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矢不動悖論

飛矢不動悖論

飛矢不動悖論是古希臘數學家芝諾(Zeno of Elea)提出的一系列關於運動的不可分性的哲學悖論中的一個。人們通常把這些悖論稱為芝諾悖論。

簡介

芝諾提出,由於箭在其飛行過程中的任何瞬間都有一個暫時的位置,所以它在這個位置上和不動沒有什麼區別。中國古代的名家惠施也提出過,“飛鳥之景,未嘗動也”的類似說法。

理論描述

芝諾問他的學生:“一支射出的箭是動的還是不動的?”

“那還用說,當然是動的。”

“確實是這樣,在每個人的眼裡它都是動的。可是,這支箭在每一個瞬間裡都有它的位置嗎?”

“有的,老師。”

“在這一瞬間裡,它占據的空間和它的體積一樣嗎?”

“有確定的位置,又占據著和自身體積一樣大小的空間。”

“那么,在這一瞬間裡,這支箭是動的,還是不動的?”

“不動的,老師”

“這一瞬間是不動的,那么其他瞬間呢?”

“也是不動的,老師”

“所以,射出去的箭是不動的?”

評論

時空是否可以無限分割芝諾悖論的關鍵是使用了兩種不同的時間測度。原來,我們用來測量時間的任何一種“鍾”都是依靠一種周期性的過程作標準的。如太陽每天的東升西落,月亮的圓缺變化,一年四季的推移,鐘擺的運動等等。人們正是利用它們循環或重複的次數作為時間的測量標準的。

飛矢悖論是從時間的可分為出發點的,否則他不會問他的學生箭在某一瞬間處於某於位置是相對靜止的.但是他沒有意識到時間的連續性,時間的不可分性,也即是時間不可分割;如果時間可分那就有沒有時間的瞬間,也就存在所謂的長生不老等情況了;所以箭在某一位置時按時間段(瞬間)來說是一致的,即靜止;但是,箭在任何一個位置時,時間是不一樣的,比如,一支箭在空中運行了3600秒,從0秒開始計時,每一秒看作一個瞬間,那么我們依照悖論得出,箭在每一秒來說相對我們都是靜止,但是箭在任一位置時所處的時間是不一樣的,如在第30秒,和第31秒 等等,雖然按瞬間都是一秒,但是可以看出在不同位置時時間已經發生累積,所以可以看作飛矢的運動可以等同於時間的累積---清空腦袋。

按照芝諾的假設箭在每一個時刻都是不動的,而且占有一定的空間。那么在每一個時刻,在每一個空間內都有一個箭,我們能看到的只是某個時間點的箭而已,至於過去的時間裡箭到底還在不在那,我們就不知道了(我們都是3維生物,加上時間的話,就相當於活在4維空間裡,生活在盒子裡的人是很難知道盒子是什麼樣的,就像我們很難憑感覺覺出地球是圓的一樣,就像星星發出來的光讓我們看見後我們根本不知道 星光是不是 拐過彎 ,光傳播到底是不是直線一樣,如果有一個4維生物,活在5維的空間裡,那他看那隻箭射出去的箭,可能,看起來就是一根線,因為它可以直接穿越時間,看到時間,看到時間的長度,在箭還沒射出去之前5維生物就能知道箭怎樣走,要落在哪裡,就像我們在4維空間中時間的某個點,看到物體在哪裡一樣,有點難以理解)。打個比方,就像我們看的卡通片一樣,雖然每一張圖片都是靜止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卡通片里的人物看上去就是動的。這樣很簡單就可以理解悖論,不需要涉及到什麼運動可分不可分,時間可分不可分。悖論,真的有點像文字遊戲,混淆了一些概念和維度,有時候在假設中至假設前提而不假設過程。再舉個例子,生活中總聽到,如果我有了錢我就巴拉巴拉巴拉——如果他真有了錢他就不會那樣了;經常聽到買彩票的,說如果中了分你一半——反正我是不信的;箭是跟著時間走的,時間停,箭也停,時間走箭也走,不信?你隨便拍一張照片就知道了,照片中的那個你,在那個時間點,依舊留在原來的地方。——高文東

盤點各博弈論

博弈論(Game Theory),有時也稱為對策論,或者賽局理論,是研究具有鬥爭或競爭性質現象的理論和方法,它是套用數學的一個分支,既是現代數學的一個新分支,也是運籌學的一個重要學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