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柳刺繡

麻柳刺繡

麻柳刺繡是廣元市朝天區麻柳鄉一帶祖傳下來的手工藝品,它是衡量誰家姑娘有無出息的重要標準。一般使用黑、白、紅土布和彩色土線,用全挑、全繡、半挑半繡等繡法繡出各類生活用品。其構思巧妙,鄉土氣息濃郁,藝術造型優美,思想內容樸實,深受國內外人士的喜愛和讚賞。

簡介

麻柳刺繡麻柳刺繡
“麻柳刺繡”是流傳於朝天境內的麻柳、魚洞、臨溪、小安等一帶的刺繡總稱,是一代一代親族傳承而繼承發揚的民間藝術,是麻柳先民在自給自足的悠閒生活中創造發明的純樸精美民間藝術珍品。

取材

所用材料僅用簡單的針、線、布,通過黑、白、紅、藍等土布和彩色棉線,配以不同明暗的冷暖色塊。所繡製品,針線詳密,色彩鮮艷,令人賞心悅目。所繡圖案或耕種收割、婚嫁禮儀、愛情婚戀、或人物猛獸,花色多樣,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典型的川北風情。

藝術性

麻柳刺繡作品具有很廣的適應性,其作品多為各類日常生活用品,如帳簾、枕套、圍腰、手巾等;其構圖主要是連貫式和分段式兩種。兩種構圖方法既可以單獨成圖,也可以相互交替使用,具有濃厚的羌繡特色,符合傳統的美學思想原理。麻柳刺繡的題材豐富,他們通過對人物、山水、動物、花卉的誇張、概括、變形而成特殊的裝飾語言,藉以表達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如“國泰民安”“清官出巡”“老鼠嫁女”等作品。並常用龍、風、獅、虎、帽、荷花、牡丹等圖案象徵吉祥、幅壽、平安,其中最有趣的是把獅虎等猛獸化懲惡揚善的可愛形象,濃眉大眼,虎虎生威,線條簡潔明快,造型生動別致。這種藝術的誇張和變形,既不失去生活的真實,有使刺繡作品極富有裝飾和藝術美感。

影響及獲獎

1982年,在廣元縣城區舉辦麻柳民間刺繡作品展覽,繼而在綿陽等地展出;1983年參加四川省民間美術展,被四川省電視台拍製成《麻柳風情》電視片播放;1984年8月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展出後,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又拍攝《麻柳刺繡》專輯彩色片在國內外發行。曾有40多件作品被中國民間美術博物館收藏。朝天建區後,以麻柳為代表的民間刺繡進一步得到發揚光大。1993年9月10日,區文化局任命張玉群為麻柳風情名勝開發公司經理,1995年3月15日,四川省文化廳命名麻柳鄉為特色文化鄉,1997年12月25日,區文化局組織麻柳刺繡作品80餘件參加第五屆中國藝術四川省民族民間工藝博覽會,獲銅獎。2000年5月麻柳鄉被文化部社會文化司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