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王尖石寨

龍王尖石寨

龍王尖石寨,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李集鎮,全寨共有四大寨門,是具有古文化遺存建築。

簡介

龍王尖石寨,又名永安寨或永安寨城堡,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李集鎮東北和長軒嶺鎮西的交界處。北枕曠山,南瞻武漢,東眺木蘭山木蘭湖。主峰龍王尖海拔385.6米,為大別山余脈。

建造歷史

龍王尖石寨,始建於景泰七年(1456年)。代宗朱祁鈺後,明朝政治腐敗,社

龍王尖石寨龍王尖石寨

會動亂,不時有匪盜來黃陂西北鄉燒殺搶掠。為“御匪安民”和防範北坡山火再次對龍王廟構成威脅,1456年冬,龍王尖山周的大姓、大族、大戶出資始建龍王尖石寨。當時因資金有限,所建石寨僅在主峰一帶,規模不大,寨牆也不甚高大堅固。嘉靖二年(1523年)、崇禎十一年(1638年),石寨有過兩次小規模的修繕與擴建,但遠遠未構成軍事防禦體系。

景觀描述

石寨的圍城周長12.5千米,圈地1.5餘平方公里。石寨倚山踞嶺,氣勢磅礴,聳立在雲纏霧繞的群峰之上。寨牆由塊石、條石、片石大小間壓、縫隙填塞碎石土渣乾砌而成。寨牆平均高3.5米,全寨共有四大寨門,以南寨門為最大、最牢固、最壯觀。石寨按九曲八卦陣建造。寨牆上均砌有

龍王尖石寨龍王尖石寨的乾砌石牆

“哨口”、“箭窗”、“滾木檑石發座”、“烽火台”等。內牆半腰有1.1至1.4米寬的巡道(也稱走道)。哨口、箭窗一般1.8至2米距離一個,主要用於瞭望、發射銃彈和飛箭。烽火台有多座,其中一座置龍王廟峰巔,一座置西寨門。此外,南寨門寨牆上還設有土炮一門。這種城堡式的山寨,易守難攻,即使遭圍攻,寨內有糧有水,便於堅守待援,三兩月可不出山寨。

龍王尖石寨修建還充分考慮其在居住、經商、娛樂等多方面的功能。寨內就分地勢、地段、村灣、人員、財物等不同情況,共建了用於駐紮鄉勇、存放武器、居住、議事、治安、經商、圈畜、娛樂的大小石板屋1200餘間。這些石板屋單間面積最寬的達110平方米,最小的不足4平方米。鹹豐末年,在寨東桐子崗,杜承緒借這些石屋,還承建了一條包括經營客棧、醫藥店、雜貨店、當鋪、鐵匠鋪、裁縫鋪、木匠鋪、磨坊、酒坊、染行、賭場的街道,時稱天街或生意街。沈炳元在寨西小菜溝建了一個“百人賣菜,買菜千人”的菜市場。在寨內建街道和菜市場,這是省內外山寨所極少見的。

用處概述

龍王尖石寨管理上的健全嚴格亦是一般山寨所不具備的。龍王尖石寨的總負責人為堡首,堡首以下,鄉勇有舵掌統領,舵掌以下設隊總、隊長、隊目負責各層武裝事務。商會有會長,

龍王尖石寨石寨

會長指派行頭具體管理商務。調解民事矛盾糾紛設有公局。再者,各姓有頭人,大族有族長,幫會有會長,眾壇有壇主協助堡首處理各類事務。並就防範山、進出寨門、飲用水源、牧放牲畜等立有寨規,並指定專管人員。

鹹豐九年(1859年),湖廣總督官文曾為建設中的龍王尖石寨題寫了“固若金湯”的匾牌一塊,以示褒獎。龍王尖石寨在建修過程中,就已成為周邊民眾“避匪”、“躲長毛”的“難民集中營”。難民最多時,達數萬之眾。明末至清同治的200多年間,此處發生大小戰事十餘次,在諸多次的戰鬥中,龍王尖鄉勇也偶爾取得為數不多的小勝。

所做貢獻

1868年,龍王尖城堡式石寨全面建成後,由於太平軍的失敗和東西捻軍的覆滅,這個“御匪安民”、“防長毛”,後“亦防捻軍”的封建地主武裝城堡,在結束了它的社會作用後,逐漸失去其存在和再建設的意義,也隨即淡出了歷史舞台。光緒三年(1877年)後,已成為一個無人居住、茅草叢生的空城堡。

自後100多年來,它所遭受人為和自然的毀壞越來越嚴重。四大

龍王尖石寨寨門

寨門,除北寨門保存較好外,其它寨門幾乎面目全非;千餘間石板屋,無一間有頂蓋、有完壁;旗子嶺、東寨門一帶的部分寨牆垮毀嚴重,不少寨牆石被人推下了山坡山溝;寨內除一口塘能裝水外,其它塘埂已缺口開洞;古已淤塞,水深不過尺余;寨牆上的“哨口”、“箭窗”大都被拆毀;烽火台、土炮台、滾木擂石發座難以覓見;門牌匾額除標名“同治二年(1863年)永安砦公局”的石牌找到下落,現存於山東麓長軒嶺鎮綠林村一游姓農民家裡外,諸多門牌匾額尚無下落。寨內昔日四通八達的大小道路已消失在稠密的灌木、藤蔓、野草之中。

龍王尖石寨是黃陂境內建造得最為雄偉壯觀的石寨。它較之境內的其它石寨,尚算保存較好——寨牆中下部基本完好,石板屋多數存留半牆以上。作為一種古建築文化遺存,一個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它對於研究明清時期、特別是鹹豐、同治時武漢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宗教等,均具有一定的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