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英文名: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成立於1978年,是經 國務院批准創辦的第一所研究生院,是國家 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的正規高校,是一所專門從事 博士、 碩士研究生教育的新型現代化研究型高等院校。作為中國國民教育體系的一部分,與其他正規高校一樣,招生納入國家計畫,學位授予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管理。 2012年6月經教育部批覆,同意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更名為 中國科學院大學。簡介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是一所沒有圍牆的學校。它以中國科學院分布在全國20餘個省(市)的100餘個研究所為依託,以設在北京的研究生院本部為主體,以分布在上海、成都、武漢、廣州、蘭州5個研究生教育基地為延伸,形成了覆蓋全國的研究生教育網路。研究生院北京本部由中關村園區、玉泉路園區和雁棲湖園區三個功能各有側重的教學園區組成。北京本部和分處全國各地的研究生教育基地是研究生院集中開展研究生課程教學、學術交流、公共管理以及營造校園文化氛圍、進行綜合素質教育的主要場所。遍布全國各地的研究生培養單位(各研究所、院、中心、園、台、站)作為中國科學院研究生教育的基本單元和培養實體,在研究生創新能力和科研素質培養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培養了中國的第一個理學博士、第一個工學博士、第一個女博士、第一個雙學位博士。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1998年為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建院二十周年題詞“科教興國 人才為本”,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院士為研究生院題寫校訓“博學篤志 格物明德”。截至2004年,研究生院已培養出5萬餘名研究生,其中博士研究生近2萬名。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學位授予的專業分布在哲學、經濟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等九個學科門類,共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26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14個,分布在哲學、教育、理、工、農、醫、管理等七個學科;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30個,並擁有工程碩士和工商管理碩士的專業學位授權點,以及10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在理學的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學、地學、生物學,以及工學的力學、材料、能源、電子信息、自動控制、計算機科學技術、生物工程等專業領域具有明顯的學科優勢,在保持與發展自然科學基礎學科優勢的同時,將加強套用學科、新興交叉學科以及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的建設。
研究生院擁有一大批學術造詣深、國際影響大、國內公認的學術帶頭人。在各研究生培養單位中設有3個國家實驗室、5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70箇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以及27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有處於國際學術前沿的科學研究項目和良好的科研條件,學生無論是培養理念還是研究選題都是面向世界、面向科技前沿的,這使得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的研究生具有寬厚紮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探索的敏銳性、活躍的創新思維和唯實、求真、協力、創新的良好素質。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擁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300多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3000餘位博士生導師和4500餘位教授與研究員直接參與研究生的培養和指導工作。同時,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面向世界開放辦學,聘請世界一流的科學大師、學術巨匠來院授課、講學。與國內學術界聯繫密切,與國外學術界交流頻繁。在這裡可以獲知世界科技各專業領域最前沿的研究狀況和各種學術動態。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具有海納百川的胸懷。這裡聚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精英學子。由於自己沒有本科生,生源全部來自各個高校,他們帶來了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觀點。各有所長,各顯其能。各種學術思想、各種學術觀念、各種學術風格可以在這裡交流、融合,形成一種生機勃勃、富有創造力和創新性的學術環境。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設有“研究生普通獎學金”、“中國科學院研究生獎學金”、“中國科學院院長獎學金”和多種冠名獎勵金。實行“研究助理”、“管理助理”和“教學助理”制度。
中國科學院有豐富的圖書資料和現代化的辦公、科研條件。研究生可利用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查閱圖書資料,也可在各分院或各研究所的圖書館有針對性地查閱專業文獻。研究生也可隨時通過網際網路快速便捷地查找所需資料。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學設施良好,正在大力發展多媒體教學、網路遠程教育等現代化教學方式。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注重教學質量,嚴格教學管理,出版了大量高水平的專業教材,並鼓勵使用優秀的英文原版教材和英語授課。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不斷組織各種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努力營造活躍的校園文化氛圍。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目前在學研究生30000餘名,其中博士研究生占51%。2010年將達到5000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與碩士研究生的比例約為1:1。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招收外國留學生和港澳台學生,並設立外國留學生獎學金和港澳台學生獎學金,目前有60餘名港澳台研究生、70餘名來自美、德、荷、韓等國的外國留學研究生在攻讀碩士、博士學位,數百名來自海外的高級進修生在學。同時,研究生院密切關注國際教育發展態勢及國際科技前沿,與國內外著名大學、科研機構及跨國公司開展了廣泛的交流與合作,建立了多種形式的雙邊交流與合作關係。不少博士研究生在學期間能出國進行學術交流,碩士研究生在學期間也有一部分可以出國參加學術活動。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將以求真進取的精神、海納百川的胸懷、務實創新的風尚、與時俱進的氛圍,開拓科學的新疆界,推動人類的文明和進步。
