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在泰國,培育鬥魚的人是很講心計的。雄魚未長到成年時,飼養者通常將鬥魚分別放在玻璃器皿里餵養。成年後,再把兩瓶養有大小差不多的雄魚,靠近放在一起。如果這兩條雄魚在展開魚鰭時能引起相互妒忌並互相衝擊的話,說明這是一對天生的冤家,可以進行決鬥表演了。出場表演時,魚主就將雄魚放置在暗光之處,一旦相鬥

那么,鬥魚為什麼而激發斗欲呢?在動物中,凡是雄性都愛賣弄自己的漂亮,以此來獲得雌性的好感,對於比自己漂亮或與自己一樣漂亮的同類雄魚,有一種天性的妒忌。對鬥魚來說,如果在水底的鏡子裡看到自己,也會斗得鼻青臉腫而不知道為什麼。因此,在表演中,鬥魚的比賽激烈而兇殘,雙方經常被咬得魚鰭四分五裂,慘不忍睹。有時,雙方相互咬住死不放嘴,在水裡團團打轉,一直往下沉,甚至相持半分鐘也不在話下。當然,經過這樣的一次交戰後,有點精疲力竭,在水底下由鰓呼吸供氧明顯不足,只好鬆開浮到水面來來換氣。換好氣,就像不認輸的格鬥手,繼續投入戰鬥。鬥魚的勝負,通常不以傷痕多少來區別,而是以一方無力抵抗,最後掉頭敗北為定論。
對於名貴的雄鬥魚品種,只能單獨培養,到達成年後,就連雌魚也不能同池放養,其他魚更不行,因為它的好鬥,會殃及整個魚池。在泰國,許多人拼財力養鬥魚,都為了賭博,他們往往還給心愛的魚取個名字,如蘭博、布魯斯、邦德等。在我國內地,養鬥魚是為了娛樂怡情的。當然,看鬥魚頗能培養人的耐心,因為觀看比賽不僅要十分投入,而且往往要連續看若干小時。
求愛活動

繁殖方法
這裡探討一這鬥魚在交配上出現的問題。鬥魚是一種十分有趣的魚種,對配偶的要求十分嚴格一定要兩情相悅,

儘管雄鬥魚斗架時非常殘忍,然而它對自己的子女卻愛護備至,雄魚可謂一個親。它除在產卵前修建氣泡巢外,在魚卵孵化時,它一刻也不休息,時而拾起沉向粒,時而維修氣泡巢,經常環繞氣泡巢四處遊動,警惕地防範著可能入侵的敵人。動魚能獨立生活後,可以把雄鬥魚從繁殖箱中撈出餵養。一對親魚每次產卵200受精卵在36小時左右孵化,仔魚在孵化後三天后能自由遊動。泰國鬥魚雄魚不能合養。每條鬥魚的雄魚應該單獨飼養在一口小缸里。雌魚可水質要求不嚴,在21℃-30℃的水溫下生長良好。實際飼養中可把一雌一雄與相同的魚混養。
管理事項
(一)飼養水質:鬥魚對溫度的要求並不苛刻,一般20~30℃之內都能成活,水溫處於24~27℃時最適宜其生長;水的酸鹼度以中性水為宜,pH值為6.5~7.2;在人工飼養條件下溶氧量最好保持在5mg/l。除此以外,還應注

(二)飼養管理:由於鬥魚是一種比較耐粗養的觀賞魚,使許多人飼養過程中疏於管理,即使鬥魚能頑強的生存,也會以無精打采、垂頭喪氣來回報您,要想讓魚兒生活的悠遊自在,同時給您的生活增添快樂,還得盡點主人的愛心。
飼養鬥魚的容器,大至混養型水族箱,小到玻璃缸,並無特殊限制,但因其好鬥的本質,為了避免它們大打出手,一般採取單獨飼養。如若您想飼養兩隻雄性鬥魚激鬥它們各展雄姿,可在魚缸中間設隔一塊玻璃再插一無毒塑膠板,即可讓你一飽眼福,又不傷害魚只。近年來台灣不斷推出的掌中缸,其精巧的款式和豐富的色彩都極適合於展示鬥魚的美麗。然而不論使用何種容器飼養,都得做一些必要的裝飾和設備的安置,才能提供鬥魚生長的最佳生存環境。首先在魚缸底部要鋪入一層清洗乾淨的薄薄的底砂或彩砂,一方面可以穩固栽培水草的根部,另一方面可為微生物提供附著,水與底砂的比例以5:1為宜。為了保持缸中充足的氧氣和提供魚躲藏的外所,應適當的植入金魚藻、黑藻等對CO2需求量低的水草。此外為了提供

