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文鳥科麻雀屬鳥類通稱]

麻雀[文鳥科麻雀屬鳥類通稱]

麻雀,(學名:Passer montanus)又名樹麻雀、霍雀、嘉賓、瓦雀、琉雀、家雀、老家子、老家賊、照夜、麻谷、南麻雀、禾雀、賓雀、厝鳥、家雀兒。鳥綱雀形目(Passeriforms)文鳥科(Motacidae)麻雀屬鳥類的通稱,亦叫北國鳥(個別地方方言又稱呼為:家雀、戶巴拉)。嘴短而強健,呈圓錐形,稍向下彎;初級飛羽9枚,外緣具兩道淡色橫斑。世界共有19種。中國產5種;其中樹麻雀為習見種,雌雄相似。麻雀屬晚成鳥。

基本信息

概述

(圖)麻雀麻雀

麻雀亞種分化極多,廣布於中國南北各地,也廣布於歐亞大陸,是一種最常見的雀類。

嘴短而強健,呈圓錐形,稍向下彎;初級飛羽九枚,外緣具兩道淡色橫斑。

2001年8月,麻雀已被中國列入《國家保護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價值、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中,與青蛙一樣,成為國家級保護動物

世界共有19種。中國產5種;其中樹麻雀為習見種 ,雌雄相似。

亞種

樹麻雀樹麻雀

麻雀的分布範圍大,各地的族群在外觀上出現少許變化,八個現存亞種之間的差別是輕微的。至少其他15個亞種曾被提議建立,但是它們被認為是列出的亞種的中間體。

(1)P.m.montanus,指名亞種,分布除伊比利亞半島西南部、希臘南部和前南斯拉夫外的歐洲。它也在亞洲東部到勒拿河土耳其高加索哈薩克斯坦蒙古韓國的北部地區繁殖。

(2)P.m.transcaucasicus,在1906年由查爾斯·華萊士·里奇蒙(SergeiAleksandrovichButurlin)描述,從高加索南部向東到北伊朗繁殖。它比指名亞種體色暗淡和灰色。

(3)P.m.dilutus,在1856年由查爾斯·華萊士·里奇蒙描述,發現於伊朗、北巴基斯坦和西北印度的極東北部。它從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東至中國。與P.m.montanus比較,它是蒼白和含沙棕色上身。

(4)P.m.tibetanus,體型最大的亞種,是在1925年由EdwardCharlesStuartBaker描述的。在北喜馬拉雅山被發現,分布範圍從尼泊爾東部通過西藏直至向中國西北部。它類似P.m.dilutus,但體色更加暗淡。

(5)P.m.saturatus,在1885年由Leonhard・HessStejneger描述,在薩哈林島千島日本台灣和韓國繁殖。它比指名亞種有更加深的褐色並且有更加大的鳥嘴。

(6)P.m.malaccensis,在1885年由AlphonseDubois描述,從喜馬拉雅山南部東至海南印度尼西亞被找到。它是體色暗褐的種族,像P.m.saturatus,但體型較小和有深刻斑紋在它的上身。

(7)P.m.hepaticus,在1948年由Sidney・DillonRipley描述,從阿薩姆東北部到緬甸西北部。它類似P.m.saturatus,但它的頭和上身較紅。

特徵

山麻雀山麻雀

麻雀體形較小,體長僅為14厘米左右,體形短圓,具有典型的食谷鳥特徵。

麻雀雄雌同形同色,頭頂和後頸為栗色,面部白色,雙頰中央各自有一塊黑色色塊,這塊黑色的小臉蛋是鑑別麻雀的關鍵特徵,同屬的山麻雀與本物種形態非常接近,區分他們主要依靠的就是這一特徵;

面部的白色延伸至後頸,在麻雀頸部形成一條白色圍脖;

頜部和喉部黑色,有研究指出,在群體中地位越高的個體喉部的黑色區域也相應越大,黑色也越飽滿;

上體褐色,具黑色斑點,所有飛羽、小覆羽、初級覆羽均為黑褐色;具兩道污白色翅斑;尾羽褐色;

