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珠子草[中藥]

黃珠子草[中藥]
黃珠子草[中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黃珠子草,中藥材名。本品為大戟科植物黃珠子草的全草或根。夏、秋採收,曬乾或鮮用。功能主治為:①《南寧市藥物志》:全草:消食,退翳。治疳積及疳積入眼。②《廣西藥植名錄》:全草:補脾胃,治淋病,骨哽喉,小兒疳積。根:治乳房膿腫。

基本信息

別名

珍珠草、魚骨草、日開夜閉(《南寧市藥物志》),地珍珠、假芋(《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

本品為大戟科植物黃珠子草的全草或根。夏、秋採收,曬乾或鮮用。

性味歸經

①《南寧市藥物志》:甘苦。

②《廣西中藥志》:甘,平。

功能主治

①《南寧市藥物志》:全草:消食,退翳。治疳積及疳積入眼。

②《廣西藥植名錄》:全草:補脾胃,治淋病,骨哽喉,小兒疳積。根:治乳房膿腫。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約40厘米,禿淨。莖基部木質化,表面帶紫色,葉互生,2列,線狀長圓形,長1.3~2.5厘米,寬3~5毫米,先端急尖,基部近圓鈍,全緣;葉柄短,長不及1毫米,托葉2枚,卵狀披針形,褐紅色。花小,單性同株,單生或簇生於葉腋;雄花具短柄,萼片6,兩輪,矩圓形,內輪較外輪大,黃綠色;花瓣缺如;雄蕊3,花葯2室,蜜腺6枚;雌花具柄,長約1毫米,花後伸長,萼6裂,裂片矩圓形,長約1毫米,反展;子房3室,有3條縱槽和小疣狀突起,花柱3枚,柱頭2裂、蒴果球形,紫紅色,平滑,3裂。種子褐棕色,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分布區域

分布廣東、廣西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田野濕潤處。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或煎水熏洗。

相關論述

1.《南寧市藥物志》:全草:消食,退翳。治疳積及疳積入眼。

2.《廣西藥植名錄》:全草:補脾胃,治淋病,骨哽喉,小兒疳積。根:治乳房膿腫。

大戟科·葉下珠屬

葉下珠屬(Phyllanthus L.),大戟科,約600種,分布於熱帶和溫帶地區,中國約30餘種,大部產長江以南各省,北部極少,其中如余甘子P. emblica L. 南部盛產,其果味甘酸,可生食或漬制,根有收斂止瀉作用,葉可治皮炎、濕疹,樹皮含單寧達22%,可為鞣料和染魚網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