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遊春水》

《魚遊春水》

秦樓東風裡,燕子還來尋舊壘。餘寒猶峭,紅日薄侵羅綺。嫩草方抽碧玉茵,媚柳輕窣黃金蕊。鶯囀上林,魚遊春水。幾曲闌乾遍倚,又是一番新桃李。佳人應怪歸遲,梅妝淚洗。鳳簫聲絕沉孤雁,望斷清波無雙鯉。雲山萬重,寸心千里。

《魚遊春水》詞牌名有多個作品。
1·無名氏 《魚遊春水》
2·張元乾《魚遊春水》

無名氏《魚遊春水》

《魚遊春水》無名氏
秦樓東風裡,燕子還來尋舊壘。餘寒猶峭,紅日薄侵羅綺。嫩草方抽碧玉茵,媚柳輕窣黃金蕊。鶯囀上林,魚遊春水。幾曲闌乾遍倚,又是一番新桃李。佳人應怪歸遲,梅妝淚洗。鳳簫聲絕沉孤雁,望斷清波無雙鯉。雲山萬重,寸心千里。

賞析

《魚遊春水》《魚遊春水》無名氏。這是一首閨怨詞,寫的是一位少婦春日懷念遠人的情態、心理
《能改齋漫錄》記載:“政和中,一中貴人使越州回,得詞於古碑陰,無名無譜,不知何人作也。錄以進御,命大晟府撰腔,因詞中語,賜名《魚遊春水》。”這段話說明了這首《魚遊春水》詞的來歷和譜曲、命名經過。政和是宋徽宗的年號,越州就是今天的浙江紹興;看來,這首詞是宋徽宗以前南方的作品。至於確切的創作年代,那就難說了。不過這無關緊要,因為它的內容,並沒有波及必須弄清的歷史背景,我們大可以從作品的本身,去探尋它的審美價值。

這是一首閨怨詞,寫的是一位少婦春日懷念遠人的情態、心理,景物描寫和人物刻畫都顯出相當的功力;而且互相映襯,構成了完整的意境。

上片全是寫景。“秦樓東風裡”四句,寫春歸燕回、餘寒猶峭之狀。一開頭就點出“秦樓”,使描寫的環境帶有確定性,這對讀者理解詞意大有好處。秦樓,漢樂府《陌上桑》:“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李白《憶秦娥》有“秦娥夢斷秦樓月”句,皆指閨樓。由此可知,詞中所寫,景是“秦樓”中景,人是“秦樓”中人;於是,人物思想感情的社會性,就有了明白的著落。“東風”輕拂,“燕子”歸來,這都是春回大地的顯著特徵。但是,我們不要輕輕放過了“燕子還來尋舊壘”這句話,要注意它和其他地方的聯繫,它是為人的不歸作反襯的,我們讀到後面自會明白。詞人手筆,總是這樣地一箭雙鵰。這四句寫的是室內的春景,是“秦樓”人所見所感的春景,並暗示出女主人公慵懶睏倦、日高未起之態,帶有淡淡的惆悵情調。

“嫩草方抽碧玉茵”四句,從戶內寫到戶外,描畫出一派明媚的春光。作者攝取了四種景物:地面的嫩草,地上的垂柳,空中的黃鶯,水中的游魚,水陸空三維空間,交織成立體的畫面,傳達出絢麗的色彩。這裡使用了兩個借喻:以“碧玉茵”(像碧玉一樣青綠的毯子)喻嫩草,以“黃金蕊”喻新出的柳條,都借聯想而增加了景觀的魅力。四句的動詞也用得很好:嫩草是“抽”出的,“媚柳”(柔媚的柳條)是“窣”(從穴中突然冒出來)出的,黃鶯在鳴“囀”,魚兒在“游”動,可謂各盡其妙,各得其所。“上林”、“春水”,為鳴鶯、游魚布置了適宜的活動環境,相得益彰。

下片轉入寫人。“幾曲闌乾”四句,寫佳人倚遍“秦樓”闌乾,看到桃李又換了一番新花新葉,──這意味著一年又過去了,而意中人還沒有回來,這觸起了她的愁思,不覺潸然淚下。“梅妝”用的是壽陽公主的典故。《太平御覽·時序部》引《雜五行書》說:“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臥於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幾時,經三日,洗之乃落。宮女奇其異,競效之,今梅花妝是也。”這裡泛指婦女面部化妝。“梅妝淚洗”即塗了脂粉的臉上流下了眼淚之意。這幾句著重描寫佳人的外部動作,而以“應怪歸遲”點明動作的原因,其悲怨愁苦之態如見。

