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公會呂明才紀念國小

聖公會呂明才紀念國小

聖公會呂明才紀念國小(S.K.H. LUI MING CHOI MEMORIAL PRIMARY SCHOOL)位於香港堅尼地城加惠民道31號,由聖公宗(香港)國小監理委員會有限公司於1960年創立的,是一所政府資助的全日制國小。

基本信息

辦學理念

該校自創校以來一直秉承聖公會國小校訓“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的精神,貫徹基督化的完美人生為辦學宗旨,培養兒童有良好的教育基礎,獨立自主及勇於服務的精神;建立兒童自信及積極的人生觀;透導兒童鍛鍊體格,注重健康;培養兒童對藝術和新科技探討的興趣等,使兒童在知識和德行方面能均衡發展,德、智、體、群、美、靈六育能有穩固的根基,以配合二十一世紀需要,成為樂於學習、善於溝通、勇於承擔、敢於創新的社會棟樑.
香港聖公會呂明才中學外貌香港聖公會呂明才中學外貌

創校緣起

20世紀50年代早期,香港百廢待興,失業者眾。社會資源不足,學校缺乏,失學兒童,遍布街頭,尤以港島西區為甚。是時,聖公會何明華會督,悲天憫人,籌集經費,救助失學,擘劃艱辛,遂向香港政府申請撥地,使聖公會能在西區建校辦學;蒙主榮寵,幸得呂明才基金會撥款襄助,遂於現址創辦一所特為港島西環摩星嶺木屋區及鄰近貧民子弟而設之國小,茲因是呂明才基金會捐獻的第一所國小,故以“聖公會呂明才紀念國小”命名。

學校校舍

該校校舍於1960年初竣工落成,樓高七層,學校屬自建校舍,二至六樓為課室,七樓為聖公會聖路加堂。學校開幕暨聖路加堂奉獻禮,同於1960年3月12日舉行,恭請何明華會督主持聖堂奉獻,香港滙豐銀行總經理端納博士(TheHonMichaelWilliamTurnerC.B.E.,M.A.,LL.D.,J.P.)主持學校揭幕。
國際交流國際交流

學校環境

校舍規模
該校雖屬舊式校舍,占地不廣,學生活動空間不敷套用,但經歷任總校長、校長悉心策劃,善用資源,地盡其用,因而無論校舍或校園,均在不斷改善中。昔日校舍附近建有垃圾焚化爐,空氣污染嚴重,妨礙學生及老師上課。20世紀90年代初期,李嘯天總校長積極籌劃全校安裝冷氣,限於經費,歷時三年方可完成(禮堂除外)。竣工後,學習環境自是遠勝從前。
該校於教育署(現稱教育局)校舍改善工程中該屬第二期,惟多次磋商仍未見進展。謝振強總校長到任後,以其能幹及經驗,積極與顧問公司交涉,且得聖路加堂主任陳謳明牧師及校董蘇啟明先生之幫助,再叄與顧問公司商討,結果定出可接受的圖則,重新規劃校舍設施用途,以應付教育改革的需求,如加建六樓視覺藝術室、607教師休息室(後改作學生小組用途);五樓環保資源室、第二間電腦室、地下學生輔導室等等,使學校特別用途室大增,提升教學的果效。
學生學生

校舍除24間課室外,另有教員室(5間),校務辦公室,音樂室、視覺藝術室、兩間電腦室,中銀環境教育資源中心、創意智慧型校園電視台、會議室、有蓋操場/禮堂、天台籃球場、學生輔導室及中央圖書館。

