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國小資訊科技課程

香港國小資訊科技課程,1980年代,政府決定在當時的中學課程引入資訊科技教育,並於1986年舉辦首屆中學會考電腦科考試。為應付課程所需的師資,教育署資助多位現職教師前往英國深造。這班老師有不少亦參與首批電腦科教科書的開發。

1980年代,政府決定在當時的中學課程引入資訊科技教育,並於1986年舉辦首屆中學會考電腦科考試。為應付課程所需的師資,教育署資助多位現職教師前往英國深造。這班老師有不少亦參與首批電腦科教科書的開發。之後到了1988年,再為國中學生開始電腦認知科,教導基本的電腦認用技巧。1990年更於高等程度會考開始A-Level電腦科及AS Level的電腦套用科。1997年10月,前特首董建華在施政報告中承諾增加對資訊科技教育的投資,並於翌年從61家中國小中挑選10家國小及10家中學參與資訊科技教育試驗計畫。直到現時,香港政府在資訊科技教育的投資愈來愈多,而其效益亦日見明顯。學校亦從過去等待政府撥款,轉變為現在積極爭取試行各種新穎的教學方法的機會。以下簡介現時資訊科技教育在香港的現況。

簡介

現時香港的資訊科技課程,系根據教育署在2000年建議學校採用的《資訊科技學習目標》而設計,當中份為以下兩個部份:
核心部份 增潤部份 現時,各大專院校正為政府籌劃香港未來的資訊科技教育藍圖。當中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份,就是資訊素養。新的課程大綱原來預計會於2005年推出。不過,由於香港政府近年推出的教育改革過程過急,使來自學校的反響很大,使教統局急急剎停現時對教育制度的一切更改。而有關新課程的實施亦變得遙遙無期。

國小

香港國小資訊科技課程其實並非是香港國小教育的必修課程。因此,並非所有學校都有提供資訊科技科目。即使學校有提供,有不少學校只把它視為一堂讓學生玩遊戲的課堂(每周只有一節),所以任教的老師都未有任何相關的資歷(基本上現時的國小教師只須有基本電腦知識便可任教電腦科),這使為本科編寫教科書的出版社頭痛非常;對於程度較佳的學校,他們會要求一套較為完備的課程,以應付不同程度學生的學習差異;但對於程度較次的學校,他們的老師很大機會連如何備課也不懂,就只會照著教科書念。亦基於這個原因,本科的課程綱要的設計在各科之中彈性最大,畀以讓各學校能夠根據學校的需要而編寫校本課程

2000年課程

單元一:開開心心用電腦 學習單位: 萬能的電腦? 做電腦的主人 善用電腦 單元二:用電腦繪畫 單元三:用電腦書寫 學習目標:本單元的學習目標分為核心及增潤兩部分,學生宜掌握核心部分的學習目標;而增潤部分則適合能力較高的學生。 核心部份: 逐步熟習鍵盤中各鍵的掛列,並學習鍵盤操作技巧。 利用手寫識別裝置,輸入中文字。 利用文字處理軟體,編寫、處理檔案中簡單的編輯和格式及列印檔案,例如刪除、插入、對齊、底線、預覽列印等。 學習存取檔案。 增潤部份: 利用更多格式功能去美化檔案。 認識不同的輸入法〔請參考電腦認知課程(單元五)─文字處理〕。 學習單位: 認識鍵盤 存取檔案 修改訂立 填寫表格 設計天地 單元四:使用網際網路 單元五:文字處理 單元六:試算表計算及圖表製作 單元七:使用電子郵件 單元八:透過圖龜語言操控電腦

200x年課程

由於教統局為被學界指為過急的課程改革“剎車”,使得原來為新課程所作的計畫不能如期推出。但由於原來於2000年設計的課程已經與實際生活的電腦環境出現很大的差異,教統局在200x年(有待確定具體日期,可參考現代教育出版社的新版教科書)推出一套臨時的新課程。新課程與舊課程大體上並沒有分別,只是把部份過時或不適合的內容替換。例如:原來的圖龜語言被換成利用Flash來創作動畫及編程。
直到2005年度學年,採用新課程的學校仍然很少。

資訊科技教育卓越中心

為推動在教學中套用資訊科技,教統局特別委任了香港20家中國小作為地區資訊科技教育卓越中心,以協助政府推動資訊科技在教學中的套用。卓越中心會定期為區內的學校舉辦講座及工作坊,幫助為區內教師提供培訓。從2006年9月開始,卓越中心將會轉型:除了會繼續原有的工作以外,還兼任學習中心的角式,為全香港學校提供各個科目及專題的協作。詳見資訊科技教育卓越中心條目。

靈活資訊科技教育

靈活資訊科技教育是香港大學的一項計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