“鳳簫聲絕”四句,寫對方離去後音信杳然,使佳人思念不已。古代傳說:蕭史善吹簫,秦穆公將女兒弄玉嫁給他,數年後二人升天而去(見《列仙傳》)。這裡借用這一故事,以“鳳簫聲絕”指男子的離去。“孤雁”、“雙鯉”都用了典。前者出《漢書·蘇武傳》,漢使詐稱漢昭帝在上林苑射雁,雁足上有蘇武捎來的帛書。後者出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童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因此,這兩個詞都是寄書的代稱。而“沉孤雁”、“無雙鯉”,就是指對方沒有來信。但是,即使男方相隔雲山萬重,佳人的心還是神馳千里之外,縈繞在他的身邊的。這幾句著重描寫佳人的內心活動,濃情厚意,溢於言表。以後劉過《賀新郎》(老去相如倦)結云:“雲萬疊,寸心遠”,殆出於此。

藝術上來說,這首詞採取以春景的明媚來反襯離人的愁思的手法。“嫩草方抽”,“媚柳輕窣”,“鶯囀上林,魚遊春水”這不是當日佳人與所歡行樂時所見的美景嗎?如今這一美景又已重現,但是所歡卻已不在身邊;去年的燕子還懂得回來尋找舊壘,而心上人卻一去不歸;這怎能不令她闌乾倚遍,淚洗梅妝呢!這樣寫,效果是動人的。詞的語言明白、樸素(有些地方略顯粗糙),表達方式顯豁;雖有用典,但卻是常見的:具有民間詞的特點。它的作者,估計是文化程度不太高的讀書人。

張元乾《魚遊春水》

《魚遊春水》張元乾相關書籍
《魚遊春水》
張元乾
芳洲生苹芷,宿雨收晴浮暖翠。
煙光如洗,幾片段預告飛點淚。
清鏡空餘白髮添,新恨誰傳紅綾寄。
溪漲岸痕,浪吞沙尾。
老去情懷易醉。
十二闌乾慵遍倚。
雙鳧人慣風流,功名萬里。
夢想濃妝碧雲邊,目斷孤帆夕陽里。
何時送客,更臨春水。

賞析

毛晉《蘆川詞跋》說:“人稱其長於悲憤,及讀《花庵》《草堂》所選,又極嫵秀之致。”這首送別詞,首先觸景生情,後又緣情布景,節節轉換,結構嚴謹,委婉曲折地表達了作者悲憤之情與送別之意,在寫作上自有特色,為其佳作之一。

大凡送別之作,多托離懷以抒情,寫景以寄情,這首詞也是如此。詞的開頭四句,描寫送別時的春江景色以及由此引發出的悽苦感情。“芳洲”二句是說,一場夜雨過後,碧空如洗,長滿苹芷的小洲上,淡淡的晨霧在翠綠的

《魚遊春水》張元乾《魚遊春水》表達了作者悲憤之情與送別之意
芳草上面輕輕浮動飄動,給人一種朦朧之感。在這裡,作者不僅描繪出送別時展現在眼前的春光晨色,又點出了送別的時間,還化用白居易“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賦得古原草送別》)的詩意,暗示這生機盎然,給人帶來活力,帶來暖意的芳草,卻挑起了作者無限惜別之意。“暖翠”二字尤其精妙,它從感覺方面把夜雨過後春江兩岸的景色詩情畫意地描寫出來了。

而“煙光如洗”二句,承上啟下,進一步描寫出江邊晨景。其中前一句寫“煙”,著一“洗”字,現出天空無限淨潔的境界,寫足了“宿雨收晴”之意;後一句寫花,寫一場春雨過後,鮮花盛開,時而輕盈的花瓣隨風翩翩起舞,在作者看來,輕盈的花瓣猶如那點點淚珠,灑落地上。“點淚”二字用擬人手法,寓王觀之情於客觀,融惜別之情於春景,不僅烘托出送別的淒清氣氛,也為下面的抒情做好了鋪墊。“清鏡”二句,緊承“飛花點淚”,即景抒情,轉入到對年華虛度、功業無成的憂傷心情的抒寫。“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離騷》)和屈原一樣,作者有感於日月如梭,時不待我,明鏡新添白髮,容顏日漸衰老,然而抗金報國的宏願卻無法實現,內心充滿憂傷。

