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簡史
1962年 | 3月創辦人楊金豹先生創立本公司,員工人數50人,初期以生產腳踏車內外胎為主。 |
1972年 | 開始外銷,年營業額達美金3百萬元。 |
1974年 | 成功開發腳踏車反光車胎,為台灣第一家反光車胎製造廠。 |
1982年 | 增購台灣員林廠及雲林廠新廠地,雲林廠首期工程完工,與日本INOAC公司合資成立建上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汽車零件。 |
1988年 | 台灣員林廠獲得日本工業規格標準“JIS”認證。 |
1989年 | 台灣雲林廠取得日本工業規格標準“JIS”認證。 |
1990年 | 股票正式掛牌上市,並設立KENDA(USA)子公司,KENDA(Hong Kong)子公司。 |
1991年 | 取得歐洲共同市場“E-MARK”認證。於中國深圳設立建泰(深圳)有限公司。 |
1992年 | 與法國TOTAL石油公司合資設立台灣TOTAL公司。 |
1994年 | 在中國崑山設立建大(中國)有限公司。台灣員林廠取得ISO9002認證。 |
1995年 | 台灣員林廠取得ISO9001認證,關係企業Americana Tire and Wheel Company成立。 |
1996年 | 在越南設立合資廠建大(越南)有限公司。 |
1998年 | 越南廠正式投產,成立美國關係企業Moni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位於亞特蘭大。 |
1999年 | 中國崑山廠正式投產,成立美國關係企業Martin Wheel Company位於俄亥俄州 Akron。 |
2000年 | 成為美國Cooper公司在台灣獨家代理。 |
2001年 | 輻射層輪胎正式推出。 |
2002年 | 輻射層輪胎於台灣銷售。 |
2004年 | 建大集團年營業額將突破新台幣100億元建大集團與美國Cooper Tire & Rubber Company於中國大陸合資設立轎車及卡車輻射層輪胎生產銷售公司。 |
2005年 | 2005年建大集團與美國Cooper Tire & Rubber Company 正式成立庫博建大輪胎(崑山)有限公司。建大橡膠(深圳)有限公司正式投產。 |
2006年 | 2006年庫博建大輪胎有限公司正式投產營運。 |
2007年 | 2007年建大集團營業額突破新台幣200億元。 |
2008年 | 建大集團營業額突破新台幣250億元。建大橡膠(中國)有限公司通過ISO14001& OHSAS 18001認證 |
2009年 | 建泰橡膠(天津)有限公司正式投產。 |
產品與服務
汽車類輪胎
超高性能轎車輪胎轎車輪胎 /休旅車輪胎
休旅車輪胎/輕型卡車輪胎
輕型載重汽車用斜交胎
機車車胎
建大雙子星系列-速克達雙俠建大雙子星系列-大腳胎雙雄
建大鱷魚王系列-熱熔胎和L級賽車胎
建大鱷魚王系列-熱熔胎 建大鱷魚王系列-超強胎
建大鱷魚胎系列道路之星系列
工業用車胎
高速車輪胎拖車Mobile Home Static Caravan 輕型卡車輪胎中型卡車 / 巴士輪胎 A.T.V Tire 組車/修補車市場輪胎徑向層輪胎運動用輪胎農業用輪胎 園藝車用輪胎高爾夫球車輪胎割草機輪胎園藝維修車輪胎 農耕機輪胎Bar & LugFarm Rib 光頭胎Go Cart 工業用輪胎堆高機輪胎大型工業用車輪胎 工程用輪胎 |
腳踏車車胎
外胎:John Tomac系列Hans Rey 系列
Tinker Juarez 系列
Eric Carter 系列
Brian Lopes 系列
跑車輪胎 Road Racing Tires
經典越野賽車胎Cyclocross Tires
越野車胎Cross Country Mountain Bike Tires
野地競賽胎Dirt Jump/Mountain Cross/Urban Tires