落實全日制

因該校校舍擠逼,歷任校長積極與政府磋商興建新校,改善學習環境,如分拆往前新加坡國際學校校舍(現為職業訓練局青年學院(堅尼地城分校))、拆卸屠房後興建新校、申請政府規劃建校計畫中校舍等。2004年獲教統局通知,該校下午部和聖公會聖彼得國小上午部合併遷往南區(域多利道和薄扶林道交界處)新校,校舍采環保概念興建,是當時最大型(共有36個課室)、最新穎校舍設計。可惜時不與我,2005年5月,教統局公布由於學童人口下降,在四十一項已規劃的建校計畫中,建議二十二項須暫停或擱置(包括該校新校舍,並建議新校縮減為24班課室標準校舍)。該校經與辦學團體、校董會和家長教師會等深入分析和討論,鑒於家長多不願將升中校網轉往南區、加上往南區交通隔涉、新校落成遙遙無期等,最終該校決定放棄遷往南區新校,並在學校原址把上、下午部合併為一所全日制學校,而南區新校舍則全歸聖公會聖彼得國小所有。2006年9月起一校叄制(一幢校舍分上/下午部及全日制上課),一年級率先實施全日制,並逐年逐級轉為全日制國小,期望在2012年9月起,該校正式成為一所全日制國小。

校舍改善工程

校舍建於20世紀60年代初,部分設施破舊,加上興建新校遙遙無期,校長們遂積極向教育局申請撥款或套用學校資源維修和改善校內設施,如更換課室膠地板及儲物櫃,課室加裝銀幕、錄音機及擴音設備,加強全校照明系統,翻新全校洗手間,全校課室黑板替換為白磁板,成為無灰課室;走廊廣設小型流動圖書車,可隨處閱讀;地下禮堂安裝冷氣、電視及投映機等等。2003-04年度更獲批准更換全校防火門、樓梯扶手及13間課室的地板工程。2004-05年度更換全校樓梯紙皮石為防滑階磚,以及翻新食物部地台。2005-06年度加高學校鐵網外牆、重建正門及露天樓梯檐篷、以及在四樓新建中央圖書館等。2006-07年度全校更換鋁窗,更新502電腦室內所有設施及重新裝修禮堂。另於露天操場加建魚池(同心園)和龜池各一個。2007-08年度進行校舍外牆髹漆、地下露天操場/禮堂側通道及四樓露天后梯鋪磚翻新、安裝冷氣排水管、拆卸石棉膠地板工程(包括二樓校務處、207長房、502電腦室、601、602和604室),藉機重新間格二樓校務處和校長室,使之煥然一新,地方寬敞不少。經年累月的改善翻新,縱使校舍古舊,但內里設施絕不遜於同區學校,該校盡心盡力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學習環境,屢獲家長大力支持,並欣賞和讚許。

資訊科技發展

為實踐千禧年代課程改革“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項目,由2000年開始,全校安裝完善光纖網路系統及電腦周邊設備,而且所有課室均設定電腦(P4型)、投映機和白投射銀幕;該校深感舊電腦室(502室)兩人一機嚴重影響學生學習興趣,遂敢於2003年度,將501室改建為設備全新的電腦室,添置液晶體顯示屏(LCD),達成“人人有機用、班班有腦設”目標。直至2007年暑假,該校再次籌足款項,馬上更新舊電腦室(502室),添置液晶體顯示屏(LCD)和30多部電腦,使該校真正擁有兩間電腦室,大大提高學生對資訊科技的學習興趣,打破數碼隔閡,共建資訊素養。更值得高興和榮耀的是老師們在資訊科技課程設計和教學上的辛勤,俾使學生在資訊科技上具卓越優秀的表現,促使該校成為“資訊科技教育卓越中心”,四位資訊科技科老師更獲教育局邀請為其他國小提供專業支援。2004年11月該校“創意智慧型”校園電視台正式啟播,設於8樓全隔音的電視錄影室,常為學生及家長提供電視攝製課程,令該校在資訊科技運用上邁進一步。
..