一個“空”字,就把作者壯志難酬、老而無成的悲憤之情淋漓盡致地刻畫出來了。詞人本是把恢復中原故土的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的,但“天意從來高難問”(《虞美人·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皇帝高高在上,出爾反爾,其意圖令人難以捉摸。更使人難以理解的是他竟重用主和派,排斥抗金志士,這樣就是詞人的宏願無法實現,致使詞人感到老而無成。“新恨”句化用錦城官妓灼灼寄淚的典故,說明近來生活越來越寂寞,越來越孤獨,甚至連一把同情眼淚也無人相送行,使人“新恨”無窮,傾吐了自己世無知己的悲哀。“溪漲”二句又緣情布景,進一步寫雨後江天景色。“溪漲岸痕”寫春水之猛,“浪吞沙尾”,寫波浪之高。一“漲”一“吞”,不僅生動地再現了雨後春江波濤洶湧的情景,同時又借物抒懷,暗寓了自己高漲的自傷與傷別的心情。在這裡,情與景合而為一,水乳交融,已經達到了渾然難辨的境界
 
過片再次借景抒情。“老去情懷”二句,暗示了送別的地點——江樓,以回應開頭,同時又形象地刻畫出詞人內心無限的悲苦。一個“易醉”,一個“慵遍倚”,裡面包含著作者多少難以言說又無處言說的辛酸!“雙鳧人慣風流”二句,詞人以高度的熱情讚美了友人胸懷“功名萬里”的報國壯志,同時也把抗金復國的希望寄托在友人身上。這位友人或許被召入朝,詞人為其送,故化用王橋的典故,稱頌他一貫風流倜儻,素有報國立功之志。在這裡,慰藉之情與送別之意是融為一體的。最後四句寫送別。“夢想濃妝碧雲邊,目斷孤帆夕陽里。”詞人在此展開了豐富而奇妙的聯想。他告訴友人,此別之後,今日送別的場面將會在他的夢中重現,他構想那時,自己將在碧雲深處與濃妝麗人相伴,過清閒的隱居生活,而友人卻被應召入朝,自己依依難捨,因而在夕陽西下的時候,佇立江邊,凝望著友人的“孤帆”漸漸地消失在蒼茫的暮色之中,久久不忍離去。這兩句詞,巧妙地化用了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的詩句,而又有所創新,作者再次緣情布景,托物抒懷,通過對夢境的描寫,進一步寫自己惜別之情,寄實於虛,虛實相映,更加真切地表達了詞人對友人的一片深情。煞拍“何時送客,更臨春水”,由今日送別想到來日送別,又由來日送別看見來日相逢,這種深一層的寫法,更加含蓄委婉地寫出詞人無比悲痛的惜別之情。這種寫法,確實“如泉流歸海,迴環通首源流,有盡而不盡之意”。

作者簡介

《魚遊春水》張元乾(1091—1170?)
張元乾(1091—1170?)字仲宗,號蘆川居士、隱山人,永福(今福建永泰)人。政和初,為太學上捨生。宣和七年(1125),任陳留縣丞。靖康元年(1126),金兵圍汴,入李綱行營使幕府,李綱罷,亦遭貶逐。紹興元年(1131),以將作監致仕,日福州。紹興八年,秦檜當國,力主和議,胡銓上書請斬秦檜等以謝天下,時李綱亦反對和議罷居長樂,元傒賦《虞美人》詞贈綱,對綱抗金主張表示積極支持。胡銓被除名送新州編管,元傒持所賦《虞美人》詞送行。後檜聞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傒爾後漫遊江浙等地,客死他鄉,卒年約八十。

《宋史翼》有傳。有《蘆川歸來集》十卷,《蘆川詞》二卷。周必大《跋張仲宗送胡邦衡詞》:“長樂張元傒,字仲宗,在政和、宣和間,已有能樂府聲。今傳於世,名《蘆川集》,凡百六十篇,而以《虞美人》二篇為首。”

相關條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