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年

1018年

1018年,戊午年,馬年,契丹開泰七年,北宋天禧二年,大理明啟九年,越南順天九年,日本寬仁二年。

大事記

奎文閣

(圖)1018年1018年

奎文閣是孔廟主體建築之一,原來是收藏御賜書籍的地方,以藏書豐富,建築獨特而馳名。始建於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原名藏書樓,金代明昌二年(1191年)重修時改名“奎文閣”,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又重修。“奎”是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傳說為西方白虎之道,有星16顆,“屈曲相鉤,似文字之畫”,中記“奎主文章”,後人進而把奎星演化為文官之首,後代封建帝王把孔子比作天上的奎星,遂在孔廟建奎文閣。

丹麥歷史

1018年:丹麥遙尊英格蘭。

出生

文同

(圖)1018年1018年

北宋畫家。字與可,自號笑笑先生、錦江道人,世稱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鹽亭縣永泰鄉)人。舉進士,歷官邛州、洋州等知州,元豐初出知湖州,未到任而卒,人稱"文湖州"。操韻高潔,能詩文,善篆、隸、行、草、飛白,初學草書十年,未得用筆之法,後見道上斗蛇,遂悟其妙。尤長於畫竹,畫竹葉創深墨為面、淡墨為背之法,主張畫竹必先"胸有成竹"。重寫生,洋州有篔簹谷,多竹,時往觀察,畫竹益精,有"富瀟灑之姿,逼檀欒之秀"的美譽。蘇軾和他是中表親,畫竹受其影響,嘗題贊與可《梅竹石》:"梅寒而秀,竹瘦而壽,石文而醜,是為三益之友。"說他下筆"能兼眾妙"。黃庭堅題其《竹上鸜鵒》有"功破造化窟"之語。後人畫竹多宗之。元代吳鎮,蒐集學文同畫竹技法的宋元畫家二十五人小傳,編成《文湖州竹派》一書。亦善畫古木老槎,具"槎牙勁削"之致。偶寫山水,黃庭堅謂:"瀟灑大似王摩詰,而功夫不減關仝。"傳世作品有《墨竹圖》軸,圖錄於《故宮名畫三百種》;《墨竹圖》卷,絹本,書款"與可",元人曾將其與蘇軾《枯木竹石圖》卷裝幀成合卷,現藏上海博物館;又《墨竹圖》軸,絹本,無款,有二印:"靜閒室"、"文同與可",藏廣東省博物館。著有《丹淵集》。

文同死後葬在梓州永泰縣新興鄉新興里(今鹽亭縣永泰鄉)。解放前其墓尚存。上世紀八十年代,鹽亭縣重修文同墓,以資紀念。

呂公著

呂公著(1018~1089年),字晦叔,宰相呂夷簡次子。宋代宰相。死葬新鄭。少年時期勤奮好學,以致廢寢忘食,遇事深思熟慮,行動果斷。他的父親頗為驚喜,認為兒子將來必定成為國家棟樑之材。因為父親的功勞補官奉禮郎(管理君臣牌位,侍奉皇上祭祀之禮)。後考中進士,任潁州(今安徽阜陽)通判。和郡守歐陽修成為好朋友,經常商討學問。後來,歐陽修出使契丹。契丹的國王問貴國的著名學者是誰,歐陽修首先推舉呂公著。又升任吏部判選官員,仁宗獎勵恬淡退讓,賜給他五品官服一套,以崇文院檢討同判太常寺。壽星觀中營造供奉真宗遺像的神殿,公著說:“供奉先帝真宗的神殿已有三處,現在還要建造,奉祀還不夠豐盛嗎?”晉升知制誥,他再三推辭。後改任天章閣待制(專門收藏真宗御製文書)兼侍讀。
英宗親政後,呂公著升任龍圖閣直學士,掌管太宗典籍圖畫。當時朝議追崇英宗生父濮王典禮。濮王本為仁宗堂兄,有人認為英宗過繼給仁宗,應稱他的生父為皇伯考。公著說:“這是真宗稱太祖的稱號,怎么能夠再轉給英宗?”及下詔“稱親”,公著又提出不同意見,說“稱親”有兩個父親的嫌疑。御史中丞呂晦在議論追崇濮王中,因為辱罵了歐陽修被罷官,公著上奏說:“陛下即位以來,虛心納諫的風範沒有彰顯過,並多次把進諫的言官罷官,怎么能夠向天下展示納諫風範?”英宗不聽。公著請求補任外官,英宗說:“你是朕的重臣,怎么能離開朕呢?”他不斷請求,英宗只好讓他出任蔡州(治所在今河南汝南)知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