2004年12月9日,該校應“中西區校長聯會”邀請舉辦“推動廿一世紀校該資訊科技套用文化”交流會,向中西區學校分享該校推行數碼藝術教學及環境教育的成功經驗,具體展示如何跨科合作,使校長及教師體會電腦科套用的另一意義:發展校該資訊科技交流,進一步拓展學校教育領域。2005年度,該校獲優質教育基金撥款進行“廿一世紀資訊科技網路”教學計畫,添置校園電視台攝錄播送設備,運用資訊科技發展各級專題研習,並將此成功經驗推介予其他學校分享。2008年2月,該校亦在學校各層鋪設“無線上網”網路系統,達致上網點站遍布全校每一角落,真正打破隔閡,隨時隨地皆是學習領域。2008年暑假,該校為配合電子書該的套用及改善資訊科技設施質素,投放大量資源更換新版電腦、19寸液晶體顯示屏(LCD)、投映機和白投射銀幕,務使學生在校學習更有效能。

環保綠化校舍

另一方面,該校亦將綠色環保意識引進學校的設施和課程里,例如辟有校園綠色環保園藝角、天台空中花園、課室自然角、設定太陽能板及風力能源扇等,頓添校園綠化及美感,致令學校多次取得“環保學校榮譽獎”和“蟋蟀占美尼環保挑戰獎勵計畫”。2004年更取得第四屆“香港綠色學校獎國小組亞軍”,獲得獎金六萬元,用以改善校舍及於五樓成立“中銀環境教育資源中心”,更有效地推廣環境保護教育工作。由於多年積極參與綠色學校計畫和學生環境保護大使計畫,該校在2005-2006年度獲“學界環境保護獎勵計畫特別獎”,肯定該校在環境保護教育工作上的努力。2005年6月,學校更得環保教育基金贊助,一班環保學生大使親到日該考察及交流,開創香港學校環保考察日該的先河。之後更前往韓國、日該北海道、上海、無錫等地進行考察交流。
另外該校也積極申請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綠化校園資助計畫》,由學校擬訂綠化校園計畫,而康文署則資助學校進行綠化工程和活動,並由工友們專責設計及種植樹木與花卉,美化學校校園環境,如露天操場花圃、四樓後山園地和七樓空中花園等,令同學可在舒適而優美的環境中學習。

藝術校園

該校也積極營造藝術氣氛,促進學生的藝術創意。全校處處備有壁布板,展示學生作品;四樓掛滿學生親手扎作的花燈,搖曳生姿;大型壁畫顯現於校園多處,如地下露天操場(2003年沙士期間製作)、二樓後梯(世界和平海報設計獲獎作品)和天台操場(創意智慧型校園電視台外牆裝飾作品)等等。2004年暑假,該校正式完成由香港藝術發展局統籌之“學校洗手間美化計畫”,二樓洗手間頓成海底世界,游魚悠悠,色彩繽紛,學生的視覺藝術作品滿布洗手間每一角落,連去洗手間也成為學習的一部分。2008年該校為迎接2008北京奧運盛事,特意於視藝課程滲入奧運主題。當中六年級學生利用平面密鋪鑲嵌的原理設計作品,然後再揀選部份優秀作品重新配置撰圖,最後由視藝精英學生合力把這超過三平方米的大型馬賽克壁畫鑲嵌拼貼完成於地下有蓋長廊外牆處。作品具超現實創作風格,色彩鮮艷,用料精選,盡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京奧主題。由於製作材料昂貴,幸獲該校家長教師會撥款全力支持,故學校特意安排在家長教師會就職典禮中,承邀香港教育學院體藝學系助理教授吳香生博士為“齊迎奧運”大型馬賽克藝術壁畫揭幕,藉以表揚學生和家長為校園美化付出的努力,共同見證美滿的成果,而且奠定該校積極推廣藝術教育的美好形象。

教學模式

創校初期,學校多收容家境清貧學子,他們體質孱弱,營養不良。因此,學童除獲減免學費外,更可於校內進食廉價營養餐(每份一角,由童膳會供應)以補充體力所需。另外當時一般家長均不大重視子女學業成績,只冀求子女在畢業離校時,能掌握一點謀生技倆,早日就業,幫補家計。故學校設計課程,從三年級起便涵蓋中、英、數、聖經及簡易工藝訓練,諸如:男生學習修理腳踏車、補車胎、補鞋及裝配光管電器等小技,女生則學縫紉、織補破衣等女紅手藝。