下體污白色;虹膜為深褐色;喙呈圓錐形,比較粗壯,呈黑色;足為粉褐色。

樹上的麻雀人們常將這個物種與體型稍大的家麻雀混淆。但這種麻雀的褐色較深、頭部呈銅色、白色面頰上有黑的色塊。

生活習性

麻雀是典型的親人種,活動於人類活動較多的環境,它們的棲息所和覓食地常就在城鎮村落中,但該物種僅見於平原,山區難見它們的身影。因為麻雀非常近人,僅在有人類活動的環境出現,因此有人形象地將他們稱為“會飛的老鼠”。
在歐洲麻雀居住在鄉間;在部份亞洲地區,麻雀則是城市常見的鳥類(例:香港)。在東南亞則在都會,鄉村,和野外都可發現它的蹤影,它們常成群棲息在電線上,特別是在清晨時。在澳洲它們分布在野外和人口不密集的地區,在都市中則沒有發現。

食物

麻雀是雜食性鳥類,根據一年中節令的不同會取食不同的食物,春夏季節昆蟲活動頻繁,植物較少結出果實,麻雀的主要食物是各種昆蟲,而秋冬季節,各種植物包括人工種植的作物果實,昆蟲活動逐漸減弱。

近年來在城市中生活的麻雀早已充分適應城市生活,學會尋找人類丟棄的殘羹冷炙,獲得了穩定的食物來源後上述的季節差異就逐漸淡化了。

繁殖

山麻雀山麻雀

麻雀的繁殖開始於每年的3-4月間,它們的巢多用草莖、枯枝等搭建,巢址常選擇在天然或人工的洞穴中,有時甚至將巢住在空調室外機中、煙囪中、熱水器排氣管中,這常常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不同程度的麻煩。

在北方,3 ~4月開始繁殖,每年至少可繁殖2窩。除冬季外,麻雀幾乎總處在繁殖期,每次產卵六枚左右,孵化期約14天,幼鳥一個月左右離巢。

在南方 ,幾乎每月都可見麻雀繁殖雛鳥 。巢簡陋 ,以草莖、羽毛等構成,大都建在屋檐下和牆洞中。每窩產卵 4 ~ 6枚。卵灰白色,滿布褐色斑點。

雌雄輪流孵卵。孵化期11~12天。雛鳥全身裸露,15天以後才能出飛自行尋食。

分布地域

麻雀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歐洲中東東南亞東亞均可見到該物種,中國全境有該物種分布。

益鳥

麻雀在繁殖期以昆蟲育雛,能消滅大量害蟲,而且只要氣候溫暖,食物豐富,麻雀每年多數月份都能產卵育雛,一年可以繁殖3-5窩。所以,從總體上講,麻雀經常是在消滅害蟲;在菜園、果園、花園及房屋附近,麻雀捕食甲蟲象鼻蟲螞蟻臭蟲蒼蠅蝴蝶,是有益處的;

在秋、冬兩季,麻雀吃雜草種子,對除莠有好處;特別是在大城市裡,其他鳥類非常少,麻雀在消滅人行道、街心花園、公園中的害蟲,保護城市的綠化中起作用。

保護

麻雀麻雀

該物種繁殖能力很強,種群數量巨大,因而未列入瀕危名單。但必須關注的是近年來本物種的數量一直呈下降趨勢,在中國南方的一些城市,麻雀甚至已經完全消失了,究竟是什麼具體原因導致這種現象的出現尚不得而知。

2001年8月,中國麻雀已被列為國家保護的有益或有經濟、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任何捕殺、出售、食用麻雀的行為,均屬違法。

在歷史上曾經就麻雀的食性發生過激烈的爭論,毛澤東根據其個人主觀經驗,錯誤的認為麻雀以穀物為食,嚴重地影響了農業生產,因而將麻雀欽定為四害之中的老四。

在中國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打麻雀運動,一時間包括麻雀在內的很多雀形目小型鳥類遭到了滅頂之災,很快這種人工干預生態環境行為的不良後果開始顯露,由於大量麻雀和其他小型鳥類因為消滅麻雀運動而喪命,農田蟲害嚴重,農業生產遭到嚴重影響。

不久包括鄭作新在內的很多鳥類學者通過野外研究,證實了在麻雀的食譜中,人工種植的穀物僅占不到50%的比重,他們的研究成果甚至發表在中共中央的機關報《人民日報》上,這是絕無僅有的,不久毛澤東將四害中的麻雀除名代之以蟑螂

麻雀與非法鳥類貿易

在中國很多城市中,麻雀是非法鳥類市場上常見的鳥類,但與大山雀等鳥類不同的是,該物種並非以寵物的身份出現在市場上,而是被作為野味出售,在很多城市“炸家雀”是常見的小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