歷任領導
一、 歷任院長
嚴濟慈 (1978年3月至1985年7月)
管惟炎 (兼)(1985年7月至1988年12月)
谷超豪 (兼)(1988年12月至1992年9月)
湯洪高 (兼)(1996年9月至2000年6月)
朱清時 (兼)(2000年6月至2001年1月)
白春禮 (兼)(2001年1月至今)
二、 歷任黨委書記
馬西林 (時任黨的領導小組組長)(1978年3月至1980年9月)
張新銘 (時任黨的領導小組組長)(1980年9月至1983年7月)
張莫棠 (1983年7月至1985年7月)
屈 忠 (1985年7月至1988年12月)
王玉民 (1988年12月至1992年9月)
顏基義 (1992年9月至2000年9月)
鄧 勇 (2000年9月至今)
三、 歷任常務副院長
湯拒非 (1985年7月至1992年9月)
張培華 (1992年9月至1996年9月)
馮克勤 (1996年9月至2000年6月)
高 文 (2000年6月至2004年8月)
鄧 勇 (兼)(2004年8月至2008年7月)
王恩哥 (兼)(2008年7月至今)
歷史沿革
一.研究生正式招生開始於1951年
1951年6月11日,中國科學院、教育部聯合發出《1951暑期招收研究實習員、研究生辦法》,正式開始實行統一招收研究生,標誌著中國研究生教育制度的開創。檔案規定,中國科學院為培養科學研究人才招收研究實習員,教育部為培養高等學校的師資招收研究生。
1951年6月7日,由教育部與中國科學院、人事部成立招收研究生委員會,由當時教育部副部長曾昭倫任主任委員,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吳有訓、以及人事部丁華局長任副主任委員和各大學代表13人為委員。招收委員會由中國科學院及教育部所屬高校53名著名科學家、教授組成的15個(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質、地理、測量機械、航空、電機、土木建築、化工、採礦冶金、農科、文史、心理、政法、財經)各科審查小組,審查錄取招收。
1951年計畫招收500名研究生,實際招收276名,其中中國科學院95名,中國人民大學101名,其他各校共80名。
二.頒布《中國科學院研究生暫行條例》
科學人才的培養是決定科學發展的主要環節。中國科學基礎薄弱,為了有效地促進科學研究力量的成長,需要採取正規的辦法,有計畫、有步驟地培養合格的科學研究人才。1954年6月12日,中國科學院院務常務會議決定組織研究生條例起草委員會,由副院長竺可楨任主席。7月29日,院務常務會議通過《中國科學院研究生暫行條例》。1955年8月25日,經國務院全體會議通過。8月31日,由總理周恩來簽發命令公布實施。這是新中國第一次有關培養高級科學人才的條例。
1955年5月12日,成立了以吳有訓為主任的中國科學院研究生招生委員會,9月15日開始招生報名。根據國家建設和科學發展的需要以及院內各所的條件,招收了第一批研究生,分45個專業,共50名。培養目標為:“具有一定馬列主義水平,本門學科方面的堅實的基礎,有關國家建設的實際知識,能獨立地進行專業的創造性的科學研究工作”。
1955-1965年,中國科學院共招收研究生1518名,是全國研究生招生總人數的11.2%,其中1963年高達全國招生總數的24.7%。1965年,中國科學院已有招生單位81個,占當時全國招生單位總數的34.6%,在學研究生人數已近千名(943名),占全國研究生總數的20.7%。
三.研究生教育恢復、發展時期
1977年10月10日,中國科學院向國務院報送了《關於招收研究生的請示報告》。11月3日,經國務院批准,中國科學院與教育部聯合發出《關於一九七七年招收研究生具體辦法的通知》,標誌著中國研究生教育制度中止了12年之後的恢復。
1977年9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中國科學院籌建我國第一個研究生院—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院,院長是嚴濟慈院士,設有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生物學、和無線電技術、計算機工程、空間技術環境科學以及科學組織管理等專業。中國科學院的73個研究所與208所高校及中國社科院、部委所屬89個單位,於1978年招收了恢復研究生教育後的第一批研究生。中國科學院招收了1529名,占全國招生總數的14.3%,占全國招收理工科總數的22.8%。1978年10月14日開學。
1980年,五屆人大常委會第13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學位條例規定“碩士學位、博士學位,由國務院授權的高等學校和科學研究機構授予”,以立法的形式確立了中國的研究生教育是由高等學校和科學研究機構共同進行。首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主任由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方毅出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開始實施。
1982年6月中旬,經國務院學部委員會批准,中國科學院首先進行試點,進行了中國首次博士學位論文答辯。
馬中騏(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謝民(中國科學院系統工程研究所)、李尚志、趙林成、白志東、馮玉琳(中國科技大學)等6名研究生,分別獲得理學、工學博士學位,成為我國歷史上自己培養出的首批博士。
1982年,中國首批獲得博士學位的研究生共12名,其中中國科學院培養了7名,占全國總數的58%。
四.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更名成立
中國科學院黨組高瞻遠矚,於2000年6月在上海召開了中國科學院教育工作會議,提出了對中國科學院研究生教育體制進行重大改革的思路,全院上下形成了創辦新研究生院的共識。2000年12月29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正式批准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更名成立。從此,中國科學院的研究生教育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
2001年2月,中國科學院下發檔案,明確了研究生院“三統一、四結合”的辦學方針,即“統一招生、統一教育管理、統一學位授予”的職能和“院所結合的領導體制,院所結合的師資隊伍,院所結合的管理制度,院所結合的培養體系”的組織形式。同年5月22日,新研究生院更名成立的揭牌儀式在北京玉泉路園區隆重舉行,標誌著研究生院的建設與發展從此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