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預算編制是指各級政府、各部門、各預算單位制定籌集和分配預算資金年度計畫的預算活動,是預算法必須規範的主要內容。預算編制應當遵守國家編制預算的原則,按照編制辦法和程式進行。對此,我國《預算法》作出了明確的規定。預算編制的原則
1、堅持量入為出和“一要吃飯,二要建設”的原則。根據收入和財力的可能安排預算,做到量力而行,收支平衡。2、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切實做到收支計畫積極穩妥,杜絕瞞報、虛報的現象。
3、堅持綜合預算的原則。實施預算內外資金統籌安排。
4、堅持部門預算的原則。部門預算作為一個單位的總預算,是涵蓋單位的所有資金的收支預算,既包括本級預算又包括其下屬單位預算,既包括正常經費預算又包括專項經費預算。
5、堅持零基預算的原則。人員經費按標準核定,公用經費按部門分類分檔的定額核定,事業發展和建設項目按輕重緩急排序。
6、堅持一般不予調整預算的原則。部門支出預算確定以後,除突發性事件和政策性因素增加的必不可少開支,並經財政審核後報市人大批准調整預算外,其它支出項目當年財政不予追加,一律在編制下年度預算時考慮。
預算編制的程式
部門預算的編制實行“兩上兩下”,即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程式。1、每年定期由財政向各部門布置預算編制工作,具體說明預算編制的有關事項。
2、各部門在規定時間內將部門收支預算建議計畫(含基層單位預算)上報財政主管部門。
3、財政主管部門根據資金性質(基本建設、科技三項費、離退休經費、公費醫療經費、住房基金、辦案費、排污費、水資源費、城市維護費等專項支出),將部門預算建議計畫分送各業務部門進行初審;業務部門審定後,報主管部門統一編制部門預算。
4、財政部門將匯總後的分預算科目、分部門的預算報主管政府綜合平衡。
5、預算經政府平衡後,財政向各部門下達收支預算控制總額。
6、在規定時間內各部門(含基層單位預算)將調整後的預算計畫報財政部門。
7、財政將匯總的預算建議計畫報政府、黨委審定,形成的政府預算草案提交人代會審議。經人大批准的預算由財政向各部門(含基層單位預算)批覆下達。
預算編制標準
單位預算由收入預算和支出預算組成,實行“大收大支”的預算收支總額控制制度。1、收入預算
(1)預算內收入由財政部門根據社會經濟成長水平,全年的GDP目標進行編制。
(2)預算外資金收入預算由各部門根據本單位次年的業務工作量、收費項目和標準、實際增減因素進行測算。
(3)經營收入根據年底確定的次年經營指標進行測算。
(4)其他類型的資金(如罰沒收入、捐贈收入、往來收入等)按歷年經驗數據進行測算。
2、支出預算
(1)人員經費,按編制內實有在職人數和國家確定的工資、省市出台的津貼、補貼標準和獎金數額測算。
(2)公務費用,根據單位維持正常運轉所必須的費用按實測算。
(3)業務費、設備購置費,根據單位業務特點,按年初計畫的業務項目測算編制。
(4)會議費,按單位會議計畫,根據會議次數、規模、人數、天數測算。
(5)修繕費和基建費用,按有關部門批准的計畫,根據項目進度進行測算,對年初未列入的作為備選的項目,根據年中實際執行情況分輕重緩急研究處理。
預算編制背景
在工作中,您是否遇到過以下情形:預算是財務部的事情,部門內部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務,整天忙著銷售、採購、生產等等事情還做不過來呢。
每年的預算目標管理層都決定了,各個部門就是分解目標,配合編制。
預算就是討價還價的過程,目標總是會被砍一刀的,所以產出目標儘可能留餘地,費用成本儘可能寬鬆點。
預算執行與實際的差距到底是如何產生的,是預算編制的問題,還是實際執行有了偏差?到底如何調整?
預算有什麼價值呢?是不是就在管控成本費用?
