鬚鯨亞目

鬚鯨亞目

鬚鯨亞目,屬於真獸亞綱鯨目。包括四個亞科:露脊鯨科、灰鯨科、鬚鯨科、小露脊鯨科。該目成員出生後就沒有牙齒,下頜大於上頜,口內有成分為角蛋白的鯨鬚,濾食浮游生物,有一對鼻孔。該目成員多體型較大,包括現存體型最大的動物,經濟價值高,曾被廣泛捕捉,現生種類多分布較廣,但是由於捕鯨業的原因,數量比較少。

基本信息

簡介

鬚鯨亞目(Mysticeti)的種類出生後就沒有牙齒,下頜大於上頜,口內有成分為角蛋白的鯨鬚,濾食浮游生物,有一對鼻孔。鬚鯨亞目出現比較晚,起源於早期有齒的鯨類,由於適應以數量巨大的浮游生物為食而失去了牙齒。鬚鯨亞目成員多體型較大,包括現存體型最大的動物,經濟價值高,曾被廣泛捕捉,現生種類多分布較廣,但是由於捕鯨業的原因,數量比較少。鬚鯨亞目現存有三個科。

露脊鯨科

Balaenidae,僅2屬4種。分布於全世界海域。因無背鰭而得名。多體型較大,身體肥胖,行動較遲緩,口裂彎曲,須板極長,無背鰭。黑露脊鯨(黑真鯨)Eubalaena glacialis分布於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海域,是唯一分布於我國的露脊鯨,由於體型大且性較慢,在歷史上曾經是捕鯨業的重點,現存數量已經非常稀少,面臨滅絕的危險。南露脊鯨Eubalaena australis與黑露脊鯨非常相似,但是分布區域相差很遠,分布於南太平洋和南大西洋,數量多於黑露脊鯨,但仍然屬於珍稀物種。北極露脊鯨(弓背鯨)Balaena mysticetus比黑露脊鯨更長,可超過20米,但是要略瘦些,分布於北冰洋和臨近海域,數量較稀少。

鬚鯨科

又稱(鰛鯨科)Balaenopteridae,有2屬7種,分為2個亞科:鬚鯨亞科Balaenopterinae和座頭鯨亞科(大翅鯨亞科)Megapterinae。分布於全世界海域。本科包括世界上最大的動物藍鯨,和第二大動物長鬚鯨。屬於本科的鬚鯨體長都在7m以上。頭長不超過體長的1/4;具背鰭;體腹面有數十條腹褶,延伸到喉部以後,在有些種達到或超過臍;上領側面觀較平;上頜每側鯨鬚板超過200塊;鯨鬚板中等長,鬚毛中等粗細。鼻骨和前頜骨鼻突後伸超過齊額骨眶上突前緣處;上頜骨具鼻突;鼻骨縮小;顱頂極少或不露出額骨;頂骨側前伸超過齊鼻骨、上頜骨鼻突和前頜骨後緣處;上枕骨前伸超過齊鱗骨顴突處;吻突寬而且扁;下頜骨顯著地向外弓出;各頸椎骨分離。藍鯨Balaenoptera musculus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最大者體長33米,體重達300噸以上。自頷到肚臍間有許多長溝狀的皮膚皺摺,稱為喉腹折,有輔助進食的作用。多數夏季在兩極處攝食,冬季時於溫、熱帶海域遷徙繁殖。以磷蝦或小型魚類為食。2003年11月日本科學家正式宣布發現新種鬚鯨:Balaenoptera omurai,目前尚無正式通用的英文俗名,中文暫譯為“角島鯨”或“大村鯨”,種名“omura”源自日本鯨類學者Hideo Omura的姓,角島鯨是在印度—太平洋海域發現,外型接近長鬚鯨,但體型較小。

小露脊鯨科

Neobalaenidae,僅1屬1種,即小露脊鯨Caperea marginata。僅分布於南半球,多分布於溫帶海域。體長約60米,是鬚鯨中最小的一種。體呈流線型,背面略突。上頜前伸呈拱形,前端尖,每側須板210~230枚,長度不超過70厘米,淡黃色,外緣有深褐色邊緣帶。口裂向後延伸至眼廠。頭上無角質瘤,噴氣孔V形。喉部腹面有一對縱向淺溝。體背黑或灰,體側淡灰,腹面白色。背鰭小,三角形,高約15厘米。頭骨的腦箱幾乎和吻部等長。7枚頸椎全部癒合。肋骨寬扁。腸甚長,一頭長3.3米的個體,小腸長40米,為體長的12倍。大腸長1.7米。以小型浮游生物為食,胃含物中有哲水蚤。喜棲淺海。潛水40秒到4分。游速慢,一般不超過5節。其性成熟年齡未詳,一頭長621厘米的雌鯨卵巢中有一個機能黃體和6個白體。出生時體長1.6~2.2米。

鯨目


鯨目(Cetacea),包括海豚,是所有哺乳動物中最適應水棲生活的一支,外形和魚相似,已經完全不能在陸地上生活,其中包括一些地球上最大的動物,而多數則是中等體型。
海豚
齒鯨亞目(Odontoceti) ,口中或多或少均具有牙齒,頭骨左右不對稱,只有一個鼻孔。齒鯨亞目種類比較多,多數成員體型比較小,也有少量種類體型很大。大體可以分成海豚、喙鯨和抹香鯨三個差異比較大的類群,每個類群下分一至多科。
海豚科|
喙鯨科 |
抹香鯨科
灰鯨
鬚鯨亞目(Mysticeti), 出現比較晚,起源於早期有齒的鯨類,由於適應以數量巨大的浮游生物為食而失去了牙齒。鬚鯨亞目成員多體型較大,包括現存體型最大的動物,經濟價值高,曾被廣泛捕捉,現生種類多分布較廣,但是由於捕鯨業的原因,數量比較少。鬚鯨亞目現存有三個科。
露脊鯨科 |灰鯨科| 鬚鯨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