飼養鬥魚不僅設備輕巧簡單,飼養起來也毫不費力,只需每3~7天利用一塑膠軟管通過虹吸法清除缸底糞便污物,並抽去約1/3的污水,注入除氯的自來水即可創造清潔的水質環境;在小型水族箱中由於無動力設備帶動水循環,因此要隨時注意除去因殘餌、糞便形成的水面油膜,可以用竹筷夾一吸水紙,輕輕在水面拖動即可,此外還應適時根據水質情況添加一些有益微生物和微量元素。
鬥魚是屬於雜食偏肉食性的魚種,因此可搭配餵食多種餌料,儘量不要讓鬥魚的食譜過於單調。通常人工乾燥餌料營養成份齊全且乾淨衛生,是大多數人飼餵鬥魚的必備餌料;為適應鬥魚水上層活動的習性,最好選浮水性飼料,若能間隔投餵新鮮的活餌,如豐年蟲、孑孓、絲蚯蚓、水蚤等,;可使鬥魚體色更加鮮艷,同時讓您在餵魚的過程中盡情享受魚兒攝食的樂趣,但由於這類餌料大多帶細菌而易於給魚只染病只能做為鬥魚口味的調劑品,投餵時一定要經過漂洗,每次投餵量能在5分鐘內吃完為度,每天投餵一次即可。
常見病
1、黴菌
幾乎都是水質及溫度不正常所引起。此種病狀會快速傳染,所以需要消毒常用器具及進行整缸治療。用市場上銷售的黴菌藥很快就能治癒。或著可以用鹽浴治療,但效果較慢。此病極易感染泰國鬥魚,若不及時治療,會很快

2、白點病
這是熱帶魚類常見的疾病,不只見於鬥魚。水質與溫度的不規則變化容易引起此病。特徵是身體的表面有白色圓點附著。治療的方法有三種、1.病發初期可以將水溫提高至30度。2.使用甲機藍並且亦將水溫提高至30度。3.使用鹽水沐浴並加溫也有不錯的效果。
3、胡椒病
這是比白點病更小的白色(或咖啡色)點狀,密密麻麻的,像是胡椒塗滿了魚的外表的症狀。一般都是水質的突變所引起。採用鹽水沐浴就能得到不錯的效果。
4、立鱗或松鱗病
此病不好治好,這是由水質惡化的而引起的感染。病症是魚鱗豎立,魚體黏液被大量分泌。治療必須使用真菌藥加細菌藥一起治療,並多注意殘餌及水質。
5、針洞及爛鰭
鬥魚常發生的疾病。外觀像是鰭中間破了一個小洞。一般都是水質的突變或健康狀態差時移動或運輸或打鬥所引起。治療方法可以使用黃藥治療並多注意水質以免二次感染。