對象
負責預算編制、控制的管理者和參與者收益
認識預算對於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性了解預算編制方法
理解並構建適合自己企業的預算管理體系
協調需求與資源的矛盾
掌握跟蹤預算執行的有效方法
學會通過預算管理對企業經營進行有效的監控與考評
通過預算管理真正提高企業效益
要點
企業為什麼要進行全面預算管理與控制怎樣編制預算
預算編制的管理
如何讓預算得到有效的執行
預算的跟蹤
起點
在編制預算的實際操作之前確定全面預算的編制起點,是任何預算編制機構首先應當解決的問題。1.以銷售為起點
以銷售為起點的預算模式是指以銷售預算的結果為起點,分別編制銷售預算、生產預算、成本預算、利潤預算、現金預算等模式的一種預算方式,該預算以銷售收入為主導指標,以利潤和現金回收為輔助指標。
由於該模式以市場為導向、以銷售為基點,適應市場狀況,比較符合實際,適合於成長期的企業和成長期的市場,尤其適合於以價值最大化為目標的企業及實行以銷定產的企業,所以該模式被預算企業普遍採用。
2.以目標利潤為起點
以利潤為起點的預算模式就是以目標利潤為起點,分別編制企業收入預算、成本預算,並進行反覆平衡,直到實現目標利潤為止。該模式的指標體系以利潤為主導指標,銷售收入和成本為輔助指標。
該模式適合於提高企業利潤、改善企業管理、降低營運成本,比較適合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企業或大型企業集團的利潤中心。
但以利潤為核心的預算管理行為可能引發短期行為,使企業只顧預算年度利潤,忽略企業長遠發展;可能引發冒險行為,使企業只顧追求高額利潤,增加企業的財務和經營風險。
預算編制過程對預算編制起點的依賴程度。生產能量起點論對產量的依賴程度最高,銷售起點論對銷售量的依賴程度最高,而利潤起點論則對預算編制起點的依賴程度相應降低。因為,利潤起點論所規劃的目標利潤及其經營活動不僅需要落實於市場銷售,而且也需要落實於內部各項管理。
影響企業經營活動的變數因素錯綜複雜,是多方面的。往往並不局限於一項,因此,不能簡單地將一個單項因素作為企業整個預算的自變數。即使在以銷定產的企業,商品的銷售量可作為預算體系中的重要變化因素,也不能將其固定為惟一變化因素。
全面預算應配合企業戰略目標,提供並分析有關企業財務、學習和成長、內部經營過程、顧客等綜合信息,通過運用財務和非財務信息體現企業戰略方針,利用更為靈活合理的全面預算編制方法構築較完善的全面預算並成為戰略管理體系的核心部分。
所以,編制企業全面預算時應多起點,多方位綜合考慮。
預算編制的內容
預算編制的流程及預算編制內容預算會議的召開範圍內容及溝通方式
預算編制的難點之一——銷售預算
銷售預算編制
常見銷售預算方法及其弊病
銷售預算分析過程及內容
歷史銷售行為研究未來銷售行為研究
歷史未來對比的差異及結果
銷售預算量化方法
以歷史數據為基礎的預測
線性分析與回歸分析法的預測
趨勢分析預測
時間線性分析預測
季節性變化為基礎的預測
機率法及敏感性分析對不確定因素的控制
案例解析:如何綜合運用以上方法來完成銷售預算
新興市場的銷售預算及策略的配比
無戰略預算的自由機會主義的優劣及運用
如何預算才能起到激勵銷售的作用
預算編制的難點之二——產量預算與存貨管理
產量預算的編制
存貨的管理成本
新興市場下的銷售預算下的存貨管理的尷尬
全球化銷售的存貨管理的重要性與困難
固定預算與變動預算在存貨管理中的不同結果
變動預算下如何運用不同預算方法對產量預算、採購預算進行編制
預算編制難點之三——如何編制研發及其他項目類預算
預算編制難點之四——如何編制預算利潤表及資產負債表
方法
預算可以根據不同的預算項目,分別採用相應方法進行編制。主要方法有:1.固定預算
概念:又稱靜態預算,是根據預算期內正常的、可實現的某一業務量水平為基礎來編制的預算。
特點:是用這個方法做出來的預算,算多少是多少,一般情況金額都不變。所以,適用於固定費用或者數額比較穩定的預算項目。
2.彈性預算