舒活城市胎Commuter/Trekking/Recumbent Tires
特技表演競賽胎BMX/Vert/Dirt/Jump Tires
內胎
電動車專用輪胎
經營理念
建大自“民國五十一年”創業以來,始終秉持『誠信、質量、服務、創新』的經營理念,致力拓展輪胎工業。近40幾年來,建大公司披荊斬棘,經歷無數的驚濤駭浪,幸賴各界扶持與愛護,及建大全體員工的團結奮鬥,而使『建大輪胎』得以穩定成長,為今日的宏規奠定良好之基礎。近40幾年的歲月使『建大』累積了無數的優秀人才和精良技術,這是建大所擁有最豐富的資源,且透過ISO 9001 體系及不斷研究創新,開發高質量產品和完善的服務來滿足客戶。今後,建大仍將充滿信心地向前邁進,對內,貫徹『第一次就做對、做好,將具有競爭力的製品和服務適時、正確送達客戶』的質量政策,對外以『國際化』『自由化』引導行銷,經由海外行銷及生產據點。
品牌故事
中國台灣的經濟發展在1970年代開始有了長足的發展.以代工為主的勞力密集工業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崛起,以家庭工廠為基礎,一步一腳印地逐漸發展。透過貿易商接單的方式,以低廉的價格將一些外國廠商不符生產成本的產品包了下來,賺取些微的加工費,當然在這些本土的「黑手」老闆省吃儉用之下,工廠也積少成多累積了可觀的資本。這些資本部分用來當做產能的擴充、設備的替換和生產技術的更新,於是企業的規模也就日益建立,而形成了台灣眾多的「中/小企業」。可是觀乎大多數的本土企業無論規模大小,大多仍停留於賺取加工血汗錢的地步,鮮有依賴行銷手法及品牌的建立,而讓自己的產品產生更高的附加價值,進而擴充公司的利潤。台灣企業中不乏在產業中執業界製造的牛耳,譬如球鞋、腳踏車、涼椅、雨傘、輪胎、計算機、老人代步車等等,其地位已經到了可以主宰全球產業的進退。可是這些經營有成的公司,絕大多數沒有發展品牌的策略,也很少投注資金來建立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充其量只知為人作嫁,而沒有建立自主性。這樣的公司只能稱之為製造業而不是完整的企業。完整的企業應是對製造業、研發、行銷、管理具有全面性發揮的公司。舉幾個簡單的例子來說,談到 「NIKE」、「ADIDAS」、「REEBOK」這些品牌,可以說世界上人盡皆知,但是除了股友之外,又有多少人知道台灣的鞋廠 「寶成」、「豐泰」等其實才是真正的製造者?同樣的例子也可套用到腳踏車業,全球聞名的腳踏車品牌如「SCHWINN」、「SPECIALIZED」、「HARO」、「RALEIGH」等,又有多少人知道背後真正的台灣製造商呢?一個成功的公司,除了強化管理技術、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進產能、提升質量之外,品牌的建立以提高產品價值其實是增進企業利潤的必要之道。
在了解行銷的重要性之後,所有的企業人員就應該深入鑽研其手法與精髓。行銷之道千變萬化各有巧妙,憑本身的資源、產品特性、市場區隔、消費差異而有不同的方式。但如果能活用各種媒介並運用靈活手腕,雖經費有限也不一定不能創造出成果。當培生出版公司送給我這本「On The Ball」的譯本時,我確實被書中對運動界實力的剖析,以及寶貴的企業經營、行銷經驗所深深吸引並頗有同憾。
各位讀者應該都知道,美國是全球實力最強大的運動王國,除了有廣大的運動人口作基礎之外,其運動制度、基礎紮根(Grass Root)、媒體傳播、體育設備均是全球最完善的。也因此造就了許多傑出的運動人才,在全球體壇上輕易執牛耳地位。而與運動體育有關係的國際知名公司NIKE、CALLAWAY、WILSON、SCHWINN TITLEIST、PRINCE等,單項組織如NBA(職業籃球聯盟)、NFL (職業足球聯盟)、NHL; (職業冰球聯盟)、NASCAR(房車大賽聯盟)、MLB(職棒大聯盟)及PGA(職業高爾夫協會)等均在全球各項體育計畫活動中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全球與運動有關的市場,據估計每年營業額直達二千億美元之譜,在這宏大的市場誘因下,這些公司或組織可以說無時不在思考如何以最佳的經營方式推陳出新,擴大其市場--- 球迷人數。