鬥魚的一種的身體顏色脫落變淡。原因是健康狀態差,多注意餌料與水質。
7、身體的表面黏膜的剝離
水質的突變使身體的表面黏膜產生受損,並被剝離魚體。這是鬥魚換水後常見一種疾病,常導致死亡。在換水的時候應多注意魚只,並確保換的水是優良的水質。
8、黃□魚微小病
最初的原因是鬥魚進行激烈的爭鬥導致受傷。傷口被黴菌感染,並化膿。在臉部下方最常見,腫脹常延伸到臉後方。
9、腹水症
外觀像是肚子不正常腫大。原因幾乎都是不當的餌料及不良的水質所引起。但也有可能是因體內寄生蟲引起。一般都是先從水質改善與改變餌料(減少餵食)做起,甚至暫時不餵食物。如果沒效果時,過一陣子再使用體內驅蟲藥物。此病狀常並發立鱗症,須非常有耐心才能治療此症狀。
10、夾尾
一般都是由水質不良所引起。改善水質環境並使用細菌性藥物能很快治癒.
相關種類
廣義上鱸形目(Perciformes)攀鱸亞目(Anabantoidei)所有小型熱帶魚的通稱,狹義上指攀鱸亞目鬥魚科的小型熱帶魚,亦專指暹羅鬥魚(Bettasplendens)及其亞鍾。與其他魚類相似,主要以鰓呼吸,但另有一種輔助呼吸器官──迷鰓,並因之得英文俗名。迷器位於鰓上方一腔內,滿布血管,空氣經口吸入腔內,鬥魚便能靠這些空氣中的氧存活於低氧水中。鬥魚見於亞洲及非洲的淡水生境內。多數種類的雄魚會構築、保護、維持一個由黏液組成的泡沫構成的浮水巢,而常稱築泡巢魚。鬥魚約有70種,一些種類常飼於家庭水族箱。各種鬥魚可全部歸屬攀鱸科(Anabantidae),或分屬步魚科(Badidae)、攀鱸科、搏魚(鬥魚)科(Belontiidae)、吻鱸科(Helostomatidae)以及絲

暹羅鬥魚,野生品種是在稻田和小水潭中活躍的小魚,有紅或綠的色彩。它生活在東南亞泰國,雄魚與同種間爭鬥性強,會為搶占領地、爭奪雌魚等進行激烈搏鬥,有時甚至會因此導致死亡。於是,漸漸地,泰國民間利用這種小魚進行搏鬥贏得樂趣和金錢的活動日益盛行,並從野外捕捉,到簡單飼養逐漸轉向有目的的繁殖與改良,以提高鬥魚個體的戰鬥力。時間流轉,在漫長的培育與改良的過程中,形成了不同品系的變種,一個支系形成用於打鬥的搏擊型鬥魚,而另一個支系則向提高觀賞性發展,最終形成了展示級鬥魚。使這種小魚散發出了獨特的魅力……150年後的今日,鬥魚早已脫離的原生姿態,成為常見觀賞魚類,展現出多樣的色系與尾型,受到玩家青睞,展示級鬥魚的競賽逐漸也形成,與此相關的鬥魚協會在美國、日本、德國及東南亞等地紛紛成立,觀賞性鬥魚已經成為國際魚友的新寵。
叉尾鬥魚又名中國鬥魚、天堂魚、菩薩魚、花手巾。屬攀鱸科。原產於中國南部。叉尾鬥魚體呈長圓形,稍側扁,尾鰭深分叉,體長可達8厘米。體色呈紅、藍、綠三色,體側有11條藍色和紅色橫向條紋,頭部有黑色條紋,鰓蓋後邊緣有一綠色斑塊,眼眶為金黃色。叉尾鬥魚顏色協調、艷麗,深受熱帶魚愛好者的喜愛。這種魚十分易於飼養。適宜水溫為20℃~25℃。它也是最耐寒的熱帶魚之~,可以忍受4℃的低溫,在14℃以上的水體中就可以很好地生長。對水質不苛求,喜食孑孓,和泰國鬥魚一樣長有褶鰓,可直援從空氣中吸取氧氣。一般雄魚體色艷麗些,延長的鰭條較長。雌跫產卵極多,多者可達1000粒左右。叉尾鬥魚好鬥,不僅互斗,還廝咬其他品種的熱帶魚,適宜於單獨飼養。
泰國鬥魚又名暹羅鬥魚、搏魚。屬攀鱸科。原產地為泰國。泰國鬥魚體呈長形,稍側扁,體長可達8厘米,背鰭、臀鰭、尾鰭都特別寬大,尤以雄魚更為突出。原生顏色較暗,但現已有鮮紅、紫紅、綠、藍、黑等各種顏色,還有雜色的。泰國鬥魚英武颯爽的矯健身姿和驍勇善戰的獨特個性,吸引著眾多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