概念:彈性預算在按照成本(費用)習慣性分類的基礎上,根據量、本、利之間的依存關係,考慮到計畫期間內業務量可能發生變動,編制出一套適應多種業務量的費用預算。
特點:是為了反映的是不同的業務情況下所應支付的費用水平,它是為了彌補固定預算的缺陷而產生的。
固定預算與彈性預算的套用
(1)確定固定成本(費用)與變動成本(費用)項目
這些項目的確定,應該根據實際業務情況進行劃分,如果財務部門負責人不能確定,應採納其他部門負責人的意見。
(2)選擇編制方法
對於固定性成本(費用)採用固定預算編制方法;
對於變動性成本(費用)採用彈性預算編制方法。
(3)預算中的固定成本(費用)與變動成本(費用)合計,即為預算總金額。
企業不同,固定成本(費用)與變動成本(費用)劃分的標準和方式也不一樣的,切記,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確定,否則,編制出來的預算會與實際會有很大的差異。
對於公司的管理者,其對於企業日常發生費用性質的界定,是考核其對業務管理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
3.增量預算
概念:這種預算是在上期成本費用的基礎上根據預計的業務情況,再結合管理需求,調整有關費用項目。
4.零基預算
概念:零基預算,簡單的講就是一切從零開始,不考慮以前發生的費用項目和其金額。從實際需要逐項審議預算期內各項費用的內容及開支標準是否合理,在綜合平衡的基礎上編制費用預算。
(1)零基預算的優點
①合理、有效地進行資源分配;
②有助於企業內部的溝通、協調,激勵各基層單位參與預算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③目標明確,可區別方案的輕重緩急;
④有助於提高管理人員的投入產出意識;
⑤特別適用於產出較難辨認的服務性部門,克服資金浪費的缺點。
(2)零基預算的缺點
①業績差的經理人員會認為零基預算是對他的一種威脅,因此拒絕接受;
②工作量較大,費用較昂貴;
③評級和資源分配具有主觀性,易於引起部門間的矛盾;
④易於引起人們注重短期利益而忽視企業長期利益。
(3)零基預算的基本做法
①劃分基層預算單位
②對基層預算單位的業務活動提出計畫,說明每項活動計畫的目的性以及需要開支的費用。
③由基層預算單位對本身的業務活動作具體分析,並提出“一攬子業務方案”。
(4)零基預算的編制須明確以下三點:
①確定計畫期內應該發生費用的項目及其金額;
②劃分不可避免費用項目與可避免費用項目;
③確定費用項目發生的時間,是當期必須支付還是可以延期。
5.定期預算與滾動預算
定期預算是以不變的會計期間作為預算期。多數情況下該期間為一年,並與會計期間相對應。
滾動預算是指在編制預算時,將預算期與會計期間脫離,隨著預算的執行不斷的補充預算,逐期向後滾動,使預算期間始終保持在一個固定的長度(一般為12個月)。
(1)滾動預算的缺點
①預算期較長,因而難於預測未來預算期的某些活動,從而給預算的執行帶來種種困難;
②事先預見到的某些活動,在預算執行過程中往往會有所變動,而原有預算卻未能及時調整,從而使原有預算顯得不相適應;
③受預算期的限制使管理人員的決策視野局限於剩餘的預算期間的活動,缺乏長遠的打算,不利於企業的長期穩定有序發展。
(2)滾動預算的優點
能使企業管理當局對未來一年的經營活動進行持續不斷的計畫,並在預算中經常保持一個穩定的視野,而不致於等到原有預算執行快結束時,倉促編制新預算,從而有利於保證企業的經營管理工作能穩定而有序地進行。
要求
1.必須按照複式預算方法編制
自建國開始至1991年,我國預算均採用單式預算編制方法,從1992年度起,由單式預算編制改按複式預算編制。這是一項重要的財政管理體制的改革成果。《預算法》以法律形式鞏固了這項成果,明確規定中央預算和地方各級政府預算複式預算編制2.實行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的原則