活動教學

迄至20世紀70年代初,由於香港工商、金融業日趨蓬勃,社會經濟好轉,政府即實施九年免費教育,是時,家長已開始重視子女學業,校方亦因應時代所需,修訂與教育署所制定之均衡發展學科課程。隨後新的教學法“活動教學”應運而生,學校為使兒童能置身於愉快學習的氣氛中,遂於1983年度起,從一年級開始採用活動教學,並逐年遞增至六年級,是香港少數全校採用“活動教學”授課的學校。現在該校更於各科推行“合作學習”,目的是讓所有兒童均能在愉快開放式的環境中,發揮所長,互助互勵地學習。據資料顯示,該校自採用活動教學法後,學生學習氣氛濃烈,升中派位成績大有進步。

學會學習

為配合教育新趨向,該校於1997年率先實踐“目標為該課程”。目標為該課程具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採用最新穎的教學法,使施教、學習和評估變得更生活化及更有效能。雖然當年學界反對此課程謂之無理及無法實行,最後導致此課程無疾而終,然而廿一世紀“學會學習”的教育改革,如學習階段的確立、九種共通能力的培訓、個別學習差異的照顧等等理念,均是由目標為該課程中衍繹出來。該校沿用此課程精髓、合理所在,提供更佳的學習活動,照顧個別學習差異,診斷學生所需,讓學生邁向學習目標,學會學習,提高學習的興趣,成為該校可行及有效的“校本教學法”。廿一世紀的課程改革中,該校在全校參與全方位輔導模式、專題研習、視覺藝術、資訊科技教育、環境教育等均有卓越表現。例如該校一至六年級“全方位學習”包括跨科專題、跨科協作和戶外學習,而“專題研習”則採取跨學科模式推行,著重學生的經驗和經歷,讓學生從經驗和親身經歷中建構知識(戶外學習、實驗、參觀、訪問、實地考察等等),而且不同的研習主題均環繞著該校策略性的方向“可持續發展教育”開展。在2004年度,該校更進一步推展“個人專題研習”,發展學生創意思維,培養獨立學習能力和九種共通能力。在2005年度該校成功申請優質教育基金,除擴建創意智慧型校園電視台外,甚至把專題研習發展為“廿一世紀學與教平台”,將專題研習的過程、內容及技巧等影像化,好讓該校學生能更深刻、更有趣地學習。

資訊科技教育

在專業老師的策劃下,該校在資訊科技教育課程上也取得豐碩的成果,學生套用資訊科技於學習上甚為廣泛,故獲台灣友立軟體開發公司特準該校免費使用旗下產品,如PhotoImpact。除在課堂教授資訊科技知識外,該校也積極鼓勵學生參與校外比賽,藉此引證所學,發揮潛能。如在2003年11月該校是“現代常識擂台大挑戰”的台主。2004年“智慧型機器人”競賽香港區選拔賽中獲得“最具創意獎”;同年參加“健康人生-e-card”設計比賽從學生組和公開組中取得冠、亞、季軍及優異獎十項大獎,可算是我們一次大豐收。2003年度起,該校成為“資訊科技教育卓越中心”後,該校也注重家長教育,盼望家長一起學習和認識資訊素養,教導子女善用資訊科技,避免沉溺上網或違法亂紀。再者,該校連續叄年(由2005年迄今)與香港電腦教育學會、香港美術教育協會聯合主辦“全港電子明信片設計比賽”,比賽參加者除幼稚園親子組及國小組外,2007年已包含中學組了,現在該校希望能擴展至國內學生也能一起切磋較量。最後,在2007年度起,該校開辦了“長者學苑”,當中透過電腦學會的小師傅,教導長者學習電腦基礎知識。學生除有服務社區的機會外,亦達致長幼共融,共展潛能的目標。
視藝創意學習一直以來,該校均十分重視視覺藝術的發展,從沒有輕視藝術在課程上重要的功能和位置。該校視覺藝術課程以啟發學生的創意潛能、培養審美素養為宗旨。緊隨視覺藝術課程改革,該校嘗試以單元綜合式計畫學習內容,例如三年級“天外來客”(與資訊科技科協作)、六年級“絕對表現在中西區”(專題研習模式)等兼顧了評賞、創作、生活文化情境等範疇,讓學生套用創作、溝通、協作、探索和批判等共通能力。同時,本科更引入多元化評估,由學習過程到學習成果,均全面審視學生在視覺藝術知識、技能和態度的優秀表現。

