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記
1、宋揀補禁軍
大中祥符五年(1012)正月,真宗稱安不可忘戰,詔殿前馬步軍揀補禁軍,補充後的兵額需達到規定,即捧日上三軍每指揮三百人,龍衛上四軍每指揮二百五十人,其他如拱聖、驍騎、驍勇、寧朔、神騎、雲騎、武騎等軍每指揮三百五十人。五月,又令河北諸州簡約本城兵員,選送京城,分補禁軍缺額。
2、遼向高麗索舊地
統和三十年(1012)四月,高麗王王詢派蔡忠順奉表於遼,請稱臣如舊,遼聖宗命王詢親自朝見。八月,王詢遣刑部侍郎田供之奉表於遼,稱病不能朝,聖宗怒,命取興化、通州、龍州、鐵州、郭州、龜州六城。次年六且.,派耶律資忠出使高麗,索取六州舊地,但高麗無歸地之意,耶律資忠亦不得返國。
3、阻卜諸部反叛
阻卜,韃靼的別稱,遼北邊部民族。狹義僅指塔塔兒部,廣義包括漠北諸部。統和二十九年(1011)六月,遼置阻卜諸部節度使,進行治理。自後,節度使往往暴虐,部民怨而思叛。三十年 (1012)八月,阻卜石烈太師阿里底殺本部節度使以叛,遼西北招討使蕭圖玉討之,阿里底奔窩魯朵城 (今蒙古烏蘭巴托西南),阻卜諸部執阿里底以獻。後諸部全又反叛,圍蕭圖玉部於可敦城(今蒙古烏蘭巴托西南),氣勢甚為囂張。蕭圖玉命部下射卻之,屯駐窩魯朵城。冬,西北路招討都監蕭孝穆進軍可敦城,阻卜結五群牧長查刺、阿睹等,謀內外合應,均被擊潰。蕭圖玉遣人誘諸部,皆降。次年七月,北樞密院使耶律化哥、北院大王耶律世良又破阻卜酋長烏八之眾。開泰三年(1014)春正月,烏八朝遼,封為王。
4、宋儒臣始領樞密使相
五代時,樞密掌兵柄,權力大於宰相,其帶平章事者亦謂之使相。宋初雖以樞密與中書並稱二府(樞府、政事堂),但其權掌不如中書。大中祥符五年(1012)九月,以吏部尚書、知樞密院事王欽若,戶部尚書、知樞密院事陳堯叟,同依前官加檢校太傅、同平章事,充樞密院使。宋儒臣領樞密兼使相始於此,嗣後遂有樞相之目,但其體統仍不如真相位尊,故王欽若有遲我十年作相之語。
5、宋立劉皇后
劉氏(969——1033)益州華陽(今四川成都)人,初隨蜀人龔美(劉美)入京。真宗為襄王時,納於潛邸,即位後,入為美人,後進為德妃。章穆郭皇后卒,真宗欲立劉氏為皇后,大臣多以為不可。大中祥符五年(1012)十二月,終於立為皇后。李宸妃生仁宗,劉後取為己子。後性警悟,通曉書史,聞朝廷事,能記本末,真宗深重之,由是漸乾外政。真宗卒,遺詔尊后為皇太后,軍國重事,權取處分。劉後稱制凡十一年,號令嚴明,史稱“章獻垂簾”。卒謚莊獻明肅,後改章獻明肅。
6、宋樞密院始修《時政記》
時政記專載宰相、執政議事及與皇帝問對等。太宗時始修撰成書,將中書與樞密院之事合撰,題為《事件》,後又題為《時政記》,由宰相或執政修撰,一般是由樞密院每月錄附史事,送到中書合編。大中祥符五年(1012)六月,真宗採納樞密院長官王欽若、陳堯叟的建議,令樞密院單獨修撰《時政記》,月送史館。樞密院修時政記始於此時,與中書所修時政記通稱宰執時政記。
7、河決糠州
大中祥符五年(1012)正月,棣州官員(今山東惠民)言黃河決堤於聶家口,請求遷移州城,以避水患。真宗認為州城距黃河決口尚有十幾里,不宜輕舉遷徙一方民眾,乃遣使規劃堵塞決口。不久,黃河又在州東南的李民灣決口,環城數十里的民舍多被損壞,又興役築堤暫堵決流。但水流湍急,河勢高出民房一丈有餘。百姓苦於治河勞役,而水患之憂未解。八年,遂將棣州城遷至陽信(今山東陽信)八方寺。
9、江、淮、兩浙路播種占城稻
占城稻為占城 (今越南南方)旱稻良種,傳入中國後,在福建種植。該品種抗旱力強,不擇地而生。大中祥符五年(1012)五月,真宗以江、淮、兩浙路稍遇天旱則水稻欠熟,乃派人到福建取占城稻三萬斛,分發三路,並公布種植方法,擇民田試種推廣。此後,江、淮、兩浙地區由只種植梗稻和糯稻兩種水稻,逐步改種占城早稻,並培育出了許多適應本地氣候、土壤條件的新占城稻糧種,
10、周絳《補茶經》(1012年前後撰)
《郡齋讀書志》說:“皇朝周絳撰,絳,祥符初知建州,以陸羽茶經不載建安,故補之。又一本有陳龜注。丁謂以為茶佳,不假水之助,絳則載諸名水雲。”《直齋書錄解題》說:“知建州周絳撰。當大中祥符間。此書亦見宋《秘書省續編到四庫闕書目》。
出生
1、蔡襄,中國北宋書法家、大臣(1067年去世)
2、扎巴·恩協巴,西藏佛教大師(逝世1090年)
3、本篤九世,教皇,可能出生於1012年(逝世可能1055年或1065年)
4、1012年12月10日(農曆)——胡淵,中國北宋大臣(逝世1088年)
去世
1012年5月12日——色爾爵四世,教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