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絲鱸

長絲鱸

長絲鱸,英文名:osphronemus goramy別名:財神魚,大飛船,古代戰艦(古代戰船),原產地:原產於南美洲亞馬遜河,但是東南亞的越南、泰國、馬來西亞等地也有。長絲鱸屬熱帶魚類,對水溫的要求很嚴,其適宜水溫為22℃~32℃,最適水溫24℃~30℃,隨著水溫的下降生長愈緩慢,當水溫降至16℃時,停止進食,水溫在12℃以下,則會凍傷乃至死亡。長絲鱸可投餵麥麩、豆餅、黃豆等飼料,最好投餵配方顆粒飼料,有條件的地方還可投餵動物肝臟及蠶蛹等。

基本信息

適應條件

長絲鱸屬熱帶魚類,對水溫的要求很嚴,其適宜水溫為22℃~32℃,最適水溫24℃~30℃,隨著水溫的下降生長愈緩慢,當水溫降至16℃時,停止進食,水溫在12℃以下,則會凍傷乃至死亡。所以,應當選擇冷、熱水水源充足,無污染,水質肥瘦適中,排灌方便的水面作為養殖池,面積2畝~3畝,水深在2米以上,水質要求微鹼性,符合無公害養殖要求,透明度在35厘米以上。由於該魚腹鰭為兩條較硬的長絲延伸至尾鰭,且魚體扁而寬,為防止水泥池壁池底擦傷魚體,故養殖池塘適宜採用土池進行養殖。

日常管理應做到“四勤”:勤巡塘、勤觀察、勤投餵、勤防病害。在具體的飼養管理中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飼料投餵:在魚種培育階段,前期飼料應以動物性飼料為主,中、後期投放全價顆粒飼料,飼料要求符合無公害養殖標準,質量過硬,飼料中粗蛋白的含量要達到30%~50%,各種營養物質要平衡,尤以動物性蛋白質含量要充足。魚苗入池24小時後開始餵食,每天兩次,上午9時~10時,下午4時~5時各一次,投餵魚糜與花生餅各50%,二者攪拌後按魚體重的10%~15%投餌,也可採用幼苗配合飼料與絲蚯蚓結合,先投餵一個月,再投餵配合飼料。在成魚養殖階段,可投餵粗蛋白質含量在30%以上的全價顆粒飼料,投餌率為5%,分早、中、晚三次投餵。由於長絲鱸口徑較小,所以應注意飼料顆粒大小的選擇。

在投餵過程中,每半個月要進行一次隨機檢查,結合長絲鱸生長及吃食情況調整飼料的投餵量和方法。

水質調節:隨著魚體的增長和投餌量的增加,魚類排泄物及殘餌沉積超過了水體的自淨能力而引起水質惡化,此時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節水質。一般每半月換水一次,換水量不宜超過池水的50%,且注意溫差不宜超過2℃。由於長絲鱸喜歡生活在平靜的水體中,且慣於垂直上下活動,所以要求水體要適當深一些,且不宜頻繁或大量換水。在長絲鱸生長的池塘中,水面不宜有水生植物復蓋。由於長絲鱸也可在半鹹水中生存,故它對水質要求微鹼性,酸性水質易使它發生病害,所以應適時提高水中pH值,可採用在池塘中撒些殼灰或投放經發酵的畜禽糞便等方法予以調節。

病害防治:水霉病、錨頭鰠病、白點病、鯴病、車輪蟲病、瘡疹病是長絲鱸的多發病。長絲鱸病害應以預防為主,一旦病菌侵入,極難治癒。具體的預防方法有:一是保持池水溫度在24℃~30℃之間,換水時嚴格注意調好水溫,避免溫差過大;二是每半月用25ppm生石灰或1ppm漂白粉全池潑灑;三是及時調節水質,經常清洗食台,清除殘餌污物;四是堅持投餵新鮮餌料,定期在餌料中添加藥物防病;五是創造良好環境,保持池壁光滑,池中無雜物,生產中謹慎操作,以免操作損傷魚體誘發病害。在陰雨、悶熱或驟冷天氣應勤加看管,日夜巡塘,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在發生病害時,及時請專業技術人員診斷治療。使用藥物時注意不可使用違禁藥物,常用預防和治療的藥物有食鹽、生石灰、高錳酸鉀、水霉淨及敵百蟲等抗菌素和殺蟲藥物。

強化管理:在養殖過程中,要加強專人管理,日夜巡塘,發現問題及時採取措施予以解決。池塘周圍注意安靜,減少人畜活動,以免使魚類產生應激反應,誘發病害。還要防止水質變壞,在魚類浮頭或發病時,及時採取措施予以救治。塘內的死魚、病魚要及早撈起,遠離深埋,以免病情蔓延或影響水質。同時,記好養殖日誌,詳細記清魚种放養、投入品及魚類生長、病害等情況,實行健康養殖。

儘管長絲鱸對水中的溶氧要求不高,但在養殖中,必須保證合理的密度,適宜的規格,在投餵過程中也須講求種苗放養的方法與技巧。

長絲鱸長絲鱸

清塘消毒:放養前,每畝水深20厘米時,用生石灰130千克~150千克全池潑撒,充分曝曬,3天后將池水灌至60厘米深度。約5天~7天后可加深水位,待藥效消失後再放魚入池

肥水下塘:苗種下塘前每畝施綠肥150千克,同時每畝投豆漿3千克,當池塘水體中出現了大量的輪蟲、枝角類、橈足類浮遊動物後即可投放種苗,且將池水水位逐漸升高至2米左右,追施有機肥。