兩文三語發展

該校的中文科採取單元教學,包括讀、寫、聽、說、識字等元素。該校為了幫助小一學生愉快及有效學習,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從2003年度起在一年級上學期採用了“識字教學”。這識字教學法有別於一般傳統以抄寫和默書為主導的教學法。整個課程是要增加學生的識字量,鼓勵學生多閱讀,藉以發展其智力及語文能力。課程以古詩、童謠、遊戲等作為教材,教師亦運用不同的學習策略如部件識字、基該字帶字、部首偏旁帶字、關聯詞、漢字形聲字等教學策略,幫助學生在短時間內達致大量識字的目的。2004年度,該校更將此教學法於上、下學期實施,再配“圖書閱讀教學”,一年級學生識字量和閱讀能力大大提升,使學生更有效和興趣學習中國語文。
..

另外,有見國語套用越來越廣泛和重要,該校於2007年度開始在一年級實施“國語教中文”,是年該校獲參與教育局《內地與香港教師交流及協作計畫(中國語文)》,委派內地教師丁建紅老師駐校,提供專業指導和意見,促使該校國語教中文有穩健和有效的開展。該校於2008年度更獲選為《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協助香港中、國小推行〈以國語教授中國語文科〉計畫》學校之一。第一年(08-09年度)由計畫委派內地優秀教師(張偉定老師),每周兩天提供駐校支援,並有該港資深“普教中”的教師(學科專家和借調教師)按時到訪,以助學校策畫、開展“普教中”的校本計畫。第二年(09-10年度)和第三年(10-11年度)由該地人員以諮詢形式支援,跟進學校“普教中”計畫的發展,以及按時訪校,幫助學校整理經驗及成效。該校在語文教學方面,已經採取專科專教策略,對於推動和發展“兩文三語”,該校實具信心。
英文科方面,該校率先在2004年度開始全面實施“圖書閱讀教學”新課程,聘請三名外籍英語教師,以協作教學模式推行“圖書閱讀教學”,生動有趣地提高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更增強他們在聽說英語的信心。由2006年度起,該校更獲教育局國小校該課程發展支援服務(英國語文)協助發展二年級英文寫作課程,效果美滿。2007年度將課程延伸至一年級和叄年級,使該校第一學習階段(小一至小三)的英文課程更完善。由2008年度起,我們開始研究擬定四年級英文寫作課程,發展“Task-basedlearning”,以讀促寫,相信在未來兩年便可以完成第二學習階段(小四至小六)的英文課程。

照顧學生個別學習差異

該校於2003年獲邀為“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安排校該學習支援”(全港只有25所學校獲邀參與)和“及早識別和輔導有學習困難的小一學生”的先導試驗學校。更多次獲邀向其他學校分享經驗。在2004年更獲邀請試驗“小班教學”計畫(全港只有40所中國小校獲邀參與此計畫),冀望該校能為香港小班教學貢獻綿力,造福學子。香港政府將於2009年度正式實施“小班教學”,將每班人數下調至25人,承蒙家長厚愛,該校入讀人數仍見眾多,故需採用“大班教學”,但該校將於情況許可下,繼續努力,希望能逐步邁向優質小班教學方向。以上種種教學模式的推行,旨在實踐校該目標:“開開心心上學來,快快樂樂回家去,認認真真求學問,健健康康美人生”。在廿一世紀課程改革路上,該校在語文教學、國語教中文、視覺藝術、資訊科技教學、拔尖保底課程和環境教育等各方面,均有卓越的表現和成就,三年級和六年級學習階段達標人數眾多,升中派位成績滿意等等,全都顯示該校朝向最佳化課堂教學效能邁進。

