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
龍女本為洞庭湖龍王之女,因好奇人間 生活,出走龍宮,認人間一對老夫婦為再生父母,其不幸的悲劇是,因為“父母配嫁”和丈夫的虐待。在一次牧羊途中,龍女偶遇書生柳毅,因其“殊色”而放牧,引起書生柳毅的“怪視”。
所需食材
鯽魚1條750克,湘蓮200克,肥豬肉50克,瘦豬肉50克,冬筍50克,熟火腿50克,蝦米25克,水發冬菇10朵,雞蛋1隻,料酒1湯匙,上湯6杯,蔥、姜、生粉、胡椒粉、雞油,鹽,味素各適量。
製作方法
1
鯽魚去鱗、鰓,剖開去腸臟,刷去腹內黑膜並洗淨,用料酒、鹽醃一下,濾乾水分。
2
將蓮子蒸熟,豬肉、火腿、冬筍和發泡的蝦米切成米粒狀,加入雞蛋、鹽和味素拌勻成餡(留蒸熟的蓮子100克另用)。
3
將拌勻的餡灌入鯽魚腹內,留用的蓮子沿魚的邊圍上一圈,將蔥、姜拍破放在魚身上,加入雞油蒸15分鐘。
4
在鍋中放入上湯、鹽和味素煮滾撇去泡沫,同時撿出鯽魚上的蔥、姜。湯內放蔥白段、胡椒粉,用生粉勾芡,淋在魚上即可。
菜品特色
湘菜,是我國歷史悠久的一個地方風味菜。湘西菜擅長香酸辣,具有濃郁的山鄉風味。湘菜歷史悠久,早在漢朝就已經形成菜系,烹調技藝已有相當高的水平。湖南地處我國中南地區,氣候溫暖,雨量充沛,自然條件優越。湘西多山,盛產筍、蕈和山珍野味;湘東南為丘陵和盆地,家牧副漁發達;湘北是著名的洞庭湖平原,素稱"魚米之鄉"。在《史記》中曾記載了楚地"地勢饒食,無饑饉之患"。
湘菜個性——粗拙質樸
人稱湘菜為中國八大菜系之一。湘菜在世界上也具有相當的知名度,是歐美傳媒界所熱衷推介的一種中國風味。“東安仔雞”等湘菜在北美便頗受賞識,長沙火宮殿的臭豆腐也被美國前總統布希寫入了他的筆記本。
湘菜的個性,通常被認為是辣,但並不全對。湖南人嗜辣,全國知名,甚至超過同樣嗜辣的四川人。其實,只說辣並不完全,因為辣通行於中國西南地區。但他們的辣又不盡相同:四川是麻辣,貴州是香辣,雲南是鮮辣,陝南是鹹辣,湖南則是酸辣。這酸,主要是與的酸,不同於醋,酸而不酷,醇厚柔和,與辣組合,形成一種獨特的風味。尤其是農村、山區的百姓家中的家常菜,簡直是不可一日無酸辣的。
很早以前,學界就曾有人指出,由北非、東南歐東向,經中亞、南亞到東亞、東南亞,存在一條地理上的“辣帶”,湖南適在其間。不久前,學界又提出了從北非的古埃及文化向東延伸,到達中國東部的吳越文化,存在一條“古文化帶”,湖南屬於大溪文化的遺存,到楚文化又在其間。不需向更早去溯尋了,僅此就賦予了湖南烹飪以地理的和歷史的得天獨厚的發展“基因”了。
關鍵步驟
1
選用洞庭活鮮金絲鯉魚最佳;
2
.鯉魚脊兩側肉內有肉筋兩根。亦稱“酸筋”。若不抽出,烹出之魚既腥又酸;
3
.蒸製時斷生為度,必須旺火沸水、滿氣速蒸。
名稱由來
“龍女一斛珠”為岳陽地區傳統名餚。“龍女”傳說,見於唐人小說《柳毅傳》,今湖南洞庭君山有柳毅井遺址,此菜主料金絲鯉被譽稱為“龍女”,珠即湘蓮,“龍女一斛珠”由此得名。
食用須知
鯉魚俗稱“拐子”,生長迅速,生活力強,能耐高溫和污水,是一種重要的淡水養殖魚。已有240多年歷史,除西部高原外,各地淡水均產。湖南地區的鯉魚以二三月最肥嫩,味最鮮美,長江鯉魚則10月最好,它含有水分79%,蛋白質18 %、脂肪1.6%,鈣0.02%、磷0.176%。鐵微量,性味甘,平,無毒,有催乳、健胃、利水之功用,對於黃疸、水腫,尤其對婦女妊娠浮腫和胎動不安更有效。
鯽魚營養價值高,富含蛋白質,有益氣健脾、消潤胃陰、利尿消腫、清熱解毒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