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瀕危狀態: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棲息環境: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
棲息深度:0-10米
最大體長:17.6cm
分布範圍
世界分布:印度至西太平洋
地理分布:廣泛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的溫暖水域。中國台灣除北部外均有分布。
模式種產地:TimorI.,s.MalayArchipelago
形態特徵
體延長,略側扁,較一般飛魚為細。體長為頭長之4.2-4.5倍,為體高之5.8-6.3倍。吻鈍短。口開於前端,上下頜約略等長;兩頜有齒,齒細小;齶骨有齒。鼻孔兩對,大形,近於眼前。鰓裂寬,鰓膜在喉峽部游離;鰓耙數5-7+14-22=21-29。鰾大,向後延長;腸簡單,無幽門及盲囊。體被圓鱗,大而薄,易脫落;頭部多少被鱗;側線甚低,近腹緣,在胸部不分枝,具鱗51-56;背前鱗31-36;側線上鱗6-7。
背鰭無棘,位於體之後部,具軟條9-12,鰭膜上無黑色斑;臀鰭起點在背鰭第3軟條基底之前,具軟條10-13;胸鰭末端到背鰭之後部,第1鰭條不分歧,一致呈暗色,中部及鰭下緣具淡色帶;腹鰭長,末端達臀鰭基底,其基底至尾鰭中央鰭條末端之距離略等於至眼中央之距離,前半部淡色,後半部暗色;尾鰭發達,深開叉,下葉較長。脊椎骨數45-47。幼魚無須。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沿岸或島嶼四周較乾淨的水域表層,成群洄游。以水層中的浮遊動物為主食。漁業利用
數量較少,偶為岸邊待袋網等固定漁具捕獲。可食用,但不具經濟價值。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二十三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