫湖以東地方)並賜其鈔3000錠。
人物出生
大衛二世(David II of Scotland)(1324年3月5日-1371年2月22日),是14世紀中葉蘇格蘭國王,也是布魯斯王朝的第二代和末代君王。他幼年登基,一生波折,最後卻由於沒有子女,而讓王權傳到了外甥的斯圖亞特氏。1369年,大衛與第二任妻子離婚,並準備迎娶第三任妻子。但是1371年,大衛二世便在南艾爾郡登多納德城堡去世,最終沒有留下任何子女。
人物逝世
1.劉元
劉元(1240年-1324年),又作劉鑾,字秉元,今天津市寶坻區劉蘭莊人,中國元朝雕塑家。劉早年為道士,從青州杞道錄學藝,至元七年(1270年)應招入大都,從阿尼哥學習塑像技藝,後成為塑像名家,元仁宗曾向劉元下令“非有旨,不準擅自為人造像”。劉官至昭文館大學士、正奉大夫、秘書監卿等。
2.馬可·波羅
馬可·波羅(Marco Polo,又譯馬可·孛羅、馬哥·波羅,1254年9月15日-1324年1月8日)是義大利威尼斯商人、旅行家、探險家。在中國元朝期間隨從他的父親和叔叔通過絲綢之路來到中國。回到義大利之後,馬可·波羅在一次威尼斯和熱那亞之間的海戰中被俘,在監獄裡口述旅行經歷,由魯斯蒂謙(Rustichello da Pisa)寫出《馬可·波羅遊記》(Il Milione)。但其到底有沒有來過中國卻引發了爭議。
3.後宇多天皇
後宇多天皇(1267年12月17日-1324年7月16日),第91代日本天皇。龜山天皇的第二皇子,諱世仁。母親是京極院藤原佶子。文永十一年(1274年),龜山天皇讓位給8歲的世仁親王,是為後宇多天皇。在位期間,蒙古元軍來襲、經過文永、弘安兩役。
4.貫雲石
貫雲石(1286年-1324年),維吾爾族人,是一個精通漢文的少數民族作家。根據蔣一葵《堯山堂外紀》的記載,他的父親名為“貫只哥”,所以他以“貫”作為他的氏,名“小雲石海涯”,自號“酸齋”,當時和號“甜齋”的徐再思齊名,都以擅長樂府聞名,世稱“酸甜樂府”。貫雲石做過翰林學士,深受漢族的思想與文學的影響,愛慕江南風物,憧憬恬靜閒適的生活,後辭官不做,隱居江南,改名“易服”,在錢塘賣藥為生,自號“蘆花道人”。他善作散曲。據傳他所創的曲調,傳給浙江澉浦楊氏,後稱為“海鹽腔”,流傳至明代,為“崑腔”的先驅。
5.宋光
宋光又名宋盛幕,元朝水東(今貴州貴陽市烏當區)人,元代土司,原鎮守湖廣桃源,因戰功卓著,於元朝元貞元年(公元1295年)被授為白馬(今貴陽市烏當區永樂鄉柏楊村)平夷安撫使,兼順元路宣慰司同知。因參加鎮壓宋隆濟和奢節的起義有功,曾封為懷遠侯,曾向水東長官司討得雲錦莊土地,在雲錦莊銀屏山的半山腰朝陽洞前建一私宅。於元朝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逝世。葬於雲錦莊北雲頂山腳。古墓至今猶存。是用紅砂石砌成的石墓,墳稱紅墳(民間為黃墳、王墳、皇墳)。
文物遺址
1.《蒙塔尤:1294—1324年奧克西坦尼的一個山村》
作者:埃馬紐埃爾·勒華拉杜里著 許明龍、馬勝利 譯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簡介:蒙塔尤是法國南部講奧克語的一個牧民小山村,1320年,當時任帕米埃主教(後為教皇)的雅克·富尼埃作為宗教裁判所法官到此辦案。在調查、審理各種案件的過程中,他像現代偵探一樣發現和掌握了該山村的所有秘密,包括居民的日常生活、個人隱私以及種種矛盾、衝突等,並把它們詳細記錄下來。法國著名學者勒華拉杜里以歷史學家的敏感和精細發現和利用了這些珍貴史料,並以現代歷史學、人類學和社會學方法再現了六百多年前該村落居民的生活、思想、習俗的全貌和14世紀法國的特點。
2.喬澤廟戲台
喬澤廟戲台(第六批國保)
時代:元
地址:翼城縣東南七公里處的南梁鎮武池村西喬澤廟內
簡介:亦稱水神廟,廟已毀,戲台獨存。始建於元泰定元年(1324年)。1984年重修。戲台坐南朝北,台基高1.,米,沿襲宋金舞亭建築規制。平面方形,面闊9.4米,進深9.35米,單檐歇山頂,舉折適度,筒板布瓦覆蓋。台前及兩側前部敞朗,四角立角柱四根,兩側後半部與背面牆內立撐柱四根,共為八根柱子支撐頂部荷載。角柱之上施大蘭額結成井字形框架,八根由外向內支撐華麗的八卦藻井,結構精巧,設計合理,是中國現存元代戲台中規模最大的一座。
水神廟。
3.明應王殿壁畫
南壁牆東面是幅價值連城的戲劇壁畫。這幅壁畫完成於元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畫面上橫楷書“大行散樂忠都秀在此作場”。畫面寬311公分,高524公分,有演員11人,七男四女,其中一女演員正在幕後探頭觀望,形象地再現了一個民間戲班子正在登台演出的實況。從畫面上看,當時元雜劇已分出生旦醜淨等行當,有了刀、牙笏、扇子等道具和勾臉譜、假鬍子之類的化裝,並且還有了精緻的布景,分出了幕前和幕後,伴奏樂器有鼓、笛、拍板等。地面為面磚鋪地,說明當時戲曲已登上方磚鋪地的舞台。反映了元雜興盛時期的真實情景,是中國戲劇史上的重要作品,是研究我國戲曲發展史的珍貴史料。整個畫面構圖嚴謹,色彩艷麗,筆法蒼勁有力,人物線條飄逸流暢而有韻味,布局集中而有變化,仿佛一出有聲有色的元代戲曲正在演出中,使人如聞其聲。
4.孔廟泮池
孔廟座落在上海市嘉定區嘉定鎮南大街,始建於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現占地17畝左右。孔廟大門“欞星門”前有“興賢”、“育才”、“仰高”三座牌坊和石獅欄桿。七十二隻姿態各異的石獅,象徵孔子七十二賢徒。孔廟四周的圍牆,稱“萬仞宮牆”。進門的水池,叫“泮池”,鑿於元泰定元年(1324年)。泮池北是大成門,正中五楹,東西角門各一楹,寬達29米,內有7隻石龜座,各負兩米多高的大石碑,記載歷代修理孔廟情況。東角門壁上嵌有幾塊名貴的石碑,有宋紹定二年(1229年)沈璞撰《嘉定縣學之記》,明宣德十年(1435年)《況郡守政績記》,記載了況鍾任蘇州知府時,懲辦貪污、清理冤獄、興修水利等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