他們不只在業界互相競爭,同時也與業外競爭,因為全球人口是一定的,所以單項運動為了擴充市場,也就必須和其它運動項目競爭,希望搶奪他們的觀眾以及這些觀眾觀賞球賽的時間。也因為這些激烈的競爭,使得各公司或組織都很重視本身的經營,包括形象的維持、品牌的建立、顧客的服務、員工的關係以及危機的處理都是營運的重點,本書的兩位作者戴維.卡特(David M. Carter)及戴倫.羅維爾(Darren Rovell)都是美國體育界的專業顧問及資深專欄作家.他們對於美國體育界知之甚深,對於過去幾年各家公司及體育界的內情,以及多位著名運動明星所發生的大事,不管是成功或是失敗的,都以很客觀的態度敘述剖析其時空背景以及經營哲學。其中甚多決策者的智慧型與思考邏輯,的確可以提供許多企業領導人甚多借鏡之處。
也因為這些公司及組織的經營,全世界愛運動的人口日益增加,因此傑出的運動員往往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他們的一言一行成了球迷們關注的焦點,而他們所使用的球具、所穿的球衣球鞋也變成了模仿的對象。在這種模仿效應之下,體育明星往往被企業打造成了產品代言人。選擇形象良好的球星往往對產品有很大的加分效果,例如NBA俠客歐尼爾(O'Neal)在溫娣(Wendy)漢堡,及PGA老虎伍茲在美國運通信用卡(American Express),的電視廣告都是非運動性產品,這是運用體育明星來打響公司產品知名度的好例子。
本公司 (建大輪胎) 最近幾年來也一直努力擺脫過去以代工生產為主的經濟型態,而改以重視行銷打造品牌的新策略來增進公司獲利能力。經過幾年來的努力,已經自「無品牌定位的商品」逐漸提升到「品牌偶像化」,也就是選擇適當的體育明星來強化產品特性 (即可信度)--- 借著體育明星個人的魅力來替公司產品及公司形象作最好的背書。一般成名的體育明星贊助費用動輒數十萬甚至數百萬美元,這不是普通的中小企業所能負擔,因此如何在芸芸眾生之間,找出幾位既在你的行銷預算所能負擔的范岡之內,又能充分將公司所欲訴求的形象表現出來,這就有賴於能洞燭先機的伯樂了。這方面我有兩個成功的例子值得與讀者分享,第一就是簽下前世界越野登山車冠軍嬌生.托麥克(John Tomac)來作為本公司所生產的再級登山車胎的代言人。托麥克不是現任冠軍所以贊助費在合理的價位,但是他以前是頂級的冠軍。在登山車界已擁有超級的偶像地位,所以為本公司的新產品做了極佳的背書。而2001年簽下名不見經傳的高爾夫球新秀班.克提斯(Ben Curtis)更是一鳴驚人,他於2003年首次參加大滿貫賽地位最崇高、歷史最悠久的英國公開賽就奪得冠軍。當克提斯親吻冠軍杯的相片在全球的雜誌、報紙及電視以顯著版面被刊登出來時,建大的商標 也隨之清楚地呈現在全球讀者眼中,為我們定位的公司形象一一 「一顆新星」(A Rising Star)---做了非常好的詮釋。建大品牌就如同這位像灰姑娘般的傳奇冠軍而一夕成名。由此可知,找到適當的產品代言人,對於品牌的塑造和建立,其影響非數字所能計算。
總而言之,我當初簽下這位英國公開賽冠軍的例子,就和本書作者所要揭示的經營智慧一樣,既要有先見之明、執行能力、願意承受風險的決心外加一份的幸運,能有這樣的綜合企業不一定要花大錢,也能取得相似的機會,為自己的品牌形象加分,為企業成功奠下更深的基礎。
楊啟仁
寫於2004年名人賽的前夕
本文作者楊啟仁先生為建大輪胎副董事長兼美國公司總經理,負責該公司全球行銷業務,多年來打造公司形象及品牌頗有成效。該公司贊助的高爾夫球新秀班.克提斯(Ben Curtis)以菜鳥身分一舉擊敗老虎伍茲(Tiger Woods)、維傑.辛(Vijay Sing)在內的眾世界級球星,奪得2003年英國公開賽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