放養密度:放養密度直接影響長絲鱸的生長速度和出池規格,應根據魚種規格、質量、飼料來源、池塘生態條件、管理水平以及市場情況等確定放養量,若池塘水源充足,一般每畝可放養3.3厘米左右苗種5000尾~7000尾,同時每畝套養鱅魚50尾~80尾。

放養要求:首先引種要求品種純正,規格整齊,無病無傷,遊動活潑,體質健壯。其次,長絲鱸宜單養,若要混養,宜與濾食性、草食性魚類混養,不可與雜食性魚類混養。最後,放苗時要進行魚體消毒,可用3%的食鹽水浸浴3分鐘~5分鐘或用15ppm~20ppm的高錳酸鉀浸浴15分鐘~20分鐘。同時,注意調溫下塘,低溫期放苗易感染水霉病。

經濟價值

長絲鱸原產東南亞,引種自越南安江省,當地俗稱財神魚。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生長速度快,群體產量高,當年苗種經一年飼養可長800克-1000克。最大個體可達至20公斤,深受養殖者、消費者喜愛,在國際市場上非常走俏,香港春節市場曾賣到6000港幣一對,是一種高檔經濟魚類。我國已於近年引進,我縣地熱資源豐富,進行該品種的人工繁育與批量生產具有良好的條件。

培育與管理

親魚培育

l

長絲鱸長絲鱸
、選池。應當選擇冷、熱水水源充足、無污染、水質肥瘦適宜、排灌方便的精養池作為親魚培育池,面積以2-3畝,水深2米為宜。

2、放養。放養密度不宜過大,每畝水面放養親魚不宜超過120公斤,放養前注意清塘消毒,並要求引種純正,規格整齊,無病無傷,體質健壯。

3、投餵。長絲鱸可投餵麥麩、豆餅、黃豆等飼料,最好投餵配方顆粒飼料,有條件的地方還可投餵動物肝臟及蠶蛹等。飼料應投放在固定餌料台上,以每天吃完不剩為宜,日投兩次,陰雨、低溫天氣酌減。

養殖管理

日常管理應做到“四勤”:勤巡塘、勤觀察、勤投餵、勤防病害。在具體的飼養管理中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飼料投餵:在魚種培育階段,前期飼料應以動物性飼料為主,中、後期投放全價顆粒飼料,飼料要求符合無公害

養殖標準,質量過硬,飼料中粗蛋白的含量要達到30%~50%,各種營養物質要平衡,尤以動物性蛋白質含量要充足。魚苗入池24小時後開始餵食,每天兩次,上午9時~10時,下午4時~5時各一次,投餵魚糜與花生餅各50%,二者攪拌後按魚體重的10%~15%投餌,也可採用幼苗配合飼料與絲蚯蚓結合,先投餵一個月,再投餵配合飼料。在成魚養殖階段,可投餵粗蛋白質含量在30%以上的全價顆粒飼料,投餌率為5%,分早、中、晚三次投餵。由於長絲鱸口徑較小,所以應注意飼料顆粒大小的選擇。在投餵過程中,每半個月要進行一次隨機檢查,結合長絲鱸生長及吃食情況調整飼料的投餵量和方法。2.水質調節:隨著魚體的增長和投餌量的增加,魚類排泄物及殘餌沉積超過了水體的自淨能力而引起水質惡化,此時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節水質。一般每半月換水一次,換水量不宜超過池水的50%,且注意溫差不宜超過2℃。由於長絲鱸喜歡生活在平靜的水體中,且慣於垂直上下活動,所以要求水體要適當深一些,且不宜頻繁或大量換水。在長絲鱸生長的池塘中,水面不宜有水生植物覆蓋。由於長絲鱸也可在半鹹水中生存,故它對水質要求微鹼性,酸性水質易使它發生病害,所以應適時提高水中pH值,可採用在池塘中撒些殼灰或投放經發酵的畜禽糞便等方法予以調節。
3.病害防治:水霉病、錨頭鰠病、白點病、鯴病、車輪蟲病、瘡疹病是長絲鱸的多發病。長絲鱸病害應以預防為主,一旦病菌侵入,極難治癒。具體的預防方法有:一是保持池水溫度在24℃~30℃之間,換水時嚴格注意調好水溫,避免溫差過大;二是每半月用25ppm生石灰或1ppm漂白粉全池潑灑;三是及時調節水質,經常清洗食台,清除殘餌污物;四是堅持投餵新鮮餌料,定期在餌料中添加藥物防病;五是創造良好環境,保持池壁光滑,池中無雜物,生產中謹慎操作,以免操作損傷魚體誘發病害。在陰雨、悶熱或驟冷天氣應勤加看管,日夜巡塘,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在發生病害時,及時請專業技術人員診斷治療。使用藥物時注意不可使用違禁藥物,常用預防和治療的藥物有食鹽、生石灰、高錳酸鉀、水霉淨及敵百蟲等抗菌素和殺蟲藥物。
4.強化管理:在養殖過程中,要加強專人管理,日夜巡塘,發現問題及時採取措施予以解決。池塘周圍注意安靜,減少人畜活動,以免使魚類產生應激反應,誘發病害。還要防止水質變壞,在魚類浮頭或發病時,及時採取措施予以救治。塘內的死魚、病魚要及早撈起,遠離深埋,以免病情蔓延或影響水質。同時,記好養殖日誌,詳細記清魚种放養、投入品及魚類生長、病害等情況,實行健康養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