《預算法》要求中央政府公共預算不列赤字。中央預算中必需的建設投資的部分資金,可以通過舉借國內和國外債務等方式籌措,但是借債應當有合理的規模和結構。地方各級預算按照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的原則編制,不列赤字。除法律和國務院另有規定外,地方政府不得發行地方政府債券。3.應與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相適應
各級預算收入的編制,應當與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相適應。按照規定必須列入預算的收入,不得隱瞞、少列,也不得將上年的非正常收入作為編制預算的收入的依據。中央預算和地方各級政府預算,應當參考上一年預算執行情況和本年度收支預則進行編制4.應當貫徹厲行節約、勤儉建國的方針
《預算法》要求各級預算支出的編制,應當貫徹厲行節約、勤儉建國的方針。5.應當統籌兼顧、確保重點、妥善安排
各級預算支出的編制,應當統籌兼顧、確保重點,在保證政府公共支出合理需要的前提下,妥善安排其他各類預算支出。中央預算和有關地方政府預算中安排必要的資金,用於扶助經濟不發達的民族自治地方、革命老根據地、邊遠、貧困地區發展經濟文化建設事業。各級政府預算就當按照本級政府預算支出額的1%至3%設定預備費,用於當年預算執行中的自然災害救災開支及其他難以預見的特殊開支。6.應當按規定設定預算周轉金
各級政府預算應當按照國務院的規定預算周轉金。各級政府預算的上年結餘,可以在下年用於上年結轉項目的支出;有餘額的,可以補充預算周轉金;再有餘額的,可以用於下年度必需的預算支出。方式
1.單式預算
單式預算,是指將政府在一個財政年度內的全部財政收支彙編於單一格式的總預算表內,而不區分各項財政收支的經濟性質。單式預算起源於英國,是一種傳統的國家預算方式,它的優點是整體性強,編制簡單,易於操作,主要缺點是對預算執行結果難以得出正確的結論。在國家預算收支規模較小,功能單一,且一般不舉債的條件下,單式預算適應了國家編制預算的要求。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政府收支範圍不斷拓寬,公共經濟的比重越來越大,單式預算難以適應政府干預經濟的要求,因而逐步為複式預算所取代。2.複式預算
複式預算,是指國家將本年度內的全部預算收支按照經濟性質劃分,分別編成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預算。複式預算起源於北歐的丹麥,1927年丹麥政府先將財政收支按經濟性質分別編成兩種收支表,創立了資本預算,從而產生了複式預算,但在當時並沒產生影響,直到20世紀30年代資本主義國家發生了經濟危機和凱恩斯主義主義流行以後,瑞典設計了新的複式預算方案,才引起其他國家注意並紛紛採用。複式預算的產生和推廣並不是偶然的變革,總的說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特別是資本主義國家爆發的周期性經濟危機,是複式預算產生的社會經濟根源,凱恩斯主義的興起,是複式預算產生和發展的重要理論因素,而資本主義國家政府職能的變化以及國家預算功能的擴大,是複式預算產生的直接原因。複式預算的主要優點是:
(1)結構清晰。它將政府財政收支按經濟性質劃分得明確具體,一般分為經常性預算和資本性預算,打破了將現有財政收入和支出列在一起進行平衡的傳統結構。
(2)便於分類管理和控制。由於經常性預算和資本性預算各自保持相對獨立性,既便於對各類財政收支進行分類管理和控制,也便於分析研究財政赤字產生的真實原因,有利於控制經常性收支的不合理增長和對資本性支出進行成本——效益分析。
(3)預算功能擴大。表現在預算不僅具有分配的單一功能,而且具有調控經濟運行的功能。政府可以利用資本預算具有較大的伸縮性和靈活性的特點來擴大收入或增減支出,起到調節經濟運行和穩定經濟的目的。