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背龜鮻

綠背龜鮻

綠背龜鮻(學名:Chelon subviridis)又稱綠背鮻,俗名:豆仔魚、烏仔、烏仔魚、烏魚、白鮻,為鯔形目鯔科鯔屬其中的一種魚類。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水域,由紅海、東非洲至薩摩亞,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中國台灣四周海域除東部外均有。主要棲息於沿岸砂泥底質地形的海域,而河口區或紅樹林等半淡鹹水海域亦常見其蹤跡,亦常侵入河川下游。以底泥中有機碎屑或水層中的浮游生物為食,群棲性,常成群洄游,幼魚在受到驚嚇時,會有躍離水面的動作。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綠背龜鮻綠背龜鮻

中文名:綠背龜鮻 綠背鮻

俗名:豆仔魚、烏仔、烏仔魚、烏魚、白鮻

學名:Chelonsubviridis

命名者:(Valenciennes,1836)

科中文名:鯔科

科號科名:F245 Mugilidae

最大體長:40cm

棲息深度:0-20公尺

有毒魚類:否

經濟性:是

食用魚類:是

觀賞魚類:否

棲息環境:礁區、砂泥底、河口、淡水、近海沿岸、潟湖、礁沙混合區

同種異名:Chelonsubviridis,Lizadussumieri,Lizamacrolepis,Lizaparmata,Lizaparsia,Lizasubvirdis,Lizavaigiensis,Mugilalcocki,Mugildussumieri,Mugiljavanicus,Mugiljerdoni,Mugilstevensi,Mugilsubviridis...共15筆

參考文獻:台灣魚類志(沈等,1993);TheLiveMarineResourcesoftheWesternCentralPacific,Vol.4(FAO,1999);FishofJapan(Nakabo,2002)褚耀鈺1991沈世傑編Shih-ChiehShened.1993Chen,M.-H.,C.-W.Changetc.1997Carpenter,K.E.etc.1999NakaboT.2002

典藏標本:ASIZP0064955.ASIZP0064988.ASIZP0068512.ASIZP0068516.ASIZP0068538.ASIZP0068576.ASIZP0068591.ASIZP0068607.ASIZP0068647.ASIZP0800195.ASIZP0800196.ASIZP0910195.ASIZP0910196.FRIP00702.NMMBP02028.NMMBP02041.NMMBP02279.NMMBP02741.NMMBP03075.NMMBP03925.NMMBP03947.NMMBP04951.NMMBP05002.NMMBP05942.NMMBP08522.NMNSF00113.NMNSF00206.NMNSF00409.NMNSF00799.NTMP0437.NTOUP200801-088.NTUM08145.NTUM08151.SU18278.USNM00321307.USNM00321308....列出全部36筆...

瀕危狀態: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綠背龜鮻綠背龜鮻

體延長呈紡垂形,前部圓形而後部側扁,背無隆脊。頭短,圓筒形。吻短;唇薄,下唇有一高聳的小丘和一列絨毛狀唇齒,上唇有多列細唇齒。眼圓,前側位;脂眼臉發達,脂眼臉長和眼徑比1.2-1.9;前眼眶骨窄小,前緣有缺刻,其大小占唇和眼之間的3/4空間。口小,亞腹位;上頜骨末端彎曲向下且寬大略呈方形,末端遠於口角後緣;牙細弱或絨毛狀。鼻孔每側各一對。在稚魚期為圓鱗,隨著成長而變為具有多列錐型櫛刺的櫛鱗;頭部及體側的側線發達;側線數目9-11條;側線鱗28-32。鰓耙繁密細長,第一鰓弓下枝鰓耙40-68。背鰭兩個,第一背鰭硬棘IV,第二背鰭鰭條I,8;胸鰭上側位,具16鰭條,基部無藍斑駁或黑點,腋鱗發育不良或缺如;腹鰭腹位,具鰭條1,5,腋鱗發達;臀鰭具鰭長III,9-10;尾鰭分叉或凹入。幽門垂數4-6條。新鮮標本的體背暗綠色,體側銀白色,腹部漸次轉為白色。尾鰭邊緣為黑色,胸鰭基部為灰白色且有少數黑色素。有一淡金色環,繞著眼球虹膜。以前所記載之粗鱗鮻(Lizadussumieri)為本種之同種異名(Nakabo,2002)。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沿岸砂泥底質地形的海域,而河口區或紅樹林等半淡鹹水海域亦常見其蹤跡,亦常侵入河川下游。以底泥中有機碎屑或水層中的浮游生物為食,群棲性,常成群洄游,幼魚在受到驚嚇時,會有躍離水面的動作。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水域,由紅海、東非洲至薩摩亞,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中國台灣四周海域除東部外均有。

經濟利用

漁期全年皆有,主要為沿岸流刺網或待袋網等法捕獲,但產量不多,且因本種魚體型較小,又沒有烏魚有飽滿的卵,故經濟價值不像烏魚來的高,魚肉適合煮湯或紅燒皆不錯。

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二十三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