學校活動

該校除著重學科發展外,更重視宗教活動、制服團隊、戶外學習、聯課及主題活動,並培養學生服務精神。於1988年成立小女童軍,1991年成立幼童軍,隨後分別成立公益少年團、少年警訊、學生團契、環保大使、保育大使、學生義工隊等。2003年更成立基督少年軍,藉此向學生傳揚福音,使他們更認識主耶穌基督。

學會制度

該校先後組織多個學會,透過有趣味活動和有系統的組織學習內容,藉以提拔尖子,增加高程度學生對有關學科的提升。我們分別有中文學會、英文學會、數學學會、常識學會、視覺藝術學會、電腦學會、國語學會、戲劇學會等等。另一方面,為培養學生個人興趣,校方更先後積極組織多元化課餘興趣小組,如歌詠、朗誦、唱遊、口琴、口風琴、芭蕾舞、中國舞、粵曲、小提琴、非洲鼓、羽毛球、足球、籃球、網球、桌球、手球、排球、曲棍球、游泳、劍擊、體操、中國畫、奧林匹克數學、劍橋英語、武術、舞獅、小小科學家、機械模型班等專項培訓。分別由該校教師擔任指導導師,或邀請外界專業教練駐校教授。

多元智慧型課

該校除關注學生學業成績外,亦希望透過課外活動,「擴闊知識領域,豐富學習經歷」。該校每星期安排一節課進行學科活動集會;而多元活動課則安排在星期五下午進行(上、下午校則安排在長周星期六進行)。學校每年安排特備活動,分別有秋季大旅行、家長日、聖誕節便服聯歡日、聖誕宗教活動、科技探究日、中華文化日、田徑運動會、環保活動日、成果展示日、學科閱讀月、家教會親子學習旅遊、水果日、境外交流團等等,校園生活多姿多采。

戶外學習

該校常安排一至六年級學生到不同的地點作戶外學習,如一年級動植物公園、二年級淺水灣海灘、叄年級九龍公園、四年級香港物公園、五年級香港太空館、六年級上環中山史跡徑。另外五年級學生會出海觀賞中華白海豚,接受環保教育;到太平山山頂向中西遊客進行專題研習訪問,也可練習運用英語和國語機會;參觀太空館或科學館,藉此學習科技知識。六年級學生學習更見豐富,到「國民教育中心」進行國民教育,認識國情,認同身份;參與叄日兩夜教育營,學習團體生活、體驗友誼的可貴,增添小學生活難忘的生活經驗。電視台小記者、比賽隊伍、學校領袖生等等,全由五、六年級學生擔任,藉此可豐富他們的生活體驗。

靈育的培養

該校為一所基督教學校,一直秉承聖公會國小的校訓「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的精神,貫徹基督化的完美人生為辦學宗旨。在日常學校生活中融匯基督教禮儀,主恩常佑,如我們在餐食前、會議前或活動前祈禱,典禮儀式中(如開學禮、結業禮、運動會和六年級畢業典禮)也會祈禱唱詩,願主常在我們當中保守我們。特別節慶時,該校又會特別安排全體學生到聖路加堂進行崇拜,如聖誕崇拜、耶穌受難復活崇拜。而我們感到最大恩賜的是徐旭帆牧師願意在每星期的宗教集會中(全日制一二年級和下午校四至六年級在星期叄進行;全日制叄年級和上午校四年級在星期五進行;上午校五、六年級則在長周星期六舉行),親自為學生祈禱和講道,在主的聖殿中,接受天父的教導,感染基督焦私舍生的大愛。另一方面,深感六年級同學面對升中、交友或青春的困惑苦惱,聖路加堂教友和牧師專誠為他們安排一連串的福音活動,在倚靠基督的大能和關懷下,安然並有自信地一一跨越渡過,如教育營福音晚會、升中放榜祈禱會、畢業感恩崇拜等等。自開校至今接近五十載,眾多家長和學生信主靠主,成為聖路加堂的教友,成為主耶穌基督的精兵。

嘉賓蒞臨

1960年恭請何明華會督、香港滙豐銀行總經理端納博士主持聖堂奉獻禮及學校揭幕儀式。
1988年港督衛弈信夫人及教育統籌委員會委員陪同英國外貿次官簡艾德勳爵夫人蒞臨參觀。
1990年教育署署長李越挺太平紳士及蘇以葆主教擔任該校叄十周年校慶活動教學資源展覽主禮嘉賓。
1993年布政司霍德爵士、韓國中央教育研究院人員到校參觀。
1994年中國六省理科教學考察團訪校。
1995年鄺廣傑大主教及蘇以葆主教擔任該校兒童美工展覽主禮嘉賓。
1999年教育統籌局副局長黎以德先生等人到校了解學校行政管理系統(SAMS)在國小運作情況。
2000年鄺廣傑大主教伉儷擔任該校四十周年校慶暨叄十九屆畢業典禮主禮嘉賓。
2001年教育署署長張建宗先生和閱讀大使馬浚偉先生親臨該校於“閱讀城建設工程”儀式中將第一批流動圖書移交給該校。2003年亞洲小姐伍詠薇校友探訪母校。
2003年荷蘭教育部官員J.H.Bos-sinoo和荷蘭總領事館(香港)教育主任Anne-Marievankempen到校參觀,了解香港國小教育情況。
2004年上海教育專家張民生總督學和蔣人傑教授到校叄天作教學指導,評議學校優質教育的實踐。
2004年11月該校成立家長教師會,榮邀中西區區議會主席陳特楚,和聖公會國小監理委員會主席周何翠珍女士主禮。第一屆畢業生鄭妙冰博士(港大亞洲研究中心研究員)、中西區區議員楊位款先生,以及中西南區高級學校發展主任麥綺慈女士亦親臨典禮同賀。2006年10月士美非路公共圖書館助理館長曾運球先生擔任該校中央圖書館開幕典禮主禮嘉賓。當天石塘咀公共圖書館館長洪德明先生亦親臨該校祝賀。
2008年1月無錫市東林國小張靜漪校長率領十多名領導層教師訪問該校,深入探討學校領導和管理模式,尤是課程的管理與發展,彼此獲益甚豐。2007-08年度,該校獲參與《內地與香港教師交流及協作計畫(中國語文)》,內地教師丁建紅老師乃無錫市東林國小副校長,故兩校藉此機會彼此交流、學習和分享。
2008年4月為回響中國申辦2008奧運盛典,該校邀請在1996年美國亞特蘭大奧運會上奪得女子滑浪風帆冠軍,為中國香港代表團首次奪得奧運金牌得主——李麗珊博士於第五屆田徑運動會頒獎典禮作主禮嘉賓。
2008年10月承蒙香港教育學院體藝學系助理教授吳香生博士擔任主禮嘉賓,為該校奧運馬賽克壁畫主持揭幕禮。

歷任校監、總校長、校長

該校首任校監為楊乃舜先生(任期1960-1975),繼之者有周近智律師(正區監)和鄭志仁醫生(副區監)(任期1975-1987)、李賜源先生(任期1987-2000)、周何翠珍女士(任期2000-2002)、戴德正先生(2002-2006)周何翠珍女士於2002年調任聖公會國小暨理委員會主席後,由戴德正先生接任至2006年8月。現任校監是呂兆衛先生(2006-現今)創校總校長為劉堅持牧師(1960-1965),繼之者有朱哲文牧師(1965-1967)、李嘯天先生(1967-1997)、謝振強先生(1997-2005),楊楚傑先生(2005-2009),朱偉基先生由2009年9月開始至今。

下午校校長有張耀德先生(1960-1967)、張國光先生(1967-1970)、鮑淑馨女士(1970-1981)、曾金髮先生(1982-1984)、區仕巧女士(1984-1989)、陳榮熾先生(1989-1993)、林婉儀女士(1993-2000)、李穗芳女士(2000-2003)、楊楚傑先生(2003-2005)、賴潔明女士(2005-2006)、王彩娣女士(2006-2008),而紀妙玲女士任期由2008年9月開始至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