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毛巨竹

黑毛巨竹

黑毛巨竹(學名:Gigantochloa nigrociliata (Buse) Kerz)為禾本科、巨竹屬植物,生於海拔500—800米的熱帶季雨林區,河邊或溪水邊。分布於產雲南西雙版納、印度、緬甸、泰國和印度尼西亞。

基本信息

(圖)黑毛巨竹黑毛巨竹

黑毛巨竹,產雲南西雙版納,香港有栽培。生於海拔500—800米的熱帶季雨林區,河邊或溪水邊。印度、緬甸、泰國和印度尼西亞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印度尼西亞爪哇。

種中文名:黑毛巨竹
種拉丁名:Gigantochloa nigrociliata (Buse) Kerz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屬中文名:巨竹屬
屬拉丁名:Gigantochloa

產地分布:

國內分布:產雲南西雙版納,香港有栽培。生於海拔500—800米的熱帶季雨林區,河邊或溪水邊。印度緬甸泰國印度尼西亞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印度尼西亞爪哇

國外分布:分布於印度、巴基斯坦。模式模本采自印度旁遮普邦,是一有花而無葉的不完整材料。

命名

命名來源:[Ind.For. 1: 345. 1875]

中國植物志:9(1):197

族中文名:牡竹族

族拉丁名:Dendrocalameae Benth.

超族中文名:竹超族

超族拉丁名:BAMBUSATAE

亞科中文名:竹亞科

亞科拉丁名:BAMBUSOIDEAE Nees

目中文名:禾本目

目拉丁名:GRAMINALES(POALES)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MONO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竿高8-15米,直徑4—10厘米,梢端長下垂,基部數節具氣根;節間長36—46厘米,綠色,具淡黃色縱條紋多條,幼時被棕色小刺毛;尤以竿基部的節間為甚;籜環不甚隆起,竿中部以下各節的節內和竿上方各環生一圈灰白色絨毛。籜鞘早落性,革質,長18-22厘米,背面具紫紅色後變為紫黑色的縱條紋,並密被脫落性的黑褐色小刺毛,鞘先端近截平形;籜舌橢圓形乃至近圓形,邊緣偶具1或2條繼毛;籜舌高約4毫米,邊緣細齒裂;籜片外翻,窄卵形至卵狀披針形,先端內卷,基部的兩側向外延伸成一窄帶並與籜耳相連,分枝常自竿第九或第十節開始,多枝簇生,長2—3米,主枝較粗長。末級小枝約具10葉;葉鞘亦常具紫紅色後變紫黑色的縱條紋,背面幼時被以白色細柔毛;葉耳常缺;葉舌截平,高約1毫米;葉片披針形乃至窄披針形,長19—36厘米,寬3-5厘米,下表面近無毛,次脈9-10對,小橫脈稍明顯。花枝的節間長2—6厘米,著生假小穗叢的一側具溝槽,初被柔毛,以後變為無毛,每節著生多枚假小穗聚集成一球狀簇團;小穗狹窄,含2小花,全長1—1.2厘米,寬2—3毫米;穎2或3片,卵形,先端具短尖頭,邊緣生黑色纖毛,具多脈;外稃披針形,先端漸尖並具較長的小尖頭,上部的邊緣生纖毛;內稃較短於其外稃,形狹窄,先端鈍,下方小花的具2脊,上方小花者則背部圓卷;花葯能伸出花外,先端有尖頭,花絲管起初粗而短,以後可伸長而成為膜質的細管;子房細長卵形,先端漸尖,全體被細毛,花柱1,纖細,柱頭單一,羽毛狀。果實未見。

用途

竹材篾性柔軟,是產區常用的用竹,能編結各種竹器,全竿也可作農具建築之用。又因竿具黃色縱條紋,